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芭比】-父權、假女權、娛樂產業的洗腦

2023/11/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芭比】-父權、假女權、娛樂產業的洗腦
(Barbie,2023)

raw-image

簡評

 看了【芭比】之後,不禁對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佩服得五體投地,居然有辦法將「芭比」這個產品所代表的社會現象強調女力崛起的娛樂產業,乃至於近二、三十年的女性主義浪潮等議題,全都犀利地諷刺了一遍,且仍能保持故事的順暢及娛樂性

 所以觀賞這部片,觀眾往往會需要腦袋全速運轉,試圖釐清電影在對哪個層次的問題進行怎樣的嘲諷,但同時又會被裡面刻意浮誇的表演或場景給逗得捧腹大笑、拍手叫好。

raw-image

1.女性主宰的空中樓閣

 電影一開始,當旁白說著

「女人能成就一切、隨心所欲,女性主義和平權的問題都解決了」

但畫面上卻是芭比瑪格·羅比 飾)在一個玩具般的童話世界,吃著假早餐、做著假工作,假裝過著美好生活,並認定這個女人當家的世界一切都很完美時,我們馬上就會從這「芭比樂園」中感受到荒謬與違和:

 這樣的「女性主導」根本假到不行。

raw-image

 包括所有光鮮亮麗的可愛服裝、造景,所有徒具形式、實質內涵全無的職業或成就,乃至於這些芭比們的快樂,完全就是在嘲笑相信這些假像的人有多麼愚蠢芭比甚至不允許在這世界裡有真的太深度的思考,或任何自然的生理現象,因為「專屬於女性的夢幻泡泡」是不容一絲「不美好」來破壞的

raw-image

 我們多多少少可以將之視為是對一些完全不切實際、只會高喊「Women Power」,卻全然不知女性主義內涵的「膚淺女權支持者」的諷刺:他們就跟活在「芭比樂園」裡一樣,「腳不落地」、對社會現實或民間疾苦一無所知;只不過是在靠著「女人最大」的想像,來滿足對自身與世界的意淫而已

 這種人不僅不是真的關懷弱勢或社會不平等,甚至連對自己也一無所知

raw-image

2.自卑作祟的男權復興

 不過比起芭比肯尼萊恩·葛斯林 飾)的角色與故事才是電影最大的娛樂點

 當肯尼到真實世界逛了一圈,發現原來現實是男人作主後,便決定把「父權」概念帶回「芭比樂園」,並說服樂園中的其他每個芭比肯尼

raw-image

 一方面,當然也是在指出,上述提到的那種「虛假、表面的女權」其核心基本上與父權並無太多差異,只是一丘之貉;另一方面,肯尼這「復興父權」的故事,多少也呼應了當代(尤其是美國)社會中,不少男性因女性權力抬頭,產生了相對剝奪感、覺得「要奪回一點男性優勢及尊嚴」「反女權、支持男權」的現象

raw-image

 當然,最後大家發現,原來肯尼所做的一切(獲得權力展現力量爭取優越地位),全都只不過是想獲得芭比的青睞,若無美女垂青則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這樣的人物曲線安排,某種程度上算是一針見血地戳破了「男性社會」的虛妄及可悲:所有那些可笑的爭鬥、炫耀、陽剛特質的展示,都只不過是要獲得異性而已

raw-image

 肯尼甚至根本就不喜歡「掌權、領導」的本身;鼓吹男權,都只是出自於他芭比忽視所感到的自卑男性自尊受損罷了

raw-image

 至於會說這部分是電影最娛樂的地方,是由於萊恩·葛斯林演的直男肯尼真的是太蠢,他所想復興的父權形式太過膚淺

raw-image

 像是認為開皮卡車(pickup)或騎馬就是「男性力量」的展現;很愛接受女性的求助,並在說教時享受女性景仰的目光。電影把這些直男的刻板印象,拍得又誇張又智障,同時還真的有點中肯,所以這個角色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刻意秀肌肉或耍帥,看起來都相當爆笑

raw-image

(最後的「直男大戰爭」,兩方男性打架打一打,突然開始尬舞,結果又被彼此的男性氣質懾服,最後一群男人在那邊歌舞昇平的場面,不管是諷刺意味還是搞笑程度,都完全突破天際,差點讓我爽到失去理智)

raw-image

3.以「女性至上」之名,行洗腦、推銷之實

 除了用「芭比」「肯尼」的角色來分別指涉膚淺的假女權可悲的父權外,本片更高明的是,它又再往後跳了一層,對「芭比」的文化現象本身進行反思

raw-image

 「芭比樂園」那種「夢幻泡泡中的女權」,其實也是財團商業操作的一部份,他們假裝注重女性、提倡女性自主,並在自家商品中賦予這些意義,於是消費者就真的以為自己在支持女性、達成平權。殊不知這只不過是用另一些標籤來麻痺思考,幫助消費者完成「推動進步價值」、「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自慰,並促使人們繼續前來消費的手段而已。

