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生技業務超過10年的大前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頓麥當勞午餐,我與前輩時隔2年再次碰面。聊天的內容無非是關於台灣生技產業的風風雨雨與趨勢發展。前輩從事生技產業已超過10年,在擔任業務前,曾在中研院做過博士後研究員,之後進入生技公司擔任產品專員與研發單位的角色,目前到了另一間生技公司擔任業務一職。

學長告訴我,COVID-19疫情開始前,我們就一直專精在精準治療這個領域,針對個人設計醫療方案,從檢測、預測、治療、術後追蹤做好一條龍的服務。而當今癌症治療中的免疫療法也是種個人化醫療方針,如運用CAR-T療法治療癌症病患或是從病患身上擷取出可以殺死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大量培養後再打回病患體內。

前者作法較為繁瑣,需要改造細胞後,大量培養才能送回病患體內進行治療;後者較為簡易,因為篩選出的免疫細胞本身已具備辨識癌細胞的能力,無須再告訴他們誰是敵、誰是友。

而在疫情爆發後,生技業一度轉往新冠疫苗技術發展,因而藉此帶出蛋白質藥物開發的議題。蛋白質藥物這個領域不是沒有人做,只是生技製藥從產品設計到上市的過程緩慢且需要繁瑣的試驗階段,至少需要10年,所需資金龐大還不一定有結果,才給外人一個台灣生技產業歷時以久,但毫無進展的錯覺。

台灣生技產業自政府喊出投資"五年五百億、建立生技業台積電"的口號後就積極與世界接軌,極力推廣MIT的產品與服務。以台灣生技產業來說可初步分為四類:應用生技、製藥產業、醫療器材產業與健康福祉產業,每個類別都是經時歷月的積累才有可見的規模。以我一個小小的初學者來說,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得以一窺其究。

