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書十二再開,來到其中最有名的一位,譙周。
有名在兩點:勸降劉禪,還有他就是作者陳壽的老師。
以前也寫過譙周,所以這次比較流水的故事我可能就不說了。用這樣的格式隨意點,想到什麼就研究什麼
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蜀書中還有一個大將張嶷,則是南充國人。
《後漢書‧郡國志》說,右益州刺史部,共有郡國十二。
實際看當時是:漢中郡,巴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牂牁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
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
屬國就是治理外族的特別行政區,今天的中國一樣有設。
那你就很明顯知道,充國不是「國」,只是一個縣。
其實《漢書》就說得很明白,這是西漢時便置的縣治。充國在西漢也算是個菜市場名。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地方的分分合合。
首先我們知道,兩漢此郡單名為巴,是劉璋切成三八郡:巴東,巴西,跟巴郡。
巴郡的郡治,是閬中。
做這種行政分割時,地方豪族最在意的,自然是首府屬誰,誰領「巴」名。
一開始劉璋切的不是三巴,所以後面又吵起來,才因而改成人人有巴。
欸光爭虛名不爭閬中嗎?當然爭。
西漢本無閬中縣,是東漢初自充國分切而出。劉璋第一刀下去的時候,又把充國切出了南充國。
這擺明針對充國地主豪族了。
也許是政治修理,也許是有部分新貴不想跟老貴族一起。
畢竟說到底,劉焉劉璋就引進許多外來人士進益州攪成一塊。這也是蜀書十二的大主軸,所以我們就可以回來了。
過去介紹過,譙周那是一個家學淵源,巴郡當地的易學大家其實。往上可以追溯到兩漢之交的譙玄。
《後漢書》記其為巴郡閬中人。
我的意思是,譙家本來應該是「巴郡充國大姓」。但數經變革,致使譙周的戶口變成「巴西西充國人」。
講這幹嘛呢?因為允南。
譙周的表字,很可能跟「被分切南充國」有關係。
原本很天龍,如今成土龍。還好不是字多佛朗明哥。
鄉土之「情」,是最近五百副牌……不是,最近管輅傳中學到的「平原高唐之爭」。
站在高處總說為國效忠,其實下面的人們,更想保護的是親人,是家園。
譙周的爸爸死得早,由哥哥扶養長大。
「旣長,耽古篤學,家貧未甞問產業,誦讀典籍,欣然獨笑,以忘寢食。」
我覺得真是以前不懂眉角,以為譙家很窮,其實這應該是「譙周長大自立後,很窮」。
為什麼很窮,因為喜歡研究古學。
產業就是我們說家產家業,家裡的土地房子是產,營生的行當是業。《三國志》有很多清廉的高官,都是不治產業。就是說你官那麼大,讓女婿買個內線股票或是砂石,都是常見的狀況。
不做這種事,除了當官的俸祿之外沒有財產沒有做生意,死的時候告訴你連棺木都會沒有。
這從一開始讀史就想過了,當個太守也不過二千石。沒有可能月薪嘛,又不是每個月都有作物收成,一定是年薪。
日本大名沒有百萬石都不算大尾,中國二千石就可以稱雄?哪邊才是村長打架啊?
所以說,當官刮油水是正常,刮太多叫貪,不刮叫清。
譙周的狀況是「未嘗問產業」。
我覺得要說他有產業但不過問放著荒廢導致家貧,單句邏輯說得通但人設不通。
譙周的人設看起來比較像,他要分家出去,但是只對學問讀書有興趣,所以完全沒有跟哥哥談要什麼產業。
也就是翻譯可以看做:「譙周很貧窮,也沒有請求家族的幫助支援。」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是說我也一直對於「家貧」感到迷惑,比方漢初,韓信家貧不能當官,魏勃家貧不能打通關節去見曹參。
陳平家貧有田三十畝。是怎樣沒有一百畝都算貧民?
啊這個更好一點:寬饒,家貧,奉月錢數千。
開始有感覺出來的時候,後漢就有一個小答案了。
閔仲叔,「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豬肝一片,屠者或不肯與。」
貧不在於你擁有多少,在於你能獲得什麼。
順帶一提:台南牛肉湯跟潮州牛雜湯,就簡單明白的表現出台南富而潮州窮的歷史。
購買力指標啦。
那上面的節選還有一件事,就是譙周會自己讀書自己傻笑。
是個怪人。
譙周鑽研六經,擅長書法,對天文學也略懂略懂,但不是很用心。單看就這樣,但我們這時候就可以倒回前面,譙周去拜訪杜瓊的片段。
譙周如果從年輕時就對天文抱持著懂就好的態度,我不相信他會去問杜瓊為什麼都沒有在這塊領域發表學說或論文。
「頗曉天文,而不以留意」,應該是杜瓊點破之後,譙周才表現出來的態度。
畢竟在劉備諸葛亮政權底下,太精通此道是要殺頭的。
而陳壽用這樣曲折的方式,其實就是在說譙周深藏不露。
結合上面的傻笑描寫,更顯得劉禪執政期間,譙周的表現必是「大智若愚」。
譙周的身材,跟諸葛亮一樣高大,但長得很樸素,大概是醜啦。跟人相處都很真誠,也不擅長辯論。
但「潛識內敏」。
這種事就不是吹牛而已,畢竟譙周一來寫了不少今文很有料,二來在整個「蜀漢亡國」上.後來也被證實很有先見之明。
所以陳壽寫「表裏不一」,也不單純是「我就知道八卦」。
譙周傳有什麼以前看不穿的八卦?就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