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書評】《宛如星辰的你》:為自己耀眼的碎星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航電影的海」沙龍是為訂閱者準備的獨家內容,禁止外洩。
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閱讀《宛如星辰的你》加長版完整文章。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集團 FB。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集團 FB。

很久沒有如此沉進一本書了。

閱讀《宛如星辰的你》的過程,想起了電影《離不開你的依賴》,也想起了《花束般的戀愛》,但越到後面又越能再次體會到《流浪的月》裡,那種拖著不屬於自己的沈重行囊,在被世人貼上標籤、定義為異類時,孤獨的站在與逃避相反的、必須直視自我的分岔路上,卻連能選擇的「正軌」和「歧途」都無法理解和掌控,只能麻木拖行著靈魂前行,擔起任一種的重擔,默認,接受,這種逐漸變得扭曲的自己。

十七歲到三十二歲,從無話不聊且愛得乾柴烈火,到彼此不解以至訣別,之後不是舊愛復燃,而是相隔二地卻彷彿骨肉相連。凪良汐這次寫得不只是虐戀,或像《流浪的月》不被世人理解的情感聯繫,而是包含了上一代留下的與不斷生成的包袱、《離不開你的依賴》裡戀愛關係中的成就和性別平衡、《花束般的戀愛》那種時間流逝而沖淡與改變,人生有了不同方向卻想守護伴侶時的懦弱與自大,又模糊「責任」和「枷鎖」兩個乍看不相干的詞彙,而交出提問:若連自己都無法拯救,責任是可以放棄的嗎?

但給予了「群體」的描繪。

《流浪的月》裡,不理解自己的善意就是暴力,只會導向更卑微的結局,但在《宛如星辰的你》中,能意識到自己的鎧甲所阻擋掉的真正的善意,或者換個說法,自己需要這樣有實質幫助的善意,並接納也懇求它。於是越讀越能感到《宛如星辰的你》為《流浪的月》做出了延續。

我曾為《流浪的月》下了「歧視與偏見的童話」的標語,而我想《宛如星辰的你》瓦解了故事的童話可能,而以角色對於殘酷現實的透徹理解,走出一條不被定義,屬於自己的人生旅途。

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們都有權利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我的話很奇怪嗎?很任性嗎?但這是跟誰比較才顯得「奇怪」呢?誰能證明那個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正確的?

看透了自己在過往的糾葛,凪良汐讓角色做出選擇,而獲得不被「正確」和「錯誤」定義的人生。所以要說是凪良汐的集大成,很能理解,但對我來說指的並非只是寫作的功力、題材的層次及深入性而已,而是能在這本小說中讀到凪良汐所有的懦弱、醜惡、自卑,人生的汙點、質疑和理解,並在交付自我的過程裡,給予有過相同經驗的人們安慰。《宛如星辰的你》是今年閱讀得最有畫面和想像空間,最喘不過氣,最複雜扭曲的體驗,並且擁有極度適合電影化的文字和故事,有著許多意象和劃破現實的故事氛圍,沈浸感非常,我想這是能改變、甚至拯救某個人的小說。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0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躲在電影裡的詩人:文學與音樂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看完凪良汐的《菫莊的房客》,有興趣再看她的小說,於是找來已拍成電影的《流浪的月》來看,而且看完小說的當天立即看電影,想看看影像化後的故事。 《流浪的月》的故事簡單又複雜,簡單在於主線基本上只有一條,就是男女主角的兩次相遇,複雜在於他們的關係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事實是,不管女主角說了多少遍,也始
Thumbnail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Thumbnail
做出選擇並非嘴上講講的簡單,在不同的條件下,很多時候反倒是先努力了才會跑出選擇權,但無可否認的,唯有自已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我不後悔,途中繞過的所有遠路都有其必要。」
Thumbnail
首看改編自凪良汐同名長篇小說的電影《流浪的月》,有點消化不良,買回DVD一看再看,終於能沉澱思緒。影像有時比文字更難消化,故事涉及的「少數族群」際遇正反映人類社會的偽善,面對特殊差異時,經常會以「善良話語」掩飾自負與無知,為當事人帶來二次傷害。
Thumbnail
2022年《美麗的他》日劇上映之後獲得廣大歡迎,台灣的出版社也因此代理了凪良汐的一系列BL小說。我沒有看日劇,但讀了《美麗的他》、《親愛的妮可》。這本《流浪的月》是凪良汐的文學向作品,獲得2020年日本本屋大賞,並改編成電影。實際上,這是一本「歪斜的人」如何彼此扶持,找到屬於自己的「正常」的故事…
Thumbnail
《宛如星辰的你》講述了男女主十七歲高中時就開始面臨家庭問題,進而走到一起卻不得不面臨分開的命運。作品的懸念和沉重感是它的亮點,但也可能讓高敏感人或者心情不好的讀者產生情緒上的壓力。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
Thumbnail
這場關係如月亮對地球,無法靠近,不得生根,只能流浪,否則活不下去。 (此篇介紹小說與改編的電影作品)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看完凪良汐的《菫莊的房客》,有興趣再看她的小說,於是找來已拍成電影的《流浪的月》來看,而且看完小說的當天立即看電影,想看看影像化後的故事。 《流浪的月》的故事簡單又複雜,簡單在於主線基本上只有一條,就是男女主角的兩次相遇,複雜在於他們的關係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事實是,不管女主角說了多少遍,也始
Thumbnail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Thumbnail
做出選擇並非嘴上講講的簡單,在不同的條件下,很多時候反倒是先努力了才會跑出選擇權,但無可否認的,唯有自已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我不後悔,途中繞過的所有遠路都有其必要。」
Thumbnail
首看改編自凪良汐同名長篇小說的電影《流浪的月》,有點消化不良,買回DVD一看再看,終於能沉澱思緒。影像有時比文字更難消化,故事涉及的「少數族群」際遇正反映人類社會的偽善,面對特殊差異時,經常會以「善良話語」掩飾自負與無知,為當事人帶來二次傷害。
Thumbnail
2022年《美麗的他》日劇上映之後獲得廣大歡迎,台灣的出版社也因此代理了凪良汐的一系列BL小說。我沒有看日劇,但讀了《美麗的他》、《親愛的妮可》。這本《流浪的月》是凪良汐的文學向作品,獲得2020年日本本屋大賞,並改編成電影。實際上,這是一本「歪斜的人」如何彼此扶持,找到屬於自己的「正常」的故事…
Thumbnail
《宛如星辰的你》講述了男女主十七歲高中時就開始面臨家庭問題,進而走到一起卻不得不面臨分開的命運。作品的懸念和沉重感是它的亮點,但也可能讓高敏感人或者心情不好的讀者產生情緒上的壓力。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
Thumbnail
這場關係如月亮對地球,無法靠近,不得生根,只能流浪,否則活不下去。 (此篇介紹小說與改編的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