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物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人告訴過我,關係是相對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鏡像反射,我起初並未理會這段話的意思。而近期又把物理學之父-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拿出來閱讀後,才有點了解相對論套用在人際關係上的含意。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我聯想到牛頓的三大定律: 慣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當兩人互動未經外力施加時一直照著原來的相處模式互動,原來毫無關聯的兩人若沒有跳脫原來的互動模式去相互接觸,那兩人就會一直在自己的時間軸裡前進,就如兩條平行線般,自始自終無交接處。

而當今天兩人受外力影響而有了接觸時,就會進入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兩人關係對等狀態下,可以激勵對方互相成長,並發揮1+1大於2的雙人效益,這是關係的正向回饋;然而兩人關係不對等狀態下,一方的空間會壓縮到另一方的成長,反倒造成對方迴避甚至不願回應說明的情況,這造成了關係的反向回饋。

關係是否真是相對的呢? 我們無法了解,畢竟人是世界上最不可預測的生物,上帝創造人類時大概也沒有預料到我們可以演化出如此複雜的大腦結構及神經脈絡吧!

avatar-img
4會員
55內容數
小人物故事集 心靈成長 現代詩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啡語呢喃 的其他內容
想像不設限,破框找答案
你對未來的想像是甚麼?未來對你來說是現在式還是未來式?
想像不設限,破框找答案
你對未來的想像是甚麼?未來對你來說是現在式還是未來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如何通過生理反應來判斷我們對潛在伴侶的吸引或排斥。文章強調,人的行為表達了其隱性性格,這讓我們更容易識別真正的本質。面對關係中的差異,文章提醒讀者認清真實的自己與他人,並建立健康的界限。透過心理學理論,特別是James-Lange理論,讓我們理解感情經驗並非單純的情緒,而是身體的反應。
Thumbnail
在建立和維持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關係分為三種狀態:先知先覺、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文章深入探討這三種狀態下的朋友特質及其對應的相處方式,揭示了不健康關係對個人情緒與生活的影響。強調識別與遠離有毒關係的重要性,並強調在友誼中人品和價值觀的契合,為維持健康的社交環境提供了重要見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時間在每個人生活中的不同經驗,基於心理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分析時間的相對性與如何互動影響。透過容格的同時性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了時間如何因心性與環境而變化,並探討人類未來可能的內省與環保趨勢。文章同時反思時間的影響以及人對時間的掌握,激發讀者對生活和時間的深層思考。
Thumbnail
雖說世事無常,無條件的愛卻是恆常的。 這邏輯確實有些匪夷所思,但要是能把層次區分來看,又清楚明瞭了。 無論現象如何流轉,某個允許現象得以存在的空間始終存在。 如果可以窺探層次之間是如何轉換的,或許可以觸摸到創造的知識與力量。 定律、定理、邏輯、理性、源碼、信念、真理...,類似這些概念構築了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R她特別不能接受別人遲到,可就在我深知這事並特別關注不要遲到的情形下,跟她的邀約總會出現各種原因讓我遲到,比如塞車、前面活動延後、修路改道…。
Thumbnail
人們彼此間的關係已有相當數百年的發展,還是有辦法找到新的角度來觀察研究。我個人感覺沒有一段關係不是獨特的,不過仍然可以歸類,我想這是當代生活的特點,資訊處理的層次變得今非惜比,所以我認為關係免疫力這本書是不錯的加油站,適當的停留可以幫助自己繼續往前。以下是我得到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就開始擁有的,比方跟父母的關係、祖孫關係、某部分的親戚關係,一直到上學有了師長、同儕關係,工作中的同事關係,談戀愛了就有了男女關係,論及婚嫁就開始面對夫妻關係、公婆媳關係,有了孩子就開始親子關係,慢慢的我們在這些關係中像是輪迴。 你有因為人際關係新增煩惱嗎?答案是
物理學是統計歸納自然界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所以叫自然科學。因為很多現象都有規律可預測,因此就能成為定律,例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社會科學是統計歸納人類行為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因為對象是人,所以往往會有不符合規律的情形發生,所以社會科學很難預測,例如股票何時會恐慌出現賣壓……
在前篇討論到純粹在基本熱力學的角度而言,似乎不存在什麼自發秩序,不過這僅限基礎概念而言。如果拓展到其他物理學的面向後,再去看待何謂秩序,就會有不同的討論。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如何通過生理反應來判斷我們對潛在伴侶的吸引或排斥。文章強調,人的行為表達了其隱性性格,這讓我們更容易識別真正的本質。面對關係中的差異,文章提醒讀者認清真實的自己與他人,並建立健康的界限。透過心理學理論,特別是James-Lange理論,讓我們理解感情經驗並非單純的情緒,而是身體的反應。
Thumbnail
在建立和維持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關係分為三種狀態:先知先覺、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文章深入探討這三種狀態下的朋友特質及其對應的相處方式,揭示了不健康關係對個人情緒與生活的影響。強調識別與遠離有毒關係的重要性,並強調在友誼中人品和價值觀的契合,為維持健康的社交環境提供了重要見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時間在每個人生活中的不同經驗,基於心理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分析時間的相對性與如何互動影響。透過容格的同時性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了時間如何因心性與環境而變化,並探討人類未來可能的內省與環保趨勢。文章同時反思時間的影響以及人對時間的掌握,激發讀者對生活和時間的深層思考。
Thumbnail
雖說世事無常,無條件的愛卻是恆常的。 這邏輯確實有些匪夷所思,但要是能把層次區分來看,又清楚明瞭了。 無論現象如何流轉,某個允許現象得以存在的空間始終存在。 如果可以窺探層次之間是如何轉換的,或許可以觸摸到創造的知識與力量。 定律、定理、邏輯、理性、源碼、信念、真理...,類似這些概念構築了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R她特別不能接受別人遲到,可就在我深知這事並特別關注不要遲到的情形下,跟她的邀約總會出現各種原因讓我遲到,比如塞車、前面活動延後、修路改道…。
Thumbnail
人們彼此間的關係已有相當數百年的發展,還是有辦法找到新的角度來觀察研究。我個人感覺沒有一段關係不是獨特的,不過仍然可以歸類,我想這是當代生活的特點,資訊處理的層次變得今非惜比,所以我認為關係免疫力這本書是不錯的加油站,適當的停留可以幫助自己繼續往前。以下是我得到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就開始擁有的,比方跟父母的關係、祖孫關係、某部分的親戚關係,一直到上學有了師長、同儕關係,工作中的同事關係,談戀愛了就有了男女關係,論及婚嫁就開始面對夫妻關係、公婆媳關係,有了孩子就開始親子關係,慢慢的我們在這些關係中像是輪迴。 你有因為人際關係新增煩惱嗎?答案是
物理學是統計歸納自然界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所以叫自然科學。因為很多現象都有規律可預測,因此就能成為定律,例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社會科學是統計歸納人類行為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因為對象是人,所以往往會有不符合規律的情形發生,所以社會科學很難預測,例如股票何時會恐慌出現賣壓……
在前篇討論到純粹在基本熱力學的角度而言,似乎不存在什麼自發秩序,不過這僅限基礎概念而言。如果拓展到其他物理學的面向後,再去看待何謂秩序,就會有不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