《金剛經說甚麼》-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不可數的福、受持四句偈、資糧、第十一品偈頌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文章篇篇看,智慧日日開,一定能有體悟。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不可數的福

 

  今天金剛經說到第十一品了,是無為福勝分。這個題目,雖然都是後世加的,但是重點都標出來了。


  無為福屬於清福之類,無為福勝就是說清淨的福氣高過世間一切功名富貴的福氣。勝就是超過,超越的意思。

 

  上一品講到大身的問題,就是指一切眾生的生命,肉身後面,那個形而上的那個根本的身,叫做法身,不生不死的大身。

 

  現在就轉到福氣的問題!人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本源,得到那個不生不死的大身,那是需要多大的福氣啊!這個福氣是無為之福,這一品就是討論這個問題。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恆河是印度一個主要的大河,就像中國的黃河一樣。現在佛提出來一個問題,恆河裡頭沙子有多少﹖數也數不清,多到沒有辦法計算,這是第一句的一個觀念。

 

  第二個觀念,「如是沙等恆河」,還有很多條恆河,像恆河沙那麼多條的河,這是第二個觀念。「於意云何」,你的意思看看,「是諸恆河沙」,是所有這麼多條恆河裡頭的沙子,「寧為多不」﹖是不是很多﹖「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就說了,世尊,佛啊!這當然很多很多啦!

 

  佛又說:「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這個世界裡,我們這個宇宙裡,在印度是看到一條恆河!在中國還有一條黃河呢!在歐洲或其他各地,都有一條極大的河,很多像這樣的大河,還多得很。

 

  這裡我們看到兩個觀念,第一個就是佛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的世界宇宙觀,每一個宇宙裡河流多少﹖佛經上常說,我沒有辦法告訴你,因為你們的知識不夠,無法了解。過去我們聽了好像說空話,現在因為科學的證明,就曉得他所說是老實話。

 

  其次第二點,他就告訴須菩提,像恆河一樣的河流都多得數不清了,何況每一條河流的沙子呢﹖更數不清了。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

 

  講到這裡,他又叫一聲須菩提,我老實告訴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這幾句話連起來是一個問題,我現在要老實告訴你,假定現在所有世界上不管男的女的,用人世間最貴重的七寶,「滿爾所」,裝滿了你所住的這個像恆河沙數多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拿來布施給人家,救濟世界上所有的眾生,你想這個大好人,得福多不多﹖他所得的善報多不多﹖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這當然太大了,這個人做了這樣的善事,這福報太大了。

 

    受持四句偈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這就很嚴重了,他說假使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善人,對於金剛經的內容完全了解了﹔乃至「受持」,這兩個字特別注意啊!意思是接受了,並且照著經典上去修持。

 

  進一步說,對於金剛經的道理義理了解了,功夫證到了,有所領受﹔道理上領受沒有用,是真的懂了佛法,身心有感受,有轉變了,這個才叫受。光是受還不算數,要永恆保持那個狀況,那個境界,所以叫做受持。

 

  受持二字不要隨便把它看過去了,有人天天一捲金剛經,也叫受持,那是普通的,因為念完金剛經,你就不管了。

 

  如果懂了經的扼要,等於吃飯吃菜一樣,最精華的營養已經吸收到了,用不著管那些渣子。金剛經中也講過,佛所說的法,像過河的船一樣,你已經過了河,這個船就不要了﹔你金剛經不念都沒有關係,就是要你真懂得,那才叫受持。假使有這樣一個人,不要說受持全部的金剛經,只要中間的四句偈,能夠真正領悟了,有所領受,而保持境界,然後再來教導別人,為他人解說,這個人的福報,比用全宇宙財寶布施的福報還要大。這個很嚴重啊!這樣說來,那講金剛經的人,福報就大的不得了啦,大得沒有辦法裝了,連宇宙都裝不下了吧!這個福報是無為之福,清淨的福,可不是世間的鴻福。

 

  關於這個四句偈等,前面已經提過,是千古以來研究金剛經經常問的!因為金剛經四句偈不止一個,經裡頭好的句子,都是四句連起來的,沒有說究竟是那個四句偈,這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可以告訴年輕人作參考,我的話不一定對,你們諸位用自己的般若去參究。佛說過的,他說的話不算數,他的話就是醫生開的藥方,治你的病,你的病治好以後,如果你還捏著這個藥方不放,那你就變瘋子了,這是金剛經裡他自己講的。禪宗各宗各派,經常提到一句話,要「離四句,絕百非」,這樣才能夠研究佛法。離開了四句,絕掉了百非,一切都不對,都要把它放掉。

