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UFO》懷念從前的我們

《再見UFO》懷念從前的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3年於迎接「港產片九運來了」的同時,還有一堆塵封多年未能成功上映的電影有待出土。只是這堆幾年前已拍竣的電影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例如以老牌明星掛帥的《風再起時》及《別叫我「賭神」》就叫人失望不已,也許舊製作思維趕不上新時代?倒是無端成為「禁片」的《再見UFO》沒有完全脫節,就算事隔四年後才有機會得見真面目,仍然察覺到電影與當下的連繫極深。

《再見UFO》電影海報

《再見UFO》電影海報

2016年創作、2018年拍攝,原定2019年上映的《再見UFO》,因為涉及股東爭抝導致公映無期,只能在電影節作特定放映,變成跟UFO一樣有緣才能相見?!也許像是一個時間囊,把那些年的人和事定格在電影中,畢竟連幕前也是不可能再有的演員組合——「Shine」的徐天佑與黃又南、蔡卓妍與梁祖堯(竟然演未婚夫妻?!)、還有已嶄露頭角的梁雍婷、吳肇軒、白只、楊偉倫、李尚正…等等,加上電影努力還原香港的那個時代,說實話我輩中人看得有點感動。

故事借80年代轟動一時的華富邨UFO都市傳說為起點,講述三名目擊少年的成長故事。當然伴隨著的就是城市廿多年來的變遷,不意外地成為了8、90後的鄉愁,尤其電影並非單純流水帳穿插如金融風暴、香港回歸等歷史事件,而是善用集體回憶再建構生活細節,尤其是與UFO扣題的《今日睇深(真)D》,不斷重複的專題報導成功勾起兒時回憶!(話說「亞視永恒」近年經常被港產片惡搞)讓我輩中人重溫80、90與千禧年代,體會到戲中戲中所言「無人會相信自己已身處於最好的時代」。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再見UFO》電影海報

《再見UFO》電影海報

電影始終未有正式公映,難以詳細描述,只能簡單介紹三名主角,因為他和他及她代表三種取態的人生,總會讓人找到有共鳴的切入點——

  • 意義迷失:自幼患病的何家謙(黃又南),每日幾乎像等死般過活,明明受到家人的愛護,卻一直不知道生存意義,特別在爺爺於回歸前夕過世,設靈時一句「阿爺你以後還會繼續射(錫)住我嗎?」刺準了在座觀眾的心。
  • 醉生夢死:以為自小活在幸福家庭的陳子謙(徐天佑),父親臨終的「背叛」令他變得缺乏安全感,長大後不斷賺錢炒股票,卻填補不了內心的空虛;偶遇已成為風塵女子的舊同學(衛詩雅)發展出霧水情緣,到頭來還是半生空虛。無論是角色與演員皆是最有共鳴的一位,有機會重看電影的話,很想再細味他的部份。
  • 平庸之惡:循規蹈矩的林可兒(蔡卓妍),空口有夢想亦沒有動力追求,安份守己地去考會計師牌、將同僚變成男朋友,被動地過著普世價值觀的人生,最大的「反轉」就是婚宴的一時衝動,老實說沒有令人很有共鳴,但細心一想,因為她的人生體現到「長大後始終沒有成為理想中的大人」吧?

不知是偶然還是錯覺,近年出現了很多「懷緬過去常陶醉」的電影,無論格局大小,最後總是連結到自身的「失落」與「遺憾」,也許當90年代變成三十年前的產物,「從前的我們」已經與我們距離很遠,還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港產片九運來了系列.番外篇

