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之後最恐怖的末日大疫:《十月終結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防疫視同作戰!」

過去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全球肺炎疫情,搞得社會人心惶惶、雞犬不寧,衍生出的公衛安虞與暴力問題層出不窮,在全球更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上億人口確診,其中不乏知名的政治人物及演員。在疫苗的問世與接種後才得以有效獲得控制,但變異株的蔓延與流竄銳不可擋,導致很多城鎮封閉又解除反覆不休,隔離政策朝令夕改,直到近年死亡率及重症率下降才趨於緩和。緊接而來烏俄戰爭影響世界經濟動盪與原物料供應短缺、共機擾台單日突破百餘架次、以巴衝突千年恩怨新仇舊恨一併爆發,讓人油生世界毀滅之感,試想跟疫情同時間發生會造成何種結果?幕後的始作俑者目的何在?曾獲美國普立茲獎的作者在疫情肆虐期間出版了這本醫學驚悚小說《十月終結戰》,完美地詮釋了大疫與大意、戰爭與政爭、親情與人情,描繪繼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之後最恐怖的末日危機屆至時,整個人類種族面臨的生存考驗,兇手笑而不語、秘而不宣,一切的源頭竟是⋯⋯?

零號病人、指示病例

日內瓦的國際會議中,年輕公衛學者指出印尼突然出現大量高燒出血的集體死亡事件,不尋常的點在於,若是新興傳染疾病,應該優先攻擊老幼抵抗力較差的族群或呈現隨機分布,恐溝里卻發生在青壯年身上有極高致死率,且不明原因就消失無形。雖然在人口稠密的落後地方常因病毒、內亂、意外或人為等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導致集體死亡,還被揶揄可能是性接觸導致的傳染,但是諸多非典型症狀都排除了猜想。有過往人類疫情研究經驗及前車之鑑的亨利察覺事有蹊蹺,便推延既定行程決定踏上這塊正在軍事衝突中的國度一窺究竟。

捉襟見肘、群醫束手

由不受國界限制的H5N1禽流感衍生出爭端,印尼曾主張「病毒主權」不願與世界其他國家交流,甚至論及本土病源的專利權,經亨利居中斡旋後才以「共享利益」的方式緩頰。奈何未雨綢繆就是科學家身上流竄的血液,賦予病毒各種可空氣傳播、物種間互傳等本事,美其名是為了日後變種時可以第一時間製作疫苗,但也成為了恐怖份子下手的目標。認為「知識是危險的,但是無知更糟糕」的亨利決議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公開發表,罔顧了事前對印尼政府的承諾,這也使得他要挺進災區備受阻撓,光是吃排頭、閉門羹就耗費大把時間。

因打壓同性戀而關押在難民營的受害者不計其數,諸多人身上混有愛滋病原,人權機構來的法國醫師無一生還,可怖死狀以及醫學日誌訴說的端倪,可見事情沒有想像中簡單。

病理解剖顯示罹難者淹死在全身性出血的體液中,跡象類似伊波拉、馬堡熱等已知病毒特徵。問題是理應不該出現的生物武器亨利知之甚詳,怎會憑空出現在當地,並蓄勢待發?

群聚事件、踩踏事件

經歷過疫情肆虐的我們知曉病毒可怕的傳染力,五不與五要的防疫原則尤重不要群聚,但是不知如臨大敵的人們總是置若罔聞、高呼自由口號,長時間的隔離檢疫讓偷跑者不見棺材不掉淚。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一生當中至少需朝覲一次,是跨越國籍、種族、性別、年齡的聚會,上百萬人湧入的麥加,成為了地球上最大的煉蠱/殮骨聖地。曾第一線進入現場的亨利車夫,猶如完成人生使命般的倒下。這邊的描述就像是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非單純推擠窒息,已傷及肺部組織即將病入膏肓,後續的大量患者湧現醫療體系,亨利只能啟程趕緊找出源頭、分析菌株,不然在集體免疫以前,將會有末日來臨的恐慌與戒嚴,影響到軍警等公部門癱瘓時,就不是病毒殺人,而會有人藉機滋事、爭奪物資,變成人殺人案件。亨利雖然擔心家人的安危,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尚且年幼的姊弟必須一肩扛起各自的職責。

