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蜀書十二。
現在才說到第三個,杜瓊。
蜀書十二最前頭的這二杜一周,都是易學天文的流派。陳壽的老師譙周,也在杜瓊傳露了個臉。名號是「後進通儒」。跟這些老名士比起來,譙周自然是後進。
不過通儒有點意思,這裡也跟我們上一篇連結在一起。
譙周是去問杜瓊,為什麼你身為天文高手,卻不見在這方面有什麼論文或研究呢?
杜瓊自降於劉備以來,其實就閉嘴了。陳壽註明:「蔣琬、費禕等皆器重之」。意思就是,劉備諸葛亮並沒有那~~~麼器重杜瓊,懂?
所以前面最後才在說,諸葛亮應該是一上來就有意打壓消滅巴蜀迷信。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看杜瓊怎麼說。
「這門學問要精通很難,一定要自己去看,去推理,去辨別,不能依賴他人的資訊。」
而且觀星之術就是人家在睡覺你在上班,管輅那麼精通不短命才奇怪。
那這邊又要強調一下,杜瓊在婊誰?
就是他前一位的周羣。
還記得嗎?周羣家裡很有錢,請了很多奴僕半夜記錄。不止劉璋重用,劉備也是極為敬重。然後周羣傳後面又附張裕。張裕也算很準,準到劉備不得不殺他。
所以,杜瓊接著說:「辛辛苦苦窺得天機就算了,你還不能洩漏。既然如此,還不如不要研究算啦。」
譙周身為「通儒」,你接下來就會看懂。就是說,天文算數在蜀漢被壓制了,所以譙周無法成為專門學者,只能「以儒之名,兼修天文」。
精得跟鬼一樣的譙周,當然知道杜瓊在臭誰,隨即又問:「以前周老師說,當塗高指的就是魏,這該如何解讀?」
周老師就是周羣的爸爸,這件事在周羣那裡說過了。
當我注意到光這三人的傳記就串接得如此絲絲入扣,就感受到陳壽在這蜀書十二裡面,肯定想偷偷傳達什麼消息了。
杜瓊回答:「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
阿不然你是覺得有哪裡奇怪嗎?
喔,闕名就是填空啦,杜老的意思就跟我常說的一樣(自己吹),就是找個當權高位者來填空,這基本算是「古代聖人」常用的譬喻法。
「寧復有所怪邪?」
譙周死皮賴臉又說:「我實在沒辦法參透。」
杜瓊就說啦,先秦的官署不會叫做「曹」。漢朝卻開了這個先例,把公務員(吏)都劃給了曹,那不就是一開始就說白了,大家是給「曹」服務嗎?
老杜的意思是,穿鑿附會之說,本來就是如此。
譙周恍然大悟:「春秋說,晉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當時晉大夫師服就認為,好配偶稱妃,惡配偶稱仇,這對兄弟的名字,不就明擺著弟弟有一天會推翻哥哥嗎?又漢靈帝二子,為史侯(少帝)與董侯(獻帝),也是早就注定,他們不是帝王的命,只是諸侯的格。」
幹話兩例,重點來啦。
「劉備的備,是把東西都準備好的意思。劉禪的禪,則是轉授給別人的意思。唉呀,懂了懂了。」
後來,譙周在柱子上寫下了這個相關的預言。待到蜀漢滅亡,大家看懂了,紛紛來稱讚他。他就說:「這不是我厲害,是杜老爺教我的啊。」
杜瓊的故事暫且到這裡,被他挑起興趣來看看「曹」。為什麼漢初要把官署定為曹?我不知道。所以要看。
曹的下級官吏用前綴,比方我們常常看到功曹,議曹,侍曹等等。曹的主管,叫「曹掾」。這在三國尤其常見,而且通常加「東西」,為什麼呢?
因為曹本身是為了「分置職務」所設。
所以在幕府底下,曹掾是很大的。
這裡就要明白到,曹必有上級主管。在西漢,最大的主管就是皇上啦。
西漢的各種高級職務,很常出現這種「左右分曹」的現象。
比如左曹光祿大夫,左曹屯騎校尉,右曹長水校尉,左曹衛將軍等等,簇繁不及備載。甚至有單獨寫「擢為左曹」的現象。
分曹就像玩二十一點分牌,分下去無限大。
但至少我們知道了,西漢皇帝就是打牌的那個人。而開始分曹的那個西漢皇帝,沒意外就是漢武帝。分曹幾乎都出現在《漢書》,《史記》就提了一點點而已。
那分曹之始,或許就是這段記錄。
「宣為左內史。其治米鹽,事大小皆關其手,自部署縣名曹實物,官吏令丞不得擅搖,痛以重法繩之。」
這個宣哥姓減,河東楊縣人。
設此為始,那就是漢武帝先設「地方曹」。等他過去之後,「中央曹」才開始出現。粗略來看,中央大曹應該是霍光時期設置的。
霍光本身是朝廷諸曹出身,從低層幹上來的。
脈絡推到這裡就可以了,其實從減宣的那段話,大概就可以看出來為什麼稱「曹」。
本身減宣就是在「治米鹽」,也就是設置「地方官槽」來收集「實物稅」的動作。
這個制度能夠被認可通行,跟漢武帝的「推恩令」有87%像。
推恩令就是把諸侯的權力財產拆分得很細碎,來讓他們無力化,公投都聚不起來這樣。
那劉邦發明的郡國制,核心概念則是「在諸侯國設置直屬中央的執政官」。
當郡國被拆成縣國鄉國亭國,設執政官去控制已經不切實際了。地方諸曹,便順理成章的取代了「直屬中央管理地方」的職務。
大概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