 

  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一切的否定。那四句也在金剛經上,也不在金剛經上,就是「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這四句。世界上的事情、道理,都是相對的,正,反,不正不反,即正即反。

 

  所以說,離四句絕百非,才是真正受持了金剛經的要義,四句偈的道理,就是這個要義。

 

  這一品是說明無為福的重要,也就是說學佛修道的結果,是求無為之果,中文翻譯叫無為,梵文就叫涅槃,涅槃就是無為的意思。無為之道就是最上等的成就。

 

  從這一點說起來,大家在那裡打坐做功夫可不是無為啊!相反的,那是非常有為!在那裡打坐做功夫,深怕功夫掉了,深怕境界跑了,有時候偶然來一點清淨,把清淨抓得比七寶還要牢,深怕清淨跑掉了。

 

  有些人打坐,兩個眼睛看著地下,我在年輕的時候就過來問,你丟了甚麼東西﹖他說沒有丟甚麼呀!我說那你為甚麼老是盯在地上看,好像東西掉了一樣。

 

  可見多數人都在有為之中,達不到無為﹔真達到了無為,那就是成道的境界。

 

    資糧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成道呢﹖要依循行為上的善行成就,福德成就,自然可以成道。所以學佛只有兩種要事,一個是智慧資糧,一個是福德資糧。譬如我們現在研究金剛經,以及所有的佛經,都是找智慧,就是儲備智慧的資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找福德的資糧,智慧不夠不能成道,雖有智慧,福報不夠也不能成道。

 

  但是在這個有缺陷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圓滿的,假使圓滿他就早死掉了,因為佛稱的娑婆世界,是一個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點缺陷才好。曾國藩到晚年,也很了解這個道理,他自己的書房叫做求缺齋,一切太滿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點缺陷。

 

  因此在這個有缺陷的世界,有福報的人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沒有福報。書讀得好的,多半是福報差一點﹔命運好一點的人,多半在知識上少一點,有了這一面就少掉那一面。要想甚麼都歸了你,那只有成佛才行。

 

  可是成佛求的不是這個福報,而是無為之福,無為之福是很難的。

 

  現在看為頌無為福勝的偈子:

 

    第十一品偈頌

 

    萬斛珠量鬥富豪 江山無主月輪高

    娑婆淚海三千界 爭入空王眼睫毛

 

  這是我給這一品的結論,這個偈子的意思就是說,古代有錢的人用鬥量珠鬥那些豪富。譬如魏晉時候,一個有名的大富豪叫石崇,家裡財產不曉得有多少,金剛鑽,珍珠都是用鬥來量。有錢人家都愛跟別人比鬥自己的財產,就是:

 

  「萬斛珠量鬥富豪」。在普通人眼裡,這個人福氣大,有那麼多財產﹔不過,有人比他還厲害,就是皇帝。如果皇帝發了脾氣的話,一概沒收,他也就沒有了,所以皇帝的福報比他還要大。

 

  「江山無主月輪高」,但是我們看看歷史,大福報的皇帝們,現在都過去了,也沒有了。這個江山世界,誰能夠做得了主啊!一代一代,一個一個都換過去了。但是幾千年前那個月亮,今天出來,明天還是出來,漢朝出來,唐朝還是出來,它管你世界上的人鬧些甚麼!以帝王之富貴,也不過是一場春夢。

 

  「娑婆淚海三千界」,可是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對於富貴的福報,看得很重,由生追求到死,到死還不肯放手。所以,常啼菩薩永遠在哭,悲痛這個眾生的愚癡,愚蠢。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淚海啊!個個都是可憐人。

 

  「爭入空王眼睫毛」,空王就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的人稱空王。成了空王的人,眼睛這麼一眨,看一下,一切皆空﹔一萬年的歷史也是彈指過去了,這一切的富貴像灰塵一樣的過去了。但是,要想證到這個道果,就要超越人世間的福德,要有真正大福報的人,才能了解金剛經的經義,有智慧成就的人,才能成佛。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這一品裡所講的福德,才是真正的福德,是智慧的福德,大智慧就是大福德,這個智慧的福德不是錢可以買的。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也最不值錢,最值錢的東西沒有價錢,智慧是絕對無價﹔但是智慧也一毛錢都不值,這就是佛常說的眾生顛倒。爭入空王眼睫毛,大家爭先恐後的想成佛。

