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大使—局長的推薦信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臺灣的學生在教育體制下,容易傾向重視「成果」的面向,而忽視「過程」的經歷。原因其實在於家長和老師們的引導過程就是如此。考試成績有沒有前百分之五?比賽結果有沒有前三名?申請學校有沒有台政清交的入學通知?

那其他眾多無法得到名次的學生,怎麼辦?

推薦信,成為一個具參考價值的工具。

「新北文化大使」計畫之下的推薦信制度,單純是讓青年有胡蘿蔔可吃的一項規畫。有人愛吃胡蘿蔔,有人不愛,所以這個制度從普發推薦信,改為申請制,也是配合制度之下的調整結果。

計畫執行完成之後,學員如果寫得出一封像樣的推薦信,就像在計畫過程中,種一畝田地的胡蘿蔔,而不是新北市政府提供一袋豐收的胡蘿蔔,是學員自己種植出來的一袋成果。

一般來說,推薦信多數是以別人的角度寫自己的豐功偉業,少數的情況是推薦人非常瞭解被推薦人,也很願意花時間寫,才會由推薦人親筆寫。有些學校或單位或許看到推薦信的浮濫情況,會要求推薦人親自簽名、放入信封彌封後交給審閱單位。

「新北文化大使」的推薦信在經過層層把關之下,由文化局提供「公版」的推薦信作為參考,讓學員自己撰寫後,交給工作團隊審閱,再讓文化局循公文程序核發。

一半以上的學員會用網站上公告的公版推薦信的內容,將空白的欄位填寫姓名以及參與的專案名稱之後送給工作團隊。我想大概是學員不懂推薦信的邏輯,所以我只好一一回信告訴他們推薦信的運作方式。

首先,看一下「公版」的最下方署名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也就是說,學員要一人分飾二角,一方面想像自己是局長,一方面想像自己參與「新北文化大使」計畫的各項專案內容,看看這兩個角色是怎麼對話的。

扮演局長的那個自己,看到過去一年的自己,有什麼話會對他說?有什麼建議會給他?或者會給他什麼樣的期許?

有一些學員會丟一封email表明要申請推薦信,看到我回覆這些角色扮演的內容,接下來就完全沒有下聞。我猜可能的原因,就是覺得太麻煩,懶得想這麼多、寫麼多。所以還是那句老話:「胡蘿蔔,有人愛吃,有人不愛!」

其次,看一封推薦信的時候,最重要的似乎不是起頭和結尾(感覺都是官話),重點應該是中間那一段或二段的文字,推薦人和被推薦人二個角色之間的對話是什麼?

「新北文化大使」計畫中,一整年的課程和活動中,局長和學員見面次數不會超過三次。學員寫太過細節的事,會讓人一眼就戳破信件的可信度。例如網路上有些範本中的二個角色是導師和學生,學生協助導師辦公室打掃工作或是整理作業等,就適合寫在推薦信裡。新北文化大使學員在專案過程中進行協助工作如搬東西、彙整文件資料等,就不適合寫在局長的推薦信,因為局長看不到學員在做這些事呀!

最後,還是回到「新北文化大使」計畫的初衷:青年花一整年的時間瞭解新北市多元文化,之後能藉著各種機會及場合中,推廣新北市的文化特色。「學習」和「實作」的比例在第一年到第三年的參與成員各有不同,這個計畫重視「實作」,比例上應該是30%、60%及90%。因此,如果一位學員第一年參與計畫,實作的比例超過30%,那工作團隊就會認可這位學員值得獲得一封局長推薦信。

那麼,如果學員沒有達到比例呢?

在此就要跟大家分享政府單位執行計畫的過程,最常聽到且有名的一句話就是「秀才人情紙一張」。也就是說讀書人以書籍相贈,藝術家以字畫書法相贈,政府部門就是長官簽個名給封信,正所謂「秀才人情紙一張」。所以,不管學員有沒有達到實作的比例,政府單位總是感念學員花了大把的時間、一些交通費和餐費來參與計畫,最終還是能得到一封推薦信。

看官若是老師教授,未來看到新北市文化局長簽名的推薦信,請看重點第二段或第三段就好,若學生籌備(而不是參與)三項活動以上,又能具體描述他們在專案中學習到的事情,那麼這個學生真的值得被推薦!

