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煩惱

昨天與一位師姐交流,煩惱的問題。在經ㄧ夜的思考後,有這樣的想法。


煩惱這個問題正如問基督徒為什麼會有上帝ㄧ樣。因為那是本具的。人因信仰而上帝在,而因是人而煩惱在,煩惱與上帝畫了等號,上帝因信而現,煩惱因心而生,信之心與煩惱心不都是心的作用嗎?所以「心」可以成聖,也可以入凡。然而人總是想著超凡入聖,能與神有約,與佛有緣。嚮往的是天國`是淨土。可是現實中人身為四大(地`水`火`風)所累,心為煩惱所縛,終是在塵的凡夫,所以份嚮往成了妄想。其實人是因「惑」而遮了靈明之心。那「惑」是我執深重,太多的執念,太多的幻相。如果沒有用生命去體悟`消融`解脫,就因煩惱障終不能自在快樂。因而在《維摩詰經》有一段有名的言說。


「夫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譬如幻士,

為幻人說法,當建是意而為說法;當了眾生,根有利鈍,善於知見,無所罣礙。以大悲心,讚于大乘,念報佛恩,不斷三寶,然後說法。」〈弟子品第三〉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

真實的法是無法說明的,凡是能用語言表現、耳朵聽聞的,都屬於符號,都是間接又間接的一種表達,不是真實的佛法。要身歷其境親自體驗,才能知道真相。但是即便實地去體驗物質現象,也還是幻相,仍不見得就能體悟到實相。無法表示「有相皆妄」。因此要「無聞無得」,「譬如幻士(魔術家)為幻人說法」說法跟聽法的人要做如此想,否則執著於所說和所聽的法,將有礙於解脫。


這亦如《金剛經》所說「ㄧ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般要不著相的去参悟本無的道理,將煩惱`憂`悲`喜`苦都當成無物,有即是無,空即色,色即空。這或許太過難理解。


但人生是一趟行旅,擺渡在生命之河上,世事無常,常悲欣交集,無所適從。而生活在框框架架的條理規範中,那樣明確卻無法身心安頓,讓「無聞無得」的奧妙義理深入內心去思索,也許可以有超驗的體悟。人是不應受拘的,將煩惱轉成智慧時,超境的人生或將臨顯在心世界中。




avatar-img
4會員
107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浩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寶石經 不確定感,迷漫在周遭的人我之間,預測未來成了熱門的話題,甚至成了賭局。孤島如舟,航向未知,不確定即原初的宿命,然而沒有人喜歡不確定的感覺,所以佛說無常是苦,只是這世界上不都是這樣嗎?有能受享的確定之事嗎?
雲 最近走在路上會不時仰望天上的白雲悠悠,凝想如雲般的飄蕩自在。
抉擇 我的存在是必然的,但也是偶然的。「我的存在」就是自在存在,世上種種的物理、社會、歷史等等因素和法則已經決定了我的存在,但為什麼是「我」身處在這個情況之中? 這是法國哲學家沙特對人的處境提出的質疑,為什麼我是目前的我呢?為什麼我要接受如今的境遇呢? 而這個我可以是我們,而我們「共在」
逐 人在逐什麼呢?‘’逐‘’能快樂嗎?“逐“有終點嗎?
鄰居昨天多年熟識的鄰居搬走了。這家人自從搬來後,就深居簡出,但見面的寒暄還是有的,時間久了。兩家人也不陌生了。那一個家中老夫妻照顧著一個已成年卻有點智障的兒子,老先生總是在黃昏帶著兒子出門散步。每每望著他們的背影,都為老先生感到難過,本應含飴弄孫,受享子女侍奉的晚年,卻仍需費心在兒子身上。這就是前世
感悟 近日在閱讀《涅槃經》讀到這一段經文讓我感悟許多事情。
寶石經 不確定感,迷漫在周遭的人我之間,預測未來成了熱門的話題,甚至成了賭局。孤島如舟,航向未知,不確定即原初的宿命,然而沒有人喜歡不確定的感覺,所以佛說無常是苦,只是這世界上不都是這樣嗎?有能受享的確定之事嗎?
雲 最近走在路上會不時仰望天上的白雲悠悠,凝想如雲般的飄蕩自在。
抉擇 我的存在是必然的,但也是偶然的。「我的存在」就是自在存在,世上種種的物理、社會、歷史等等因素和法則已經決定了我的存在,但為什麼是「我」身處在這個情況之中? 這是法國哲學家沙特對人的處境提出的質疑,為什麼我是目前的我呢?為什麼我要接受如今的境遇呢? 而這個我可以是我們,而我們「共在」
逐 人在逐什麼呢?‘’逐‘’能快樂嗎?“逐“有終點嗎?
鄰居昨天多年熟識的鄰居搬走了。這家人自從搬來後,就深居簡出,但見面的寒暄還是有的,時間久了。兩家人也不陌生了。那一個家中老夫妻照顧著一個已成年卻有點智障的兒子,老先生總是在黃昏帶著兒子出門散步。每每望著他們的背影,都為老先生感到難過,本應含飴弄孫,受享子女侍奉的晚年,卻仍需費心在兒子身上。這就是前世
感悟 近日在閱讀《涅槃經》讀到這一段經文讓我感悟許多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在《華嚴經》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智慧德能跟佛完全一樣,「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把眾生無始劫以來的病根一語道破,就是妄想執著,妄想變成了所知障,智慧沒有了;執著變成了煩惱障,所以生生世世墮落在輪迴中。因此,佛法的修學自始至終,都在破除妄想執著而已。
Thumbnail
從地獄歸來的聖人口中說的:這世界不曾存在過;那是因為他領悟到這一切都是他的心念投射,他慈悲欲渡的是自己內在的心魔們。 但是有另一種從未深入世界或瞥兩眼就斷定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另一種聖人,他到底是具有真知灼見,還是只是他沒碰過更強的幻覺。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輪迴」與「煩惱」之間有何關係呢?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在《華嚴經》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智慧德能跟佛完全一樣,「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把眾生無始劫以來的病根一語道破,就是妄想執著,妄想變成了所知障,智慧沒有了;執著變成了煩惱障,所以生生世世墮落在輪迴中。因此,佛法的修學自始至終,都在破除妄想執著而已。
Thumbnail
從地獄歸來的聖人口中說的:這世界不曾存在過;那是因為他領悟到這一切都是他的心念投射,他慈悲欲渡的是自己內在的心魔們。 但是有另一種從未深入世界或瞥兩眼就斷定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另一種聖人,他到底是具有真知灼見,還是只是他沒碰過更強的幻覺。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輪迴」與「煩惱」之間有何關係呢?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