藥石罔效、對症下藥

拜科技之力所賜,現代交通成為傳播病毒最好的移動載具,疫情如星火燎原般遍佈世界,氤氳催生出更新型、耐受性更高的變異株,要強化保護力須不斷追加疫苗。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很多人會購買坊間的處方藥服用,但出血性疾病的禁忌就是不能服用任何會稀釋血液的消炎止痛藥。陰謀論者說是政府的算計、宗教崇拜者說是撒旦的降臨、任性妄為者則拒絕注射與服藥,甚至跟大家唱反調散佈使病況惡化。作者精準預言可能發生的結果,要是沒有經歷過疫情的洗禮就連筆者我也會認為誇大其詞,但是鐵錚錚的事實就是亞東醫院確診男砍殺護理師、中國入境採陽者逃離防疫旅館、不甩隔離政策的人依舊趴趴走,然後各國政府認為小題大作,才會有接踵而至的犧牲。

殫心竭慮、篳路藍縷

在疫情與戰爭的風口浪尖,亨利窮盡資源與辦法下,採取了自古以來風險最大卻最現實的作法:人痘,這是一種貨真價實的人柱力接種法,靠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抗稀釋過的病菌,機理類似今日的減活疫苗,也同電影《全境擴散》突破口。只要熬過去就能降低一定程度的致死與極重症反應,至少處在返家潛艦的官兵們不致全軍覆沒、葬身海底。治標不治本,但非常時期僅能用非常手段,帶出亨利過去不堪回首的黑歷史,科學的目標是為了服務人類,但在臻於成熟以前總會有人忌憚或圖謀不軌。在苦思不得其解之際,牽拖怪罪的往往就是假想敵,缺乏溝通驗證管道就可盡情的抹黑栽贓,帶風向的官方為了轉移民怨往往意有所指。猜疑與欺騙永遠是感染人心的病毒,特效藥則是信賴與理解,All lives matter,不能單以數量計算傷亡及經濟損失。一夥人踏足廢棄禁區核心地帶時,方醍醐灌頂領悟到人類才是地球的病毒,而生態的wipe out只不過是再自然不過的一種免疫反應罷了。

我國公共衛生師證照2021年才首次納入專技高考,遠慢於其他須接觸病人的各類醫事職系。醫學上預防與治療同為焦孟不離的存在,疾病的事後救治比源頭管制更易留有後遺症,但官大學問大的淫威下,廣納諫言、尊重專業總是事與願違。若有一天浩劫再臨,殺死人類這個物種的恐怕不是戰爭或病毒,而是機關算盡不惜賠上布衣芒屩性命的政客吧。

豆知識:世界知名畫作《吶喊》的作者孟克,有幅歷經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抗疫成功的自畫像,象徵該年代碩果僅存又被遺忘的歷史。

