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生技業務超過10年的大前輩

2023/11/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頓麥當勞午餐,我與前輩時隔2年再次碰面。聊天的內容無非是關於台灣生技產業的風風雨雨與趨勢發展。前輩從事生技產業已超過10年,在擔任業務前,曾在中研院做過博士後研究員,之後進入生技公司擔任產品專員與研發單位的角色,目前到了另一間生技公司擔任業務一職。

學長告訴我,COVID-19疫情開始前,我們就一直專精在精準治療這個領域,針對個人設計醫療方案,從檢測、預測、治療、術後追蹤做好一條龍的服務。而當今癌症治療中的免疫療法也是種個人化醫療方針,如運用CAR-T療法治療癌症病患或是從病患身上擷取出可以殺死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大量培養後再打回病患體內。前者作法較為繁瑣,需要改造細胞後,大量培養才能送回病患體內進行治療;後者較為簡易,因為篩選出的免疫細胞本身已具備辨識癌細胞的能力,無須再告訴他們誰是敵、誰是友。

而在疫情爆發後,生技業一度轉往新冠疫苗技術發展,因而藉此帶出蛋白質藥物開發的議題。蛋白質藥物這個領域不是沒有人做,只是生技製藥從產品設計到上市的過程緩慢且需要繁瑣的試驗階段,至少需要10年,所需資金龐大還不一定有結果,才給外人一個台灣生技產業歷時以久,但毫無進展的錯覺。

台灣生技產業自政府喊出投資"五年五百億、建立生技業台積電"的口號後就積極與世界接軌,極力推廣MIT的產品與服務。以台灣生技產業來說可初步分為四類:應用生技、製藥產業、醫療器材產業與健康福祉產業,每個類別都是經時歷月的積累才有可見的規模。以我一個小小的初學者來說,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得以一窺其究。

4會員
37內容數
小人物故事集 心靈成長 現代詩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