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筆記|《以我之名》,我們如何面對「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而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

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一直以來都知道張曼娟老師是非常有名的作家,但直到這個月才在緣分下和這本書相遇,閱讀了幾個章節之後,我重新搜索了一次張曼娟老師的生平,天呀,是文學系的博士,一生奉獻在文學的領域裡,每一個文字所呈現出來的氛圍內斂且富有深意,甚至連標點符號都非常講究,字裡行間的從容和智慧,深深令我著迷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第一章先誠實面對自己是怎麼樣的人,第二章開始從照顧者的方式看待「老」這件事,不斷釐清屬於自己的答案,第三章後,面對老、接受老,並理解老。

這篇讀書心得,會分享一些書中印象深刻的文字,希望有機會大家也能去圖書館借閱這本書。


壹、成為自己的旅程

誠實,對自己與他人誠實,使我更無所畏懼。

成為自己,這是人這一生要反覆練習的課題。在每個人生階段,我們都會每個關係之中承擔某些角色所賦予得責任和義務,女兒、妻子、媳婦、母親等等,而在傳統框架之中,每個角色背後都有個世俗眼光中的完美樣本,妳的心,要成全多少別人的眼光,要保留多少的自己,都需要勇敢地對自己誠實。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仙女藏起她的羽衣》這則短篇,身為大學教授的女性,卻在相親前不斷地被長輩提醒要隱藏起自己,假裝成小學老師即可,書中這句「如果我是一個男性,相親的時候,需要偽裝成小學老師嗎?經歷了一定程度的努力與奮鬥,才能成為大學教師,為什麼反而要掩飾隱藏?」簡單兩個問句,卻道盡了無數的心碎和無奈,儘管現在思維已逐漸開放,但女性在社會中仍會遇到諸如此類的傳統期待,如果是現在的妳,會如何應對呢?


  • 誠實,對自己與他人誠實,使我更無所畏懼。
  • 她們覺得自己已經完整,不需要因為婚姻或丈夫,而添加新的姓氏。
  • 如果我是一個男性,相親的時候,需要偽裝成小學老師嗎?經歷了一定程度的努力與奮鬥,才能成為大學教師,為什麼反而要掩飾隱藏?
  • 大人總想保護孩子,卻沒發現孩子常常努力保護著大人,用他們笨拙而純真的方式。大人的世界很遼闊,孩子的世界只有父母與親人,對他們來說,那就是全部,所以,他們必須拚盡全力去保護。
  • 我常常對「昇華說」感到困惑,因為我以為親情是我們最初習得的情感,愛情才是進化版;從愛情變為親情,明明是一種退化,怎麼會是昇華?
  • 婚姻從來不能保障愛情,一直都是愛情保障了婚姻。
  • 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也失去了深度。浮在表面的話語,一掠而逝的印象,像顆隕石,墜落時與其他隕石碰撞,擊出火花,咻一下的擦肩而過,接著是宇宙間暗黑的寂寞。還在寫信時,則像是星系的連結,發出幽幽的光,彼此恆常的照耀。
  • 保全了青春,才能成為一個比較好的大人。


貳、照顧者的初衷

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第二章節,用一則則日常呈現老年照護的實況,照顧者的內心曲折、掙扎與困境;被照顧者的心理狀態、過去和現在,以及其他家人的態度等等,每一幕、每一句話,都是我們可能沒有想像過的現實,卻從未對此做足準備。

在閱讀這段時,我無數次想起我的外公,外公年輕時是小單位的管理階級,在退休之後仍會和老友一同聚會,身穿西裝的外公總是帶著自信的微笑,英姿煥發的模樣是我對外公最鮮明的記憶,後來外公慢慢老去,因疾病而生活不能自理,讓曾經自信的外公變得鬱鬱寡歡,也許是不想讓外公放棄痊癒的希望,每當外公說出「我好老了,應該不會好了」或是想交代後事時,都會被外婆或其他親屬以不吉利而打斷。記得某天團圓的日子,外公把我們幾個孫子叫到床榻前,開頭第一句便是「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你們了……」,然後就迅速被長輩打斷說「不要講這種話,下次我們再帶孩子來給你看。」沒想到,那一次真的是最後一次,因此我們再也沒辦法知道外公下一句想說些什麼,我們都太愛他了,所以變得如此脆弱。

