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張曼娟老師,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的長期照顧者,也是自己這幾年照顧年老父母親的心情感受,同時從辛勤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並用心去體會自己的人生。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中年人的定義是45~59歲,這個年紀區間的人共同的生活體驗都是面對父母親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或是退化的階段,在工作、養兒育女、照顧父母三者之間忙得焦頭爛額,也曾經在其他作者的筆下被形容是最「艱苦」的階段,在工作上轉職不易、兒女又還需要經濟資助、父母需要醫藥費與照護,其實是很令人感到挫敗與絕望的年齡層,雖然張曼娟單身未婚,也沒有太沈重的經濟壓力,但面對獨自照顧父母親仍然是一項非常辛苦的任務。

書中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層經在演講會場問在場的中年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張曼娟的回答是:「孩子不是我們的未來,老才是。」

雖然每個人都不想面對年老,也很排斥自己被他人形容變老,但年華老去終究是不可逆的事實,從臉上消逝的膠原蛋白、增加的皺紋與白髮、逐漸流失的肌肉⋯⋯都在無形中提醒著我們緩慢地邁向衰老,與此同時也面臨長輩開始出現記憶力退化、重聽、行動遲緩、情緒驟變等問題,有時候會發現老並不是踏著緩慢的腳步而來,而是一瞬間就站在眼前,令你無從逃避與拒絕,所以隨時做好心理準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張曼娟在書中以自身照顧者的角度訴說孤獨的心情,也重新梳理了從小至大的各種人生選擇,再一次藉由書寫跟久違的自己重逢,也省思了成為大人之後是否更有自我承擔的能力?踏入中年之後,過往的傷痕或許已經無法要求當初傷害自己的那個人去撫平,但我們可以自己接住自己,並且給予自己最深的擁抱與接納

張曼娟說:「人生的許多苦惱,並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而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好事,令我們悵然若失。」

人性真的很奇妙,別人的人生其實與我們無關,但我們卻容易因為別人所擁有的而產生嫉妒與羨慕的情緒,或許等到中年過後,我們都能學會純粹的「欣賞」而並非「比較」心態

一直很喜歡張曼娟的作品,我認為一個真正受人喜愛的作家就是讓人讀了她的文字如沐春風而且充滿智慧,用最貼近庶民生活的人生體驗與讀者共同勉勵成長,是很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4會員
1.3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而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 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而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 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張曼娟老師,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的長期照顧者,也是自己這幾年照顧年老父母親的心情感受,同時從辛勤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並用心去體會自己的人生。 書中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層經在演講會場問在場的中年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張曼娟老師,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的長期照顧者,也是自己這幾年照顧年老父母親的心情感受,同時從辛勤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並用心去體會自己的人生。 書中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層經在演講會場問在場的中年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 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中年歲月,其實比想像中更為漫長, 我們將從哪裡出發? 將會抵達哪裡? 中年是家庭的承擔者;中年是老年的起點; 中年有覺醒的力量;中年之愛閃亮激昂; 中年可以通達、自由與自在;中年是走向渡口,尋找一條船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 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中年歲月,其實比想像中更為漫長, 我們將從哪裡出發? 將會抵達哪裡? 中年是家庭的承擔者;中年是老年的起點; 中年有覺醒的力量;中年之愛閃亮激昂; 中年可以通達、自由與自在;中年是走向渡口,尋找一條船
Thumbnail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 一直是張曼娟老師的小粉絲,從「海水正藍」便開始跟隨她的腳步,或許因為她邁入中年,也開始擔負照顧父母親的責任,所以「以我之名」和「我輩中人」都是談中年之後的人生寫照。不過,「以我之名」這本書則特別多提
Thumbnail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 一直是張曼娟老師的小粉絲,從「海水正藍」便開始跟隨她的腳步,或許因為她邁入中年,也開始擔負照顧父母親的責任,所以「以我之名」和「我輩中人」都是談中年之後的人生寫照。不過,「以我之名」這本書則特別多提
Thumbnail
《以我之名》的書名本來不太明白為何取這個書名,聽了分享才明白是希望步入中年,成為照顧者後仍要保有自己的名字與空間。
Thumbnail
《以我之名》的書名本來不太明白為何取這個書名,聽了分享才明白是希望步入中年,成為照顧者後仍要保有自己的名字與空間。
Thumbnail
張曼娟 生活隨筆的知名作家大概我認識的不多,張曼娟是其中之一。 最有記憶的點,反倒是她做廣播的獨特聲線。也借過她的有聲書,但是總覺得文學的東西就是表面的介紹,雖然無差錯,但是如果已經閱讀過的經典,好像沒有更深入的她對於經典內容的看法。 不過看到這本我輩中人的時候,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現在有很多
Thumbnail
張曼娟 生活隨筆的知名作家大概我認識的不多,張曼娟是其中之一。 最有記憶的點,反倒是她做廣播的獨特聲線。也借過她的有聲書,但是總覺得文學的東西就是表面的介紹,雖然無差錯,但是如果已經閱讀過的經典,好像沒有更深入的她對於經典內容的看法。 不過看到這本我輩中人的時候,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現在有很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