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中包含「隹」作為部件,原來造字時都跟鳥類有關
avatar-img
稽古齋

國字中包含「隹」作為部件,原來造字時都跟鳥類有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隹」字的甲骨、金文都是畫出一隻鳥的側面,可看見鳥頭、翅膀,有時還會把鳥爪畫出來。《說文解字》細分「隹」字是短尾鳥,「鳥」字是長尾鳥,但其實「隹」和「鳥」作為表示與雀鳥有關形符時,並不分長尾和短尾鳥。以下舉一些字例說明。

raw-image

不少鳥類名稱的字形裏都有「隹」,例如:「雞」和「雉」分別以「奚」和「矢」為聲符,以「隹」為形符。「雅」字是以「牙」為聲符,「隹」為形符,是烏鴉的名稱,後來才假借為「高尚」、「美好」等意思。「雄」和「雌」本來分別指公鳥和母鳥,後來擴展至指稱各種動物的性別。

「隻」字是「隹」下面有「又」,「又」字在古文字裏是右手的意思,也可以廣泛地象徵手部,所以「隻」字屬於會意字,意思是手捕捉住雀鳥,在甲骨、金文都有用作「獲得」、「捕獲」的意思。後來「隻」字用作單位的「一隻」、「兩隻」,而「捕得」的意思就以「獲」字來負責了。

raw-image

同樣是會意字的還有「集」字。「集」的古文字是「隹」在「木」上,象徵雀鳥聚集在樹上棲息。後來「集」字由單指雀聚集,引申出許多用法:眾人熱鬧做買賣的稱為「市集」;文人雅士的聚會稱為「雅集」;把作品匯聚在一起的稱為「作品集」、「詩集」、「文集」、「全集」;把權力匯聚在中央政府稱為「集權」。

raw-image

「離」和「羅」字的甲骨文形體接近,都是以網子捕捉雀鳥,「離」字是網子在「隹」的下方,而「羅」字是網子從上往下罩住「隹」。後來「離」假借為「離開」的意思,「羅」本是「捕鳥」,後來用來捕捉人或動物的網亦稱為「羅」,所以有「天羅地網」的用法。而「招攬人才」所用的「羅致」,則是從「捕鳥」的意思引申而來。

raw-image

「隹」在青銅器中常常是銘文的第一個字,它的作用是發語詞。後來的文獻多數寫成「唯」、「維」和「惟」,它們增加了形符「口」、「糸」和「心」,都是為了和本指雀鳥的「隹」字作出區別。現今說「唯獨」、「惟有」的「唯」和「惟」都與雀鳥無關,是從「隹」字假借而來,「唯」和「惟」可以相通。


(關於古文字構造原理,請參看「六書的故事」系列;關於古文字演變源流小知識,請參看「字體的來源」系列~已有詳細介紹)

avatar-img
稽古齋
65會員
167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稽古齋 的其他內容
「魚」字是象形字,以垂直的方式畫出一條魚的模樣,分別有魚頭、魚身、魚鰭、魚鱗和魚尾。由於「魚」字的字義非常簡單直接,後來多作為形聲字的形符,配搭不同聲符,成為水中生物的名稱,或水中生物身體部位的專稱。
接下來會以動物有關的部首為主題,這次先從「虫」談起。
部首,即是「一部之首」,是按着字形的關聯性來為漢字分類的方法。主要歸納漢字中有相同部件的字,取一個具代表性的字作為一部之首去統括整組字。
「魚」字是象形字,以垂直的方式畫出一條魚的模樣,分別有魚頭、魚身、魚鰭、魚鱗和魚尾。由於「魚」字的字義非常簡單直接,後來多作為形聲字的形符,配搭不同聲符,成為水中生物的名稱,或水中生物身體部位的專稱。
接下來會以動物有關的部首為主題,這次先從「虫」談起。
部首,即是「一部之首」,是按着字形的關聯性來為漢字分類的方法。主要歸納漢字中有相同部件的字,取一個具代表性的字作為一部之首去統括整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