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體驗,而非只是出去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腦中一直有想去的地方,
想做的事情。
但只要想到上班還要請假,
要花錢、小孩怎麼安排,
計畫就只是計畫了。


記憶股息

書籍《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看到一個打動我的觀點:
記憶股息。

書中這麼說:
投資的回報,
不見得是在財務方面

當我們花時間、花錢,
進行體驗的時候,
這些經歷不只是讓我們在當下獲得快樂,
甚至還會不斷的付股息給我們。

這就是書中所說的「記憶股息」。

當記憶不斷的被重溫時,
所帶來的快樂,
甚至多過於當初的體驗本身。

因此作者主張:
花錢買體驗,
不只是買體驗的本身,
也是買下
體驗為你這一生
帶來的所有股息總值。


受限條件

我們有著人類的慣性,
一日一日過著差不多的生活。

每當聽到有人分享有趣經歷,
冒出了想做的事情時,
總是先關注「受限」的條件:
貴嗎?有必要嗎?麻煩嗎?

因為我總是把想做的事情,尤其旅遊,

歸類成「就是出去玩」的玩樂行程,
沒有用過
「記憶股息」或「只有現在能夠體驗」
這兩種角度看待行程。


凡事都有前提

肯花錢體驗,
看似好像不難。

但是,
什麼事情都有前提。

如果過度的看重花錢買體驗,
到最後也可以體驗到很難得的經驗:

錢花光。

如果過度看輕記憶股息的重要,
又會窮得只剩下錢。

太揮霍或太摳門,
顯然都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認真想了一下,
依自己的個性,
我適合先做好規劃,
包括記憶股息這件事。


調整順序

以前是這樣的:
薪水一來,
該存的、該花的都處理好,
剩下的錢,才可以靈活動用。

但是,
不知道為什麼,
連使用那些剩下的錢,
都用得很不靈活。

會默默這麼想:
如果剩多一點錢,
我就又可以再存錢了。

也會有反面想的時候。

透支了,
再從緊急備用金領一些出來就好了。

這樣的花錢狀況,
很難買到一個個完整且充滿回憶的股息,
倒是買到很多購物網站結帳畫面的記憶。

我應該調整一下。

每個月薪水到帳時,
保險費等該存的錢一樣要扣、
預定的花費也要先扣,
還要新增一項:記憶股息。

每個月都要固定撥錢給記憶股息,
這筆錢專門拿來買體驗,
從這個角度去調整,
我每個月要存錢的比例。


從記憶股息看待小孩學習

記憶股息的這個概念,
更是讓我聯想到了小孩的學習。

小孩如果總是將時間花費在學業上,
少了很多他們年紀才能有的體驗,
真的很可惜。

我的女兒們
總是一天到晚點名要去公園玩,
曾經我也這麼想過:
應該要到處去看看啊!
如果讓小孩選,只會選公園!

後來發現,
她們這個年紀不去公園瘋,
難道要等到30歲再去玩旋轉溜滑梯嗎?

適切的安排小孩年紀該有的體驗,
對小孩來說,
就是從小投資,
她們有滿滿的記憶股息等著回收。


後記

記憶股息的概念很有趣,
讓我想到

  • 辛苦工作的父母
  • 總是擔心退休後沒錢的長輩、
  • 花太多時間在功課上的小孩。

也想到自己,
除了叮嚀自己工作認真之外,
是否也有開始認真創造記憶股息呢?


