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0 【打破偏見!族群文化教育推廣路】 巴唐志強 博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EP50 【打破偏見!族群文化教育推廣路】 巴唐志強 博士

這集節目有幸邀請到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文化組組長,魯凱族的巴唐志強博士。巴唐志強博士擁有豐富的原住民法律研究和實務經驗。

訪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巴唐志強博士在公部門教育文化領域的角色及責任,以及他在原住民法律領域所面臨的爭議性議題,他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我們也將聚焦於外界對原住民文化的誤解和刻板印象,探討他如何透過原住民文化教育推廣,促使更多人了解與尊重原住民族。

面對環境生態永續意識抬頭,巴唐志強博士分享他對環境生態保護的看法,探討傳統狩獵文化與現代法律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此外,我們也將深入討論年輕一代對自身文化認知不足、文化流失等問題,並探究他如何引導年輕人重新認識和重視自己的文化,以及他在推廣原住民族文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節目最後,巴唐志強博士也特別關心了青年返鄉議題,由其是青年返鄉對族群文化的貢獻,並分享了青年返鄉的看法,給予青年朋友寶貴的建議和鼓勵的話。

------------------------------------

廣播頻道|Alian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Radio FM96.3)

節目名稱|青年返鄉 Are You Ready? / Mayaw 主持

敬請訂閱各大Podcast頻道訊息不漏接

更多精彩節目內容

關於我

邀請您 FB按讚、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https://bit.ly/Mayaw02

邀請加入Line官方與我們聯絡| http://bit.ly/3Xdlhar

------------------------------------

#打破偏見 #族群文化教育推廣 #巴唐志強 #狩獵文化 #文化教育#青年返鄉AreYouReady #青年返鄉 #青年築夢 #文化傳承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Alian963 #Mayaw主持人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青年返鄉Are you ready?》是一部關於原鄉青年返鄉及文化傳承的生命故事,也是我的學習之路,透過深入探討青年返鄉及地方創生議題,讓聽眾也能從來賓的故事經驗中獲得最大的啟發,激勵許多同樣有著相同困境的年輕人一同改變,實踐青年返鄉、地方創生的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林南吉Palakav老師在布農族傳統工藝領域有著卓越成就,透過原住民植物編織和自然材料的藝術創作,讓更多人瞭解和體驗原住民藝術之美,並響應了環保的趨勢與理念。他在都會區堅持傳承與發揚布農族的傳統文化,不管是布農族傳統音樂、編織、版畫、木頭工藝和園藝設計等多項技藝都是老師的教學範圍。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邀請「全民原教推展系列」,瞭解原住民自媒體與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主發聲突破微歧視。不管是站在人前對大家自我揭露講故事,或是帶著都市長大的原民孩子回部落種小米,這些都是原住民青年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建立認同、營造理解的過程。
Thumbnail
文章探討身分法修法後,是否有讓更多人願意在身分證上恢復族名以及有關原住民恢復族名的議題。同時介紹了第一例身分證單列族文拼音勝訴案「Bawtu Payen」以及最近通過的第一起單列族名案例。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柯文哲與新住民分享臺灣對於移民的獨特定義,強調只要在臺灣生活並認同臺灣,就是臺灣人。他也提出瞭解決臺灣少子化和新住民問題的觀點。新住民也提出希望能夠獲得與原住民相同的權利,包括法律和健保上的支援。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林南吉Palakav老師在布農族傳統工藝領域有著卓越成就,透過原住民植物編織和自然材料的藝術創作,讓更多人瞭解和體驗原住民藝術之美,並響應了環保的趨勢與理念。他在都會區堅持傳承與發揚布農族的傳統文化,不管是布農族傳統音樂、編織、版畫、木頭工藝和園藝設計等多項技藝都是老師的教學範圍。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邀請「全民原教推展系列」,瞭解原住民自媒體與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主發聲突破微歧視。不管是站在人前對大家自我揭露講故事,或是帶著都市長大的原民孩子回部落種小米,這些都是原住民青年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建立認同、營造理解的過程。
Thumbnail
文章探討身分法修法後,是否有讓更多人願意在身分證上恢復族名以及有關原住民恢復族名的議題。同時介紹了第一例身分證單列族文拼音勝訴案「Bawtu Payen」以及最近通過的第一起單列族名案例。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柯文哲與新住民分享臺灣對於移民的獨特定義,強調只要在臺灣生活並認同臺灣,就是臺灣人。他也提出瞭解決臺灣少子化和新住民問題的觀點。新住民也提出希望能夠獲得與原住民相同的權利,包括法律和健保上的支援。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