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崛起-起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調查,若臺灣有1整年的時間無法製造晶片,則全球電子產業的營收損失將近5千億美元(約新臺幣14.3兆),並可能讓全球電子供應鏈停止運轉,直指臺灣半導體產業對世界的影響。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故事是如何開始的?是如何達到全球占比六成以上這種驚人的數據?就讓我們來回顧這段故事吧! 




1.美援時期:

 

在1950年代的臺灣,可以說是相當的貧窮,依照當時政府的財力,很難擴張或發展有關電力、通訊、道路、港口等基礎建設,然而,得益於美國的資金和物資援助下,臺灣經濟得以得到刺激和成長,這些援助不僅提升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也為臺灣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經濟體轉型為加工出口導向的產業結構奠定了基礎。

 




2.十大建設:

 

在1970年代,發生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事件、釣魚台事件與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外交失利加上通膨,使國內景氣跌落谷底,嚴重打擊了民眾對臺灣經濟的信心。

 

1973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因而思考產業轉型的重要性,推動10大建設,包含南北高速公路、臺中港、北迴鐵路、蘇澳港、石化工業(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煉油總廠)、大製鋼廠(中國鋼鐵公司煉鋼廠)、大造船廠(中國造船公司高雄總廠)、鐵路電氣化和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建設及後來的原子能發電廠建設。

 

3.工研院的誕生:

 

1973年,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成立以政府資金為主的半官方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以財團法人的方式突破政府法規限制,目的是仿效韓國的「科技研究院」,進行產業研發,因此孫運璿也被稱為「工研院之父」。


4.早餐店會議:


1974年2月7日,孫運璿與時任交通部長高玉樹、行政院秘書長費驊、工研院院長王兆振、交通部電信研究所局長方賢齊、所長康寶煌、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研究主任潘文淵等人,在臺北市南陽街「小欣欣豆漿店」進行早餐會議,決定將半導體產業作為臺灣經濟發展的重點,為今日臺灣半導體產業奠定了基礎。



5.美洲技術顧問團(TAC)

 

1974年,潘文淵完成「積體電路計畫草案」,於1974年7月26日當天下午2點就敲定了此計畫,並於9月1日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依此成立。

1975年11月,潘文淵說服RCA以較低的價錢(350萬美金)技術移轉工研院,其中涵蓋代訓330人次電路設計、光罩製作、晶圓製作、封裝、測試、應用與生產管理等人才,並於次年與RCA簽訂「積體電路技術移轉授權合約」。

 

工研院電子中心派員赴RCA訓練,與RCA公關主任合影,左起曹興誠、倪其良、曾繁城、戴寶通、劉英達、陳碧灣、史欽泰。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319期

工研院電子中心派員赴RCA訓練,與RCA公關主任合影,左起曹興誠、倪其良、曾繁城、戴寶通、劉英達、陳碧灣、史欽泰。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319期