raw-image



avatar-img
49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灰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孩死亡, 小孩造成他人死亡, 哪一個更讓人心碎? 這當然不是數學題,比不出來。 但是,如果小孩是兇手,又自殺, 媽媽的心,不可能還能正常跳動。
「你怎麼會這麼想啊?」「也太沒同理心了吧!」這兩句話鐵定很常出現在亞斯柏格的耳邊。想想我的亞斯學生們,一樣都是亞斯,差別真的很大。但細想,其實還是有滿多共通點。
你走進教室, 無力的趴在桌上, 厭世的說: 「今天上課要做什麼」 情緒是會傳染的, 千萬別把特教老師想成: 總是雙手拿著彩球, 充滿活力的鼓舞學生。 最後,兩人一起厭世。
這個月錢怎麼剩那麼少? 我們會打開消費紀錄,或是記帳app, 看看自己到底都亂買什麼東西。 錢,我們會核對。 但是小孩說的話,你會核對嗎?
孩子記得同學壞事,因為大腦喜歡關注負向事物。為克服大腦設定,我們應努力強化好經驗的感受。透過後天的努力,幫多注意好經驗,並停留久一點。小孩間的關係也是相同道理,若有明顯衝突,記憶的強化會讓他們難以改變對彼此的印象。訓練自己尋找並停留在正向經驗。
期末考,讓我看到了一群對學習絕望的小孩。
小孩死亡, 小孩造成他人死亡, 哪一個更讓人心碎? 這當然不是數學題,比不出來。 但是,如果小孩是兇手,又自殺, 媽媽的心,不可能還能正常跳動。
「你怎麼會這麼想啊?」「也太沒同理心了吧!」這兩句話鐵定很常出現在亞斯柏格的耳邊。想想我的亞斯學生們,一樣都是亞斯,差別真的很大。但細想,其實還是有滿多共通點。
你走進教室, 無力的趴在桌上, 厭世的說: 「今天上課要做什麼」 情緒是會傳染的, 千萬別把特教老師想成: 總是雙手拿著彩球, 充滿活力的鼓舞學生。 最後,兩人一起厭世。
這個月錢怎麼剩那麼少? 我們會打開消費紀錄,或是記帳app, 看看自己到底都亂買什麼東西。 錢,我們會核對。 但是小孩說的話,你會核對嗎?
孩子記得同學壞事,因為大腦喜歡關注負向事物。為克服大腦設定,我們應努力強化好經驗的感受。透過後天的努力,幫多注意好經驗,並停留久一點。小孩間的關係也是相同道理,若有明顯衝突,記憶的強化會讓他們難以改變對彼此的印象。訓練自己尋找並停留在正向經驗。
期末考,讓我看到了一群對學習絕望的小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探討了特斯拉推出的最新AI技術,以及其帶來的便利與隱憂。隨著無人駕駛和智能機器人等新科技的普及,我們逐漸對科技形成依賴,可能使我們的自我判斷和批判性思維減退。此外,本文還提及了AI詐騙和資本主導下的科技發展對人性和道德的挑戰。要確保科技的健康發展,需為它賦予應有的理性與人性,避免成為「科技的笨蛋」。
購買維他命C、B群、鈣片、魚油 像灌溉一樣流進身體 心安理得地可以 繼續抽菸 繼續喝酒 繼續熬夜 繼續爆食 反正我有會員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9 你花的錢是買物質,還是買體驗與經驗?   研究發現,買下物質的人所獲得的快樂感,會比買體驗與經驗的人更快消失。   也就是說,當你買下冰淇淋所獲得的快樂,會比自己製作冰淇淋的體驗還要來的快消失。   所以這並不代表買物質快樂就會消失,而是你對於物質的使用上是以什麼角度來看
Thumbnail
有錢就快樂?辛苦賺錢弱勢都不花出去,就會累積空虛感,然而有時衝動購物下一直買東西,反而越買越不滿足。如何花錢持續買快樂? 重點是看你如何花費,或花在別人身上,有時慷慨才是真正的快樂。 (source:iStock) 認真花錢 花錢能買到的三種持久快樂 用錢去買時間自由的快樂 把錢花在別人的
Thumbnail
腦中一直有很多想去的地方跟想做的事情,例如很想看極光;想去很多不熟悉的國家看看他們都是怎麼生活的...但每每只要想到上班還要請假、要花的錢很多、家中小孩怎麼辦,計畫就只是計畫了...
Thumbnail
小時候進戲院看《第一滴血3》,看約翰藍波開著坦克跟雄鹿攻擊型直升機對衝硬幹,腹部中彈還在傷口塞滿火藥點燃來止血,看一團火光從腹肌縫隙中噴湧出來,小男孩真的看呆了,同時也崇拜極了。 兒時看完藍波,一度幻想長大成為軍人,但仔細想想,應該是這部暴力電影給予我延伸的想像——成為螢幕中綁著頭帶,裸著結實上身
花錢買得到開心嗎? 當然可以!!! 情緒因再次受到影響而陷入低落 也再次出現想要自殘的念頭 為什麼我要因為別人的錯誤來傷害自己 腦中閃過要當那些人的面傷害自己 然後笑著對他們說 : 這樣你們開心了嗎? ............. 為什麼我要這樣做?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逞罰他們
