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讀者: 普羅大眾
這兩三年沸沸揚揚的全球性跨產業的數位轉型,時常讓我們看得如入五里霧中。媒體上看到許多企業成立了數位轉型辦公室(DTO),但這到底跟在台灣的你我的日常工作有甚麼關聯呢? 對於非IT職能的你我要怎麼理解數位轉型,並了解它對你我的職涯影響呢?
以下的內容就算你不是IT專業人士,應該也能看得懂。
數位轉型是企業結合各種新數位科技,藉由無所不在的連接性,以追求卓越績效與持久競爭優勢的過程。因此數位轉型是個管理的過程,而非僅是純科技或純系統的過程。這代表驅動數位轉型的因素,始終都是基於企業在管理上的需求,而非單純導入特定系統就算數。
我們要如何理解導IT系統跟數位轉型有甚麼不同呢? 下圖簡要的從複雜度與影響兩個層面向大家說明。
本地開發解決的是較簡單的管理問題,造成的影響也較低。開發之IT軟體或系統,無法輕易共享與協作。隨著企業要免對的問題複雜度與影響逐漸變大,比方說某公司到國外設立分公司,或者增設工廠,集團總部的會計要怎麼做帳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此外
數位轉型在客戶體驗層面的發展,在軟體業、金融業會比較有機會。比方說IG, Tiktok,或者行動支付、網路銀行、人工智能客服等等。
但是在製造業,數位轉型會主要在於商業模式層面: 流程改造,事業網路改造,事業範疇改造。舉例來說,透過系統整合,系統間介面建立,主數據的規範,使得財務報表、管理報表、採購報表、庫存報表、工單資訊、生產效率等訊息得以迅速有效生成。業務、運營、會計、財務、生產車間管理等,都應該要能夠連結、勾稽、整合。作為概念我簡單說明到此。
數位轉型跟AI是獨立的議題。數位轉型可以透過(或不透過)AI的幫助而實踐。
針對AI的介入,如對話機器人(chatbot)可以應用於客服專線,節省客服人力需求。隨著AI能力的強化,在辨識能力、預測答案上面已經有很明確的應用。此外,計算機視覺也能透過AI大量提升對影像判讀的能力。這個很快(或已逐漸)進入影像醫學(medical image)的領域。此外,也有專家系統能用AI判別學術論文原創性(或抄襲)的比例,這個已經變成論文審查的基本要求之一。
對於AI的應用,除現有的專家系統、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外,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尤其是生成式AI用於小範圍提供對策,涉及一些猜測並趨近於最佳解決方案。
實施了RPA,將大量減少作業性人力的需求,但是相對的資料分析專業性人力的需求會隨之上升。RPA對數位轉型肯定有幫助。RPA應用場域是重複、固定的複雜工作。透過robot取代人工來做,不但不會疲勞,而且也不存在人為錯誤。
但是實施RPA不等於實施數位轉型。別忘了,數位轉型本質上是個管理議題,而非技術議題。
到此數位轉型概念篇先告一段落。希望這篇文章老少咸宜。歡迎交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