但如果那一天,我們都有勇氣好好面對老去、面對死亡,是不是能少一點遺憾。


  • 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 父親並不知道,出於虛榮而做的炫耀,對真正的照顧者女兒來說,是多麼的嘲諷和不平。備照顧者很難體會照顧者的心情,更別說是需求了,因為被照顧者多半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無法顧慮別人。
  • 當她童年時,不知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靈魂停止了生長,而在臨老時退去成人外殼,成為一個需索無度的任性小孩,用愧疚感囚禁了女兒。
  • 很多時候,照顧者的等級是低下的,不管曾經是弱勢或強勢的那一個。
  • 照顧者對被照顧者的態度是變化萬千的。照顧者要發自內心的真誠,又要唱作俱佳的表演,還要整理自己錯亂的情緒,這一切都是日常。
  • 「男性長輩的聽力通常比較不好,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努力去聽,而要求大家配合他。女性長輩願意配合大家,努力去聽,聽力退化比較慢喔。」期望別人配合自己,便是退化的開始。
  • 「他需要的就是尊嚴和溫柔,如此而已。」照顧從來不容易,多一點同理心,就會讓照顧這件事變得順利一點。


參、輕安自在做大人

中年人的雋永,就是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耐人尋味的言行;不追隨流行,而能顯示出獨特品味;讓年輕人由衷地說:「我希望老了能像你一樣。」

最後一個章節,張曼娟老師用自身的經歷和身邊的故事,敘述「大人」的模樣,引領讀者思考,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我最喜歡的一段是關於「羨慕忌妒恨」的對話,在年輕時,我們可能會用這三種情緒在面對不理解,隨著年紀漸長,開始理解每種得到都伴隨著犧牲,也就不再輕易忌妒他人,慢慢地連羨慕的心情都會慢慢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從容和智慧,看著這些文字,也讓我對年紀增長有了更多期待。

  • 睿智、慈悲、雋永,「大人」的存在,就應該閃閃發亮。中年人的雋永,就是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耐人尋味的言行;不追隨流行,而能顯示出獨特品味;讓年輕人由衷地說:「我希望老了能像你一樣。」
  • 當我們可以欣賞他人的成就與收穫,覺得世界因此更加豐富,不必覺得不安或嫉妒,甚至說出自貶身價的苛刻言語,那才真的是氣派的大人。
  • 大多數的煩惱,都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糾結在一起,自己的事處理不好,卻想干預別人的事。
  • 其實,別人的美滿和樂裡,也有無數的裂痕與創傷,只是不為人知而已。
  • 彷彿別人的都比自己的好,別人才是天堂。太多時候,人們基於羨慕與嫉妒的情緒中,感到不平,日夜難安,如同承受著刑罰。別人不一定在天堂,自己卻先走進了地獄。
  • 得與失根本就是一體兩面,它們從來不是獨立的個體。
  • 很多時候,感覺都只有一半;快樂一半憂傷一半,喜歡一半討厭一半,不多也不少,正好一半。因為只有一半,或許才是最好。
  •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
  • 開始學習去接住他人,才是成為一個大人的必經歷程。接住父母比接住兒女更加不易,因為,孩子受傷是我們造成的,我們受傷卻是父母造成的。


