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A和路人B在網路上發文吵架,如果我轉發其中一方的貼文,被告誹謗會不會成立?|矮袋鼠律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小夥伴來訊詢問:

A和B兩人用推特PO文在吵架,我轉發B的貼文,被A揚言提告加重誹謗,是否會有罪?

一、先說結論

如果轉發時,小夥伴有加油添醋,自己亂編造事實,且沒經過查證,就會有罪;反之,如果小夥伴一句話都沒附註,則不容易被檢察官認定違反刑法。

三、誹謗罪處罰

誹謗罪處罰的是「未經查證,故意講謊話」的行為,而且如果是基於善意發表言論,就不會違反刑法。

三、未加一字的轉發

小夥伴在轉推B貼文時,如果是未加一字的轉發,不用太擔心,因轉發動機百百種:可能是「我想看到血流成河!」的吃瓜心態,也可能是「我很支持A,大夥來看看B貼文有多搞笑」,也不排除是「儘管我不確定B說的是不是真的,但B貼文的觀點很有趣」。

四、小夥伴自己加註解

如果小夥伴轉發時有附註,就要看附註的內容是什麼了,如果小夥伴自己編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用文字、圖畫、影片等等不同方式捏造謊言,又或是沒有經過查證,也沒有反駁A貼文的陳述,那就有可能觸犯誹謗罪,而且因為是文字、圖畫,就會構成比較嚴重的刑法第310條第2項加重誹謗罪。

五、結論

總而言之,回到問題本身,A和B兩人用推特PO文在吵架,小夥伴轉發B的貼文,A固然可以到地檢署提告,但既然A和B自己都已經把這件事公開對外發表,那一定符合刑法311條可受公評之事,高機率屬於善意言論,只要小夥伴在發表意見時,不要亂掰、通靈捏造不存在的事實,查證過後再發言,就可以安心了,因為檢察官高機率會認定符合言論自由,並沒有侵害A的名譽權。

轉推貼文請查證,勿傳假消息

轉推貼文請查證,勿傳假消息

最後,呼籲各位不要動不動就使用司法資源,畢竟每位檢察官身上都扛了好幾百案,每多一案就少一些心力在每個案件上。對當事人來說提告只是「一個」案件,但對檢察官來說,他要處理的就是「數十個」妨害名譽案件時了。