在之後文章中,我們將繼續深入探討臺灣半導體的發展歷程,喜歡此內容的讀者別忘記追蹤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ocus 否可思的沙龍
2會員
2內容數
提供AI相關新聞、更新、使用技巧和實用教學,包含ChatGPT、Bing...等AI工具。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在講什麼?本文介紹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分析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設備材料和 ODM 兩大循環、地緣政治影響,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亮點和競爭策略。此外,還詳細探討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以明確的觀點和經濟脈絡,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的半導體產業知識。
Thumbnail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在講什麼?本文介紹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分析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設備材料和 ODM 兩大循環、地緣政治影響,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亮點和競爭策略。此外,還詳細探討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以明確的觀點和經濟脈絡,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的半導體產業知識。
Thumbnail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調查,若臺灣有1整年的時間無法製造晶片,則全球電子產業的營收損失將近5千億美元(約新臺幣14.3兆),並可能讓全球電子供應鏈停止運轉,直指臺灣半導體產業對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調查,若臺灣有1整年的時間無法製造晶片,則全球電子產業的營收損失將近5千億美元(約新臺幣14.3兆),並可能讓全球電子供應鏈停止運轉,直指臺灣半導體產業對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近年來,大陸政府在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種支持不僅體現在技術合作和資金投入上,還體現在對台灣人才的吸引力和經濟合作方面。在半導體產業這個高度競爭的領域,大陸對台灣的經濟支持政策對於雙方的合作和共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大陸對台灣的台胞證政策為兩岸人員往來提供了更加便利
Thumbnail
近年來,大陸政府在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種支持不僅體現在技術合作和資金投入上,還體現在對台灣人才的吸引力和經濟合作方面。在半導體產業這個高度競爭的領域,大陸對台灣的經濟支持政策對於雙方的合作和共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大陸對台灣的台胞證政策為兩岸人員往來提供了更加便利
Thumbnail
看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目前我們能做的投資方法
Thumbnail
看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目前我們能做的投資方法
Thumbnail
要說是誰的錯,這思維太……簡單了,傳產的老闆並沒有突然發大財,他現在有個上億資產,是30年累積下來的,換算每年是300萬,這算什麼暴利資本家?有的還是運氣好,30年前工廠買在偏僻處,都市化後擴張開發,廠房價值狂飆,原來他有預知能力,還是官商勾結數十年就等今天?
Thumbnail
要說是誰的錯,這思維太……簡單了,傳產的老闆並沒有突然發大財,他現在有個上億資產,是30年累積下來的,換算每年是300萬,這算什麼暴利資本家?有的還是運氣好,30年前工廠買在偏僻處,都市化後擴張開發,廠房價值狂飆,原來他有預知能力,還是官商勾結數十年就等今天?
Thumbnail
低薪當然年輕人不喜歡,可是低薪是年輕人的問題嗎?當然不是,這是國家產業的問題。第一,你如果那個產業全部是低附加價值產業,那本來獲利空間就很小,那老闆可以發給員工的薪水本來就不多。
Thumbnail
低薪當然年輕人不喜歡,可是低薪是年輕人的問題嗎?當然不是,這是國家產業的問題。第一,你如果那個產業全部是低附加價值產業,那本來獲利空間就很小,那老闆可以發給員工的薪水本來就不多。
Thumbnail
工研院50年:從台灣之光到世界之光 工業技術研究院今年成立滿50周年,這是一個值得紀念和慶祝的里程碑。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工研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帶領台灣蛻變為技術導向的高科技大國,不只是台灣之光,更是世界之光。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想要回顧工研院的成長歷程,展望工研院的未
Thumbnail
工研院50年:從台灣之光到世界之光 工業技術研究院今年成立滿50周年,這是一個值得紀念和慶祝的里程碑。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工研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帶領台灣蛻變為技術導向的高科技大國,不只是台灣之光,更是世界之光。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想要回顧工研院的成長歷程,展望工研院的未
Thumbnail
電影中常看見大地主將珠寶藏在畫作後的牆壁夾層,或存入銀行的保險櫃,富有成為焦慮的來源;如果是你,你會將財富放在家裡?銀行?甚至是海外? 近期台海緊張,身為剛出社會30歲的年輕族,實感擔憂,最想問的問題是:兩岸關係為何這樣趨於破裂? 中國企圖吞併台灣,是從國小甚至是父母輩求學年代就不曾間斷的隱憂,祖父
Thumbnail
電影中常看見大地主將珠寶藏在畫作後的牆壁夾層,或存入銀行的保險櫃,富有成為焦慮的來源;如果是你,你會將財富放在家裡?銀行?甚至是海外? 近期台海緊張,身為剛出社會30歲的年輕族,實感擔憂,最想問的問題是:兩岸關係為何這樣趨於破裂? 中國企圖吞併台灣,是從國小甚至是父母輩求學年代就不曾間斷的隱憂,祖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