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隹」字的甲骨、金文都是畫出一隻鳥的側面,可看見鳥頭、翅膀,有時還會把鳥爪畫出來。《說文解字》細分「隹」字是短尾鳥,「鳥」字是長尾鳥,但其實「隹」和「鳥」作為表示與雀鳥有關形符時,並不分長尾和短尾鳥。以下舉一些字例說明。


同樣是會意字的還有「集」字。「集」的古文字是「隹」在「木」上,象徵雀鳥聚集在樹上棲息。後來「集」字由單指雀聚集,引申出許多用法:眾人熱鬧做買賣的稱為「市集」;文人雅士的聚會稱為「雅集」;把作品匯聚在一起的稱為「作品集」、「詩集」、「文集」、「全集」;把權力匯聚在中央政府稱為「集權」。

「離」和「羅」字的甲骨文形體接近,都是以網子捕捉雀鳥,「離」字是網子在「隹」的下方,而「羅」字是網子從上往下罩住「隹」。後來「離」假借為「離開」的意思,「羅」本是「捕鳥」,後來用來捕捉人或動物的網亦稱為「羅」,所以有「天羅地網」的用法。而「招攬人才」所用的「羅致」,則是從「捕鳥」的意思引申而來。

「隹」在青銅器中常常是銘文的第一個字,它的作用是發語詞。後來的文獻多數寫成「唯」、「維」和「惟」,它們增加了形符「口」、「糸」和「心」,都是為了和本指雀鳥的「隹」字作出區別。現今說「唯獨」、「惟有」的「唯」和「惟」都與雀鳥無關,是從「隹」字假借而來,「唯」和「惟」可以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