經專業編輯潤稿後之首發原址如下https://news.readmoo.com/2023/12/05/231205-the-end-of-october/

3D Corona GIF By Matthew Butler

3D Corona GIF By Matthew Butler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被警方認定纏著靖子不放的前夫富樫,面目全非、指紋盡失,隻身赤裸曝屍在河堤。除了腳踏車及住處對照過指紋符合身分外,衣物餘燼還有到處打聽前妻下落的行蹤皆獲證實,真兇的矛頭與疑點當然都指向帶有女兒的靖子身上,可是曖昧不清的不在場證明讓警方傷透腦筋,弔詭地處在既難以證實又難以證偽的窘境,愈細究愈走向死胡同。
     《暗夜爍光》是部懸疑推理作品,描述心理醫師(屬精神專科醫師有開立處方藥的權限,與諮商或臨床心理師有別)克蘿伊有不為人知的家庭背景。幼年期父親被指控為謀害了六名少女的連續殺人魔,自己不僅提供了瞥見埋屍後的返家口供,還找出藏在珠寶盒中的少女遺物,據此將父親打入大牢。
實況主、直播主、部落客等,舉凡任何曾經在數位網路中,留下絲毫足跡的人們,都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存在、流芳百世抑或遺臭千年?成為黑歷史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直到「被遺忘權」在個人資料保護法及隱私權的彰顯下,才稍稍消弭這段不欲廣為人知的真實過去。 但是,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經典歐洲童話故事《小紅帽》可追溯至公元前六世紀的《伊索寓言》。每個故事的結尾並不一定以喜劇或婚姻收場,報應與業果也不一定只反映在壞人身上,因此對學齡前的幼童達到不會輕易遺忘的警示效果。本書魔改西洋經典巨作,將故事線交錯與人設重塑,帶來耐人尋味又酣暢淋漓的特殊設定本格推理,適合廣域年齡與類型的讀者群。
追隨男人拋下一切的女人,落得水性楊花的罵名依舊死心蹋地的付出一切;拋下妻女與小三共結良緣的男人,義無反顧地背信棄義沒有絲毫歉疚。身為此兩家庭的在學兒女,究竟會不會有樣學樣形成階級複製呢?抑或自暴自棄乾脆也來遊戲人間呢?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未成年尚無法獨立自主,有著「不正常」家庭的曉海與櫂因故結識彼此。
被警方認定纏著靖子不放的前夫富樫,面目全非、指紋盡失,隻身赤裸曝屍在河堤。除了腳踏車及住處對照過指紋符合身分外,衣物餘燼還有到處打聽前妻下落的行蹤皆獲證實,真兇的矛頭與疑點當然都指向帶有女兒的靖子身上,可是曖昧不清的不在場證明讓警方傷透腦筋,弔詭地處在既難以證實又難以證偽的窘境,愈細究愈走向死胡同。
     《暗夜爍光》是部懸疑推理作品,描述心理醫師(屬精神專科醫師有開立處方藥的權限,與諮商或臨床心理師有別)克蘿伊有不為人知的家庭背景。幼年期父親被指控為謀害了六名少女的連續殺人魔,自己不僅提供了瞥見埋屍後的返家口供,還找出藏在珠寶盒中的少女遺物,據此將父親打入大牢。
實況主、直播主、部落客等,舉凡任何曾經在數位網路中,留下絲毫足跡的人們,都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存在、流芳百世抑或遺臭千年?成為黑歷史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直到「被遺忘權」在個人資料保護法及隱私權的彰顯下,才稍稍消弭這段不欲廣為人知的真實過去。 但是,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經典歐洲童話故事《小紅帽》可追溯至公元前六世紀的《伊索寓言》。每個故事的結尾並不一定以喜劇或婚姻收場,報應與業果也不一定只反映在壞人身上,因此對學齡前的幼童達到不會輕易遺忘的警示效果。本書魔改西洋經典巨作,將故事線交錯與人設重塑,帶來耐人尋味又酣暢淋漓的特殊設定本格推理,適合廣域年齡與類型的讀者群。
追隨男人拋下一切的女人,落得水性楊花的罵名依舊死心蹋地的付出一切;拋下妻女與小三共結良緣的男人,義無反顧地背信棄義沒有絲毫歉疚。身為此兩家庭的在學兒女,究竟會不會有樣學樣形成階級複製呢?抑或自暴自棄乾脆也來遊戲人間呢?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未成年尚無法獨立自主,有著「不正常」家庭的曉海與櫂因故結識彼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生與死,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的關鍵!生命很寶貴,每當到了這一刻,就要感謝那些為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在距今673年前、1348年的佛羅倫斯,同樣發生一場難以控制的瘟疫(黑死病)。當時瘟疫(Pandemic)席捲全歐洲,至少造成7,500萬~2億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30%~60%)。《十日談》(Decameron, 1351)的背景,內容講述為了躲避黑死病而前往佛羅倫斯郊區居住的7女3
Thumbnail
從大年初四,開始感覺身體怪怪的。病後對生命的不同感受與反思。文章描述美國故事《最後一片葉子》故事內容,並討論希望、挫折的轉化和創作。生命有限而想像與創作是無限的意義。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生與死,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的關鍵!生命很寶貴,每當到了這一刻,就要感謝那些為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在距今673年前、1348年的佛羅倫斯,同樣發生一場難以控制的瘟疫(黑死病)。當時瘟疫(Pandemic)席捲全歐洲,至少造成7,500萬~2億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30%~60%)。《十日談》(Decameron, 1351)的背景,內容講述為了躲避黑死病而前往佛羅倫斯郊區居住的7女3
Thumbnail
從大年初四,開始感覺身體怪怪的。病後對生命的不同感受與反思。文章描述美國故事《最後一片葉子》故事內容,並討論希望、挫折的轉化和創作。生命有限而想像與創作是無限的意義。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