 就如同片中小女孩莎夏雅瑞安娜·葛林布雷 飾)對芭比的奚落:芭比娃娃就是消費文化下的眾多「商品」之一,不僅與任何女權、平等、進步無關,甚至還害女性落入另一種思想桎梏當中。

raw-image

 會說這一層的思辨夠厲害,一是因為這樣的內容還真的只有透過「芭比/美泰兒公司」來說明才夠有代表性,現實世界中芭比娃娃愈受小女孩的歡迎,上述的諷刺就多愈有說服力。

raw-image

 此外,我們也可以將芭比視為一種隱喻。
 事實上包括近年來不斷提倡「女性就要做什麼什麼」的好萊塢商業電影,乃至於推廣了「女性就該穿成怎樣、看起來該要如何」的K-POP女團,無一不是這種「包裝成女權」的商業模式,看似在講「女人我最大」,其實只有更多「身為女性」之刻板印象的灌輸,以及「來我這兒花錢,變得跟我一樣吧」的洗腦

raw-image

 如此「後設」的辯證,甚至都讓我開始懷疑起了,該不會連【芭比】這部電影本身也是一個大型的諷喻吧?

raw-image

 畢竟裡面也確實充滿了娛樂化的女性主義宣導,而且即使在最後,芭比們覺醒、從肯尼手上奪回樂園的情節,理應是要展現「真.女性自主」的時候,仍被以浮誇、刻板的喜劇橋段來處理時,更讓人懷疑,哪怕到了女主角的絕地大反攻,創作者都仍是以譏諷的眼光來看待的

 彷彿在嘲弄著電影中靠著講大道理來重新覺醒的芭比們,同時也在嘲弄認真看待此段的觀眾,笑他們說「你該不會真的傻到要在一部娛樂電影中,尋找喚醒女性自主意識的方法吧?」

raw-image

 在此我不得不佩服葛莉塔·潔薇。她知道,真正能激發覺醒的,不是又一套價值觀、又一套教條,而是不斷的質疑、不斷的自我反省
 她並不希望觀眾在自己的電影中找到簡單的結論,更不希望人們就此滿足於「女性勝利」的結局;所以她寧可稍微犧牲一些「被大眾理解」的機會,也想給予(有眼光的)觀眾疑惑思考的空間

raw-image

結論

 這就是【芭比】層次豐富之處,它可以是一部單純的娛樂電影,其中幽默橋段確實能逗樂觀眾,同時也有反思與嘲諷;而作為一部娛樂電影,它本身又是對娛樂消費產業的諷刺;最後它又超越了自己,用自己的內容來證明,商業電影「可以不只是娛樂商品」的可能性

raw-image

 而且更厲害的是,這一切「用浮誇、不協調來諷刺」的手法,很有可能都是創作者「預想到了把芭比拍成真人版可能會很怪,所以乾脆利用『怪』這個戲劇效果來搞諷刺喜劇」先見之明。只能說【芭比】這部電影,不管在哪個層面都是天才級的聰明啊!

raw-image

#Barbie #Mattel #性別小騎士

導演、編劇 #GretaGerwig

編劇 #NoahBaumbach

主演
 #MargotRobbie #RyanGosling #AmericaFerrera #ArianaGreenblatt #WillFerrell #MichaelCera

攝影 #RodrigoPrieto

剪輯 #NickHouy

音樂 #MarkRonson #AndrewWyatt


延伸閱讀:

【她們】-書寫「她們」自己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yosmoviesworld/photos/a.1374754535891722/3003634649670361/

 

性別小騎士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540969722603505&type=3

 

【駭客任務:復活】—原創已死,自由已死,我們就放膽嘲諷吧
https://www.facebook.com/yosmoviesworld/photos/a.1374754535891722/4980420955325044/

 

電影名人堂—萊恩·葛斯林
https://www.facebook.com/yosmoviesworld/photos/a.2333122486721584/2961843460516147/

 

電影名人堂—瑪格·羅比
https://www.facebook.com/yosmoviesworld/photos/a.2333122486721584/2901683999865427/

67會員
110內容數
電影評論,是成為觀眾與讀者的一雙天眼,去看那些平常看不見、看不清的細節與脈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