《金剛經說甚麼》總連結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081525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天善緣|活在娑婆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Thumbnail
    avatar
    天善缘
    2023-09-25
    為何《金剛經》中說,如來會滅度眾生?而不是救眾生?許多學佛已久的朋友,或許還不明白或覺察到,佛菩薩不是神,更不是救世主,而是引導眾生或搭載眾生,渡過煩惱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引渡者。 因此,不少讀者看到《金剛經》中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段經文時,都有點難以消化和理解,甚至心中會有疑慮:
    Thumbnail
    avatar
    吳九箴
    2023-09-24
    从《金刚经》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则(古文经典课 2022/05/18 知识点)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的要求去進行修行,甚至要去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包括意識習慣。 應無所住,而生
    Thumbnail
    avatar
    天善缘
    2023-09-20
    从《金刚经》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则(古文经典课 2022/05/18 知识点)若是拋开修行的次第(阶段)来说,修行佛法最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要求),基本上还是来自于《金刚经》。因为《金刚经》毕竟是整个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刚经》。我们得按正规的东西去要求自己,具备按照这些修行的要求去进行修行,甚至要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包括意识习惯。 应无所住,而生
    Thumbnail
    avatar
    天善缘
    2023-09-16
    為何《金剛經》說,當你讀了此經,會驚怖畏懼,才算真的看懂呢?本來我以為,《金剛經》的威力,是來自經中,那個「超越」人類頭腦可以思議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讓人得以覺醒開悟。 因為,「如來」在經中說出了,令人不敢置信的宇宙實相。 然而,十幾年來的讀誦聽聞此經,加上在禪定中,對經文及四句偈的感應,讓我終於明白,為何《金剛經》中會說:「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
    Thumbnail
    avatar
    吳九箴
    2023-04-23
    為何《金剛經》說,當你看到一個人在走路,實無人在走路?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實相是,這二句,不是說給凡夫聽的。 尤其不是說給那些,還在深度醉夢中,深深執迷於我人眾生和壽者相的凡夫聽的。 因為,這二句後,佛又跟須菩提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顯然是說給菩薩聽的。 如果你沒有修習菩薩道,或有修習,卻連初信位都還沒
    Thumbnail
    avatar
    吳九箴
    2022-10-16
    《金剛經》藏著三把不思議解脫法鑰?只會讀誦抄寫太可惜? 許多讀者來信問,為何讀誦《金剛經》多年仍不解其義? 再者,雖不懂經文,仍時時發心讀誦和抄寫,如此是否真的有功德? 為何《金剛經》的真實義,如此難懂呢? 老實說,十幾年前我未覺醒前,即使對《金剛經》有種親切感,讀誦了幾百遍,也是不解其義,看遍諸多專家或大師的註疏,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後來,覺修後
    Thumbnail
    avatar
    吳九箴
    2022-09-17
    《金剛經》說,人間只是我們的第一層幻境?這篇文章不是給醉夢人看的,但有緣的醉夢人,不妨多看幾次,或可在文中嚐到妙法滋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段來自《金剛經》的偈語,不少人都已聽到會倒背如流。 然而,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
    Thumbnail
    avatar
    吳九箴
    2022-08-16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的深義是什麼對凡夫而言,在修行的過程中,眼、耳、鼻、舌、身、意所觸及的色、聲、香、味、觸、法,這種種都是虛妄的,主要是要我們破除對「相」的執著,並不是說「相」是虛妄的,這點要釐清。 到了證道,超凡入聖之後,就進入「體相一如」的境界,不只是「體」圓滿,「相」也圓滿,就算有一天吃大虧也圓滿,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Thumbnail
    avatar
    pod cast
    2022-07-01
    《金剛經》世界最古老的印刷本它是一張五米長的羊皮紙,由6000字組成。佛經是佛陀言論的文本。佛陀本人將《金剛經》描述為像鑽石一樣鋒利的強大教義,可以切割壞的判斷和幻覺。
    Thumbnail
    avatar
    生活記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