avatar-img
4會員
55內容數
小人物故事集 心靈成長 現代詩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啡語呢喃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後全球化時代的背景下,臺灣的生技產業從上游端著手發展,以對抗全球競爭。臺灣醫療科技展上,亞家生技與偉喬生醫展現創新設備與技術,提升細胞治療與抗體藥物的開發效率。觀察未來,這些進步將加速本土生技產業鏈的建立,並加強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
Thumbnail
再生醫療雙法的通過使臺灣生技產業邁向新里程碑,特別是在應對高齡化和少子化的挑戰下。醫療科技展將展現亞家生技與偉喬生醫的創新技術,涵蓋微型智能細胞製劑廠及體外診斷檢測,促進個人化健康的發展。展會期間將進行針對細胞治療及奈米抗體的多場講座,提供行業最新動態和未來趨勢的深入探討。
引言:2024 年 10 月 31 日,EiMBA 校友會舉辦了一場精彩的線上交流會,邀請了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 Sam、膜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 Green 以及詠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的簡博士,一起分享「再生醫療」產業的現況,由會長蘇巧純擔任主持人。
國家衛生研究院開發的「癌組織工廠」技術,利用3D癌細胞培養系統模擬腫瘤微環境,提供精準藥物測試與個人化治療。此技術突破傳統2D培養的局限,縮短藥物開發時間,並在多種癌症的臨床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預示著癌症治療的未來。
主要業務 長聖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新藥開發(IND)及細胞委託製造(CMO)。目前,公司擁有四大技術平台: 一、免疫細胞治療平台 CAR-T治療實體癌: - 市場份額: CAR-T治療在全球市場中佔有91%的份額。 -CAR001: 專門針對大腸直腸癌,通過靜脈注
Thumbnail
本文探討腫瘤治療中的免疫療法,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CAR-T細胞技術,解析免疫系統如何對抗腫瘤細胞及相關的治療方法,並評論臺灣的醫療支出與對應的挑戰。透過這些技術的發展,期待能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醫療體系的運作,為未來提供更多的治療可能性與希望。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的創新對於社會、病患以及整體醫療體系都具有重要性。以下是生技醫療產業創新的一些關鍵方面: 新療法與治療方法: 生技醫療產業的創新帶來新的療法和治療方法,包括基因療法、細胞治療、精準醫學等。這些新技術有望改變傳統醫療模式,提供更有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對於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有著巨大的潛力。
Thumbnail
杏壇(林)致力於癌症研究,「免疫療法」即是現況討論度最高的領域。輝景醫藥集團(ABVC.US)透過成立專職癌症創新研發公司的方式,向市場宣示旗下抗癌輔助保健品「Maitake DFN」有信心能佔有一席之地,ONCO.X刻正籌劃佈局於加拿大營運,並以進軍股匯市場為目標,長聖專攻幹細胞,業績爆發領先同行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在台上巿櫃公司有94家,概可區分為製藥(新藥研發及學名藥)、生技應用、智慧健康照護及醫療器械和材料。最令投資巿場有想像空間的應該就是新藥研發及AI智慧醫療,而這二類也正是現在有夢想,而獲利在遠方的企業。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後全球化時代的背景下,臺灣的生技產業從上游端著手發展,以對抗全球競爭。臺灣醫療科技展上,亞家生技與偉喬生醫展現創新設備與技術,提升細胞治療與抗體藥物的開發效率。觀察未來,這些進步將加速本土生技產業鏈的建立,並加強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
Thumbnail
再生醫療雙法的通過使臺灣生技產業邁向新里程碑,特別是在應對高齡化和少子化的挑戰下。醫療科技展將展現亞家生技與偉喬生醫的創新技術,涵蓋微型智能細胞製劑廠及體外診斷檢測,促進個人化健康的發展。展會期間將進行針對細胞治療及奈米抗體的多場講座,提供行業最新動態和未來趨勢的深入探討。
引言:2024 年 10 月 31 日,EiMBA 校友會舉辦了一場精彩的線上交流會,邀請了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 Sam、膜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 Green 以及詠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的簡博士,一起分享「再生醫療」產業的現況,由會長蘇巧純擔任主持人。
國家衛生研究院開發的「癌組織工廠」技術,利用3D癌細胞培養系統模擬腫瘤微環境,提供精準藥物測試與個人化治療。此技術突破傳統2D培養的局限,縮短藥物開發時間,並在多種癌症的臨床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預示著癌症治療的未來。
主要業務 長聖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新藥開發(IND)及細胞委託製造(CMO)。目前,公司擁有四大技術平台: 一、免疫細胞治療平台 CAR-T治療實體癌: - 市場份額: CAR-T治療在全球市場中佔有91%的份額。 -CAR001: 專門針對大腸直腸癌,通過靜脈注
Thumbnail
本文探討腫瘤治療中的免疫療法,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CAR-T細胞技術,解析免疫系統如何對抗腫瘤細胞及相關的治療方法,並評論臺灣的醫療支出與對應的挑戰。透過這些技術的發展,期待能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醫療體系的運作,為未來提供更多的治療可能性與希望。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的創新對於社會、病患以及整體醫療體系都具有重要性。以下是生技醫療產業創新的一些關鍵方面: 新療法與治療方法: 生技醫療產業的創新帶來新的療法和治療方法,包括基因療法、細胞治療、精準醫學等。這些新技術有望改變傳統醫療模式,提供更有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對於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有著巨大的潛力。
Thumbnail
杏壇(林)致力於癌症研究,「免疫療法」即是現況討論度最高的領域。輝景醫藥集團(ABVC.US)透過成立專職癌症創新研發公司的方式,向市場宣示旗下抗癌輔助保健品「Maitake DFN」有信心能佔有一席之地,ONCO.X刻正籌劃佈局於加拿大營運,並以進軍股匯市場為目標,長聖專攻幹細胞,業績爆發領先同行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在台上巿櫃公司有94家,概可區分為製藥(新藥研發及學名藥)、生技應用、智慧健康照護及醫療器械和材料。最令投資巿場有想像空間的應該就是新藥研發及AI智慧醫療,而這二類也正是現在有夢想,而獲利在遠方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