結語

剛步入3開頭的人生,比起坦然和接受,在大多數的日常裡,身邊的人仍會更期待我們要更努力去爭取、去拚搏一個未來,被推著前進的人生,就像朝著一團迷霧奔去一般,總會在脆弱時感到特別迷惘和不安,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和怎麼做才會成為理想的大人?這幾個問題我也沒有清晰的解答,但透過這本書,得以一窺中年和老年可能面對的各種真實情景,有時震撼、有時感動,又得到了許多發人省思的智慧,將目光放遠,開始正視未來會遇到的人生課題,是我從《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得到的最大收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3/12/30
時間的列車一直往前,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失去青春邁入中老年的日子,我想我們控制不了身體的漸老,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保持好奇丶保持樂觀心態,只要內心不老,老後歲月應該仍然可以是彩色的。😀
熟齡文青 心不老真的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透過您的文章感受出您也是個用心品味生活的人,希望我在年紀增長時也能學到您那份從容和睿智(*´▽`*)
玖伊氏-avatar-img
2023/12/30
張曼娟 可說是我的青春歲月啊~年輕時她是超夯的作家,最近也斷斷續續地看見她在臉書分享照顧老者的一些心情及事件,有機會您可以去看看她年輕時的作品.
玖伊氏 謝謝您的推薦~這次的閱讀讓我收穫很多,張曼娟老師過去的著作會一本一本慢慢看完的 !也謝謝您的留言 (๑´ㅂ`๑)
avatar-img
Rose | 生活的留白練習 的沙龍
30會員
65內容數
因為開始練習「留白」而改變生活的30+女子。 正職上班族,副業整理師。 生活小記|飲食風格|整理工作|閱讀心得|個人成長
2025/04/24
2011年,山下英子老師出版了《斷捨離》,改變了許多家庭,在2020年又濃縮了代表作《俯瞰力》、《自在力》和這十年間的整理案例和人生體悟,創作了《新・斷捨離》,走入了更多人的生活裡,也成為我改變人生的契機。 你們覺得什麼是斷捨離呢?這篇我想分享書中的觀點和想法,和大家一起思考
Thumbnail
2025/04/24
2011年,山下英子老師出版了《斷捨離》,改變了許多家庭,在2020年又濃縮了代表作《俯瞰力》、《自在力》和這十年間的整理案例和人生體悟,創作了《新・斷捨離》,走入了更多人的生活裡,也成為我改變人生的契機。 你們覺得什麼是斷捨離呢?這篇我想分享書中的觀點和想法,和大家一起思考
Thumbnail
2025/04/07
做出對的選擇比盲目努力還要重要。 三月小記稍微遲了一點~~~~~ 剛好遇上清明連假,對於時間上的安排就比較容易失控,原先預定在連假時好好打這篇文章,卻又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處理緊急的案件支援,因為我還在求表現的階段,所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分給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便把打日記的時間延後了。
Thumbnail
2025/04/07
做出對的選擇比盲目努力還要重要。 三月小記稍微遲了一點~~~~~ 剛好遇上清明連假,對於時間上的安排就比較容易失控,原先預定在連假時好好打這篇文章,卻又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處理緊急的案件支援,因為我還在求表現的階段,所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分給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便把打日記的時間延後了。
Thumbnail
2025/03/27
現在房價上漲,每平方的空間都變得十分珍貴,大家能保留在自己家裡的物品勢必是精挑細選,不過是不是也有些格友已經進行了斷捨離,但仍然覺得物品數量較多,不知道該如何減少呢?這篇文章會介紹10個普遍以為日常不可或缺,但實際上可以重新思考需不需要擁有的物品,接下來,一起思考是否斷捨離吧! 一、垃圾桶
Thumbnail
2025/03/27
現在房價上漲,每平方的空間都變得十分珍貴,大家能保留在自己家裡的物品勢必是精挑細選,不過是不是也有些格友已經進行了斷捨離,但仍然覺得物品數量較多,不知道該如何減少呢?這篇文章會介紹10個普遍以為日常不可或缺,但實際上可以重新思考需不需要擁有的物品,接下來,一起思考是否斷捨離吧! 一、垃圾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而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 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而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 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年輕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人生一路走來,經歷了結婚、生子、照顧長輩,再等到孩子慢慢大了,更年期也到了,記憶力變差了,突然才發現老離我這麼近,可以說已經到了門口,而我的心態準備好迎接老了嗎?我想其實並沒有。
Thumbnail
年輕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人生一路走來,經歷了結婚、生子、照顧長輩,再等到孩子慢慢大了,更年期也到了,記憶力變差了,突然才發現老離我這麼近,可以說已經到了門口,而我的心態準備好迎接老了嗎?我想其實並沒有。
Thumbnail
這幾本書覺得好適合中年人,而且還有我自訂的閱讀順序, 以下是簡單擷取自書中的文字,以及補充的✿個人感受✿,供參考。
Thumbnail
這幾本書覺得好適合中年人,而且還有我自訂的閱讀順序, 以下是簡單擷取自書中的文字,以及補充的✿個人感受✿,供參考。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張曼娟老師,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的長期照顧者,也是自己這幾年照顧年老父母親的心情感受,同時從辛勤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並用心去體會自己的人生。 書中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層經在演講會場問在場的中年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張曼娟老師,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的長期照顧者,也是自己這幾年照顧年老父母親的心情感受,同時從辛勤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並用心去體會自己的人生。 書中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層經在演講會場問在場的中年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 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中年歲月,其實比想像中更為漫長, 我們將從哪裡出發? 將會抵達哪裡? 中年是家庭的承擔者;中年是老年的起點; 中年有覺醒的力量;中年之愛閃亮激昂; 中年可以通達、自由與自在;中年是走向渡口,尋找一條船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 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中年歲月,其實比想像中更為漫長, 我們將從哪裡出發? 將會抵達哪裡? 中年是家庭的承擔者;中年是老年的起點; 中年有覺醒的力量;中年之愛閃亮激昂; 中年可以通達、自由與自在;中年是走向渡口,尋找一條船
Thumbnail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 一直是張曼娟老師的小粉絲,從「海水正藍」便開始跟隨她的腳步,或許因為她邁入中年,也開始擔負照顧父母親的責任,所以「以我之名」和「我輩中人」都是談中年之後的人生寫照。不過,「以我之名」這本書則特別多提
Thumbnail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 一直是張曼娟老師的小粉絲,從「海水正藍」便開始跟隨她的腳步,或許因為她邁入中年,也開始擔負照顧父母親的責任,所以「以我之名」和「我輩中人」都是談中年之後的人生寫照。不過,「以我之名」這本書則特別多提
Thumbnail
《以我之名》的書名本來不太明白為何取這個書名,聽了分享才明白是希望步入中年,成為照顧者後仍要保有自己的名字與空間。
Thumbnail
《以我之名》的書名本來不太明白為何取這個書名,聽了分享才明白是希望步入中年,成為照顧者後仍要保有自己的名字與空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