    10會員
    62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青年創業貸款好辦嗎?ptt推薦青年創業貸款條件/上課心得青年創業貸款好辦嗎?ptt推薦青年創業貸款條件/上課心得 當您想申請貸款時,您可能不清楚每家銀行所設定的條件青年創業貸款 青年創業貸款ptt,青年創業貸款dcard,青年創業貸款條件,青年創業貸款流程,青年創業貸款100萬免利息2023,青年創業貸款100萬免利息ptt,青年創業貸款一定要上課嗎
    Thumbnail
    avatar
    阿尼
    2023-08-10
    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Day 2打開相簿裡第一張相片,早上七點三十五分,沒想到自己的適應力不錯,水果、臘肉、蔬菜、餛飩麵、牛奶麥片、酸奶樣樣都來。這張照片只是一小部分,其他食物都在肚子裡啦!
    Thumbnail
    avatar
    Sabrina Shih
    2023-08-02
    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Day 1身為大九學堂二期的學員,第三期的隊輔,這一次透過大九學堂這個媒介參加了由國臺辦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
    Thumbnail
    avatar
    Sabrina Shih
    2023-08-02
    北科青年:豐原文化的參訪與認識碩一時,因研究的題目毫無頭緒、不適應研究所生活、與家人頻繁衝突,而處於自信心低下、負面悲觀的狀態,我嘗試改變但如同陷入沼澤一般,每下愈況,直到指導教授有一天問我有沒有意願換到USR計畫試試看,給了我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也因此USR計畫於我而言是一個人生的轉淚點。
    Thumbnail
    avatar
    許朱利
    2023-05-19
    與青年學生葉慈 談台灣文化問題 本文基於鼓勵年輕人重視文化的立場,給他的意見。 葉慈少年兄: 王振義2003.02.?.於台灣第二共和網
    avatar
    王振義
    2022-02-04
    基隆青年發起文化行動 為在地人才留住發光舞台基隆距離台北不到一小時,年輕人總是跟著人群、排隊等車去台北工作,人口一年年流失。事實上,基隆的文化豐饒,青年力量遍布各角落、人才輩出,只缺一個發光的舞台。而「惠隆市場X嘻哈行動」和「地衣整合行銷」團隊便是看見基隆之美,決定為家鄉出力。
    Thumbnail
    avatar
    SyndAvant
    2021-11-25
    【讀書筆記】《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迷失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的四川諾蘇人大事記 〔鴉片戰爭〕1840年 〔清廷禁鴉片〕1906年 〔民族識別計畫——整併彝族〕1950年代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改革開放〕1978年(從而使得諾蘇新一代青年對世界的想像空間一瞬間擴大) 〔利姆傳出首例因毒品注射不當而引發的愛滋感染〕1997年 〔組織無疆界醫師〕1998-2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1-11-21
    觀點青年:關懷,還是商品:資本社會與流行文化中議題文本的定位我們要談的,是文本中的議題如何被曲解為商業操作,或真的被誤用為商業操作。 為了避免誤會,書寫著議題的創作者們該收手嗎?這樣一來需要被看到的議題誰來傳遞呢?
    Thumbnail
    avatar
    111級雄中青年社
    2021-06-22
    破報試刊號《音樂政治與青年文化》 1995.08.14 在我們說服Lucie讓破報以「台灣立報週日版」的形式獨立出刊後,1995年八月十四日破週報試刊號發行,開始了我們顛跛的二十年生命。創刊號只有少數書店可以買到。這期節選了1994~95年間於台灣立報週日版「破報」中相關的音樂政治文章,正好集成了台灣青年次文化與音樂政治最華麗登場的開端。 除了幾篇經典
    Thumbnail
    avatar
    黃孫權
    2020-04-24
    超齡的房客在青年旅舍的文化衝擊原來青年旅舍Hostel的精髓在文化交流 /認識新朋友 /尋找愛情(咦?)
    Thumbnail
    avatar
    Jessie Weng
    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