看更多矮袋鼠律師的文章:矮袋鼠律師|Faceboo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矮袋鼠律師的沙龍
82會員
170內容數
矮袋鼠,是矮袋鼠屬不是矮袋鼠叔;但矮袋鼠律師,卻是矮袋鼠叔。畢業於台大社工雙主修法律系,曾擔任一年社工師,現為執業律師,多次到各級單位學校分享網路成癮預防議題
2025/03/25
本文探討社會大眾對於社工的刻板印象與汙名化現象,以自身經驗及時事案例說明此現象的嚴重性及不合理性,並呼籲大眾應理性看待社工及其他專業團體。
Thumbnail
2025/03/25
本文探討社會大眾對於社工的刻板印象與汙名化現象,以自身經驗及時事案例說明此現象的嚴重性及不合理性,並呼籲大眾應理性看待社工及其他專業團體。
Thumbnail
2025/03/20
社工處境艱難,社會大眾應避免將情緒轉嫁至社工從業人員身上,呼籲停止獵巫,給予司法空間,讓法官進行事實認定。
Thumbnail
2025/03/20
社工處境艱難,社會大眾應避免將情緒轉嫁至社工從業人員身上,呼籲停止獵巫,給予司法空間,讓法官進行事實認定。
Thumbnail
2025/03/12
Andy老師事件,側面凸顯了契約的效力有多強 這邊再分享一個法律系同學都知道的口訣 「契、類、無、物、不、侵、其」
2025/03/12
Andy老師事件,側面凸顯了契約的效力有多強 這邊再分享一個法律系同學都知道的口訣 「契、類、無、物、不、侵、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很多人在遭受伴侶劈腿、外遇、背叛時,會因為一時氣憤,而在網路上謾罵伴侶及小三或小王,明明是事實卻反而被告妨害名譽,為什麼呢?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很多人在遭受伴侶劈腿、外遇、背叛時,會因為一時氣憤,而在網路上謾罵伴侶及小三或小王,明明是事實卻反而被告妨害名譽,為什麼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Thumbnail
電話上的辱罵行為大多無法提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可以成立公然侮辱罪。此外,即使無法成立公然侮辱罪,仍可能觸犯強制罪、跟騷法或家庭暴力防治法。然而,建議除非是很頻繁被罵或很嚴重的羞辱,否則不建議浪費時間糾結。
Thumbnail
電話上的辱罵行為大多無法提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可以成立公然侮辱罪。此外,即使無法成立公然侮辱罪,仍可能觸犯強制罪、跟騷法或家庭暴力防治法。然而,建議除非是很頻繁被罵或很嚴重的羞辱,否則不建議浪費時間糾結。
Thumbnail
事務所轉傳給我 裡面的內容 我想已經是不擇手段的對我提出各式不合事實的指控 除了理性準備後續訴訟外 除了徹底的傷透心外 已經沒有任何其他情緒 然後我也發現 當心已經被徹底傷透 就沒有什麼可以再傷害我了...
Thumbnail
事務所轉傳給我 裡面的內容 我想已經是不擇手段的對我提出各式不合事實的指控 除了理性準備後續訴訟外 除了徹底的傷透心外 已經沒有任何其他情緒 然後我也發現 當心已經被徹底傷透 就沒有什麼可以再傷害我了...
Thumbnail
當車禍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車禍時,事後反悔想提告還來得及嗎?沒受傷的行車糾紛可以提告嗎?逼車事件有用嗎?這篇文章分享發生車禍有小糾紛無須報警的訴訟追訴期、行車糾紛提告事項,以及惡意逼車可能提供的證據。
Thumbnail
當車禍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車禍時,事後反悔想提告還來得及嗎?沒受傷的行車糾紛可以提告嗎?逼車事件有用嗎?這篇文章分享發生車禍有小糾紛無須報警的訴訟追訴期、行車糾紛提告事項,以及惡意逼車可能提供的證據。
Thumbnail
公然侮辱案件想要告贏需在背後多下功夫。確定是私下罵還是在有其他人的場合罵(只有後者才有機會告成)。提告前要確認證據充足並準備周全。
Thumbnail
公然侮辱案件想要告贏需在背後多下功夫。確定是私下罵還是在有其他人的場合罵(只有後者才有機會告成)。提告前要確認證據充足並準備周全。
Thumbnail
  在這科技發達的年代,網路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雖然網路方便,但隨之而來的犯罪問題也是越來越多。特別是「網路罵人」,除非沒有在用社群軟體,否則應該多少都有在網路上被罵的經驗。知道是誰罵得還算小事,萬一是在只有暱稱的線上遊戲或充滿假名的FB上被罵,連要告誰或向誰討公道都不知道。   也因為這樣
Thumbnail
  在這科技發達的年代,網路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雖然網路方便,但隨之而來的犯罪問題也是越來越多。特別是「網路罵人」,除非沒有在用社群軟體,否則應該多少都有在網路上被罵的經驗。知道是誰罵得還算小事,萬一是在只有暱稱的線上遊戲或充滿假名的FB上被罵,連要告誰或向誰討公道都不知道。   也因為這樣
Thumbnail
如何在網路上面對匿名罵人的情況?本文提供了被罵的人提告的門檻低,但證據決定勝負,如何應對沒錄音證據的情況等相關建議。
Thumbnail
如何在網路上面對匿名罵人的情況?本文提供了被罵的人提告的門檻低,但證據決定勝負,如何應對沒錄音證據的情況等相關建議。
Thumbnail
小夥伴來訊詢問: A和B兩人用推特PO文在吵架,我轉發B的貼文,被A揚言提告加重誹謗,是否會有罪? 如果轉發時,小夥伴有加油添醋,自己亂編造事實,且沒經過查證,就會有罪;反之,如果小夥伴一句話都沒附註,則不容易被檢察官認定違反刑法。
Thumbnail
小夥伴來訊詢問: A和B兩人用推特PO文在吵架,我轉發B的貼文,被A揚言提告加重誹謗,是否會有罪? 如果轉發時,小夥伴有加油添醋,自己亂編造事實,且沒經過查證,就會有罪;反之,如果小夥伴一句話都沒附註,則不容易被檢察官認定違反刑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