avatar-img
大福同學的沙龍
72會員
188內容數
雖然偏好日本影視,亦會討論香港、台灣及海外的戲劇作品,觀點未必獨特創新,就是愛胡言亂語,希望能找到同好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福同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標題已劇透,請小心閱讀 挾著五項金馬獎提名的《年少日記》,首次執導本身卻是資深編劇的卓亦謙,不甘平舖直敘講述學童自殺的故事,透過「敘述性詭計」的懸疑小把戲,成功牽動觀眾心靈,不只沒有令人覺得「被糊弄」之餘,還能夠被觸動心底「後悔」「來不及」的情緒,關鍵可能在於他如何設置「敘述性詭計」的重要反轉。
0/5電影
《The Legend & Butterfly》是木村拓哉繼25年後再次挑戰織田信長的角色,然而電影卻引發了戰國宅的廣泛批評。文章討論他在演繹歷史人物時的困境,影片雖然製作精良,但劇情卻因過於集中於愛情故事而缺乏宏觀戰爭場面導致觀眾失望。木村能否突破「演什麼都是木村拓哉」的詛咒,引發觀眾的深思。
0/5電影
「千萬不能以為網路就是全世界,面對面說出意見的人,才是我的全世界。」 ——大畠凜子(黑木瞳).《落日》 坦白說,本來是衝著這句對白才看《落日》,畢竟近日面對各種網路帶風向言論,如此「霸氣」的對白猶如當頭棒喝,究竟是怎樣的角色及場景才會說出這樣酷的對白?不能否認看劇原因如此「動機不純」。 當然看罷
經歷過因為疫情與易角而方寸大亂的《電影之神》後,年邁九十的山田洋次導演回歸拿手的家庭片,狀態明顯回勇!改編自同名舞台劇的《媽,是您嗎?》,名義上是以吉永小百合貫穿系列的「母親三部曲」的最終章,實際主角竟然是「兒子」大泉洋?電影其實是「令和《男人之苦》」?
太多人分析過電影《Joker小丑》裡頭「小丑」的各重內在與延伸意義,不過個人更感興趣的,是電影透過羅拔迪尼路飾演的楝篤笑(脫口秀)巨匠,完成對馬田史高西斯的多方位致敬,儘管有人批評只是模仿,但無礙傳遞「傳承」及「我終於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我終於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模樣」等巧思。
有說拳擊片是影展長勝類型,環顧古今中外各大電影大獎的確如是——可能因為拳拳到肉的場面,容易看到演員的付出與功架?再配上單對單賽制,特別適合創作各式各樣「奮鬥」的故事。別說歐美,單是日本近年已經有數之不盡的拳擊片,儘管未能贏得票房,部份仍然成功贏得影評人的歡心。剛好最近有兩部日本拳擊片於香港登場…
⚠️標題已劇透,請小心閱讀 挾著五項金馬獎提名的《年少日記》,首次執導本身卻是資深編劇的卓亦謙,不甘平舖直敘講述學童自殺的故事,透過「敘述性詭計」的懸疑小把戲,成功牽動觀眾心靈,不只沒有令人覺得「被糊弄」之餘,還能夠被觸動心底「後悔」「來不及」的情緒,關鍵可能在於他如何設置「敘述性詭計」的重要反轉。
0/5電影
《The Legend & Butterfly》是木村拓哉繼25年後再次挑戰織田信長的角色,然而電影卻引發了戰國宅的廣泛批評。文章討論他在演繹歷史人物時的困境,影片雖然製作精良,但劇情卻因過於集中於愛情故事而缺乏宏觀戰爭場面導致觀眾失望。木村能否突破「演什麼都是木村拓哉」的詛咒,引發觀眾的深思。
0/5電影
「千萬不能以為網路就是全世界,面對面說出意見的人,才是我的全世界。」 ——大畠凜子(黑木瞳).《落日》 坦白說,本來是衝著這句對白才看《落日》,畢竟近日面對各種網路帶風向言論,如此「霸氣」的對白猶如當頭棒喝,究竟是怎樣的角色及場景才會說出這樣酷的對白?不能否認看劇原因如此「動機不純」。 當然看罷
經歷過因為疫情與易角而方寸大亂的《電影之神》後,年邁九十的山田洋次導演回歸拿手的家庭片,狀態明顯回勇!改編自同名舞台劇的《媽,是您嗎?》,名義上是以吉永小百合貫穿系列的「母親三部曲」的最終章,實際主角竟然是「兒子」大泉洋?電影其實是「令和《男人之苦》」?
太多人分析過電影《Joker小丑》裡頭「小丑」的各重內在與延伸意義,不過個人更感興趣的,是電影透過羅拔迪尼路飾演的楝篤笑(脫口秀)巨匠,完成對馬田史高西斯的多方位致敬,儘管有人批評只是模仿,但無礙傳遞「傳承」及「我終於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我終於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模樣」等巧思。
有說拳擊片是影展長勝類型,環顧古今中外各大電影大獎的確如是——可能因為拳拳到肉的場面,容易看到演員的付出與功架?再配上單對單賽制,特別適合創作各式各樣「奮鬥」的故事。別說歐美,單是日本近年已經有數之不盡的拳擊片,儘管未能贏得票房,部份仍然成功贏得影評人的歡心。剛好最近有兩部日本拳擊片於香港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