Thumbnail
「拜託!請賣學分給我!」每逢考試期間就是大學生們水生火熱和學分戰鬥的日子。為此,日本人想到了一個小方法,讓大學生實現傳說中的「花錢買學分」,到底是什麼妙招?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決定要離婚時,除了孩子的監護權問題外,第一個被想到的就是婚後財產,其中房屋更是主要爭奪的標的。當初結婚時,想說婚後不該分彼此、房子一起住,就沒有太在意誰出比較多錢、登記在誰的名下。準備離婚時,才想到直接一人一半或看所有權人是誰就歸誰,對自己而言相當不划算。但不管怎麼查,都只有勸結婚前就先做好分配的狀
Thumbnail
拿目前最夯的外送服務來舉例好了,透過外送平台訂購餐點的人,就是花錢買時間的人,用金錢去換取服務,然後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富爸爸窮爸爸之中的第三象限「企業家」,也是花錢去買下員工的時間及專業,讓員工來幫自己賺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探討了特斯拉推出的最新AI技術,以及其帶來的便利與隱憂。隨著無人駕駛和智能機器人等新科技的普及,我們逐漸對科技形成依賴,可能使我們的自我判斷和批判性思維減退。此外,本文還提及了AI詐騙和資本主導下的科技發展對人性和道德的挑戰。要確保科技的健康發展,需為它賦予應有的理性與人性,避免成為「科技的笨蛋」。
購買維他命C、B群、鈣片、魚油 像灌溉一樣流進身體 心安理得地可以 繼續抽菸 繼續喝酒 繼續熬夜 繼續爆食 反正我有會員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9 你花的錢是買物質,還是買體驗與經驗?   研究發現,買下物質的人所獲得的快樂感,會比買體驗與經驗的人更快消失。   也就是說,當你買下冰淇淋所獲得的快樂,會比自己製作冰淇淋的體驗還要來的快消失。   所以這並不代表買物質快樂就會消失,而是你對於物質的使用上是以什麼角度來看
Thumbnail
有錢就快樂?辛苦賺錢弱勢都不花出去,就會累積空虛感,然而有時衝動購物下一直買東西,反而越買越不滿足。如何花錢持續買快樂? 重點是看你如何花費,或花在別人身上,有時慷慨才是真正的快樂。 (source:iStock) 認真花錢 花錢能買到的三種持久快樂 用錢去買時間自由的快樂 把錢花在別人的
Thumbnail
腦中一直有很多想去的地方跟想做的事情,例如很想看極光;想去很多不熟悉的國家看看他們都是怎麼生活的...但每每只要想到上班還要請假、要花的錢很多、家中小孩怎麼辦,計畫就只是計畫了...
Thumbnail
小時候進戲院看《第一滴血3》,看約翰藍波開著坦克跟雄鹿攻擊型直升機對衝硬幹,腹部中彈還在傷口塞滿火藥點燃來止血,看一團火光從腹肌縫隙中噴湧出來,小男孩真的看呆了,同時也崇拜極了。 兒時看完藍波,一度幻想長大成為軍人,但仔細想想,應該是這部暴力電影給予我延伸的想像——成為螢幕中綁著頭帶,裸著結實上身
花錢買得到開心嗎? 當然可以!!! 情緒因再次受到影響而陷入低落 也再次出現想要自殘的念頭 為什麼我要因為別人的錯誤來傷害自己 腦中閃過要當那些人的面傷害自己 然後笑著對他們說 : 這樣你們開心了嗎? ............. 為什麼我要這樣做?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逞罰他們
Thumbnail
「拜託!請賣學分給我!」每逢考試期間就是大學生們水生火熱和學分戰鬥的日子。為此,日本人想到了一個小方法,讓大學生實現傳說中的「花錢買學分」,到底是什麼妙招?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決定要離婚時,除了孩子的監護權問題外,第一個被想到的就是婚後財產,其中房屋更是主要爭奪的標的。當初結婚時,想說婚後不該分彼此、房子一起住,就沒有太在意誰出比較多錢、登記在誰的名下。準備離婚時,才想到直接一人一半或看所有權人是誰就歸誰,對自己而言相當不划算。但不管怎麼查,都只有勸結婚前就先做好分配的狀
Thumbnail
拿目前最夯的外送服務來舉例好了,透過外送平台訂購餐點的人,就是花錢買時間的人,用金錢去換取服務,然後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富爸爸窮爸爸之中的第三象限「企業家」,也是花錢去買下員工的時間及專業,讓員工來幫自己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