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現實與挑戰:孩子與家的距離:我的孩子需要安排時間回家吃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氛圍與現實生活壓迫下,原就無法像以前農業社會那樣的緊密親子關係與家庭生活,所以我們還須要刻意安排{減少?}親子之間的緣分嗎?不就是自己的家本就可以隨意來去自如,不是嗎?那沒有安排就真的會增多親子間的機會嗎?

因為要獨立不願意造成家裡負擔,所以刻意少回家;即使是在家裡附近就學就業,為了與男(女)朋友相處自由,也是偶而回家用餐,或者全家安排在外面餐廳;因為要自由玩電動,所以住離家裡很近的奶奶家,又可以兼顧照看老人家,只安排時間回家用餐;當然有一種情況是雙方關係不好,感情淡薄;而另有諸多原因本來就需遠離家鄉,如:在別的城鎮工作或就學、人在國外、已有另一個婚姻家庭...,而我其實幾乎是排除了這些必須離開家庭,無法與家人同住的因素囉。

其實本想要能夠很理性地來探討一下這一件事情

但單從標題似乎很輕易看得出來已經有情緒安排在其中了

而你或許以為從標題來看,解答不就是"需要"或"不需要 "

但是,錯了

我想要問的問題錯綜複雜、愛莫能助、恩怨糾葛

幾乎快要與當初撰寫碩士論文時,在提出研究問題時,那麼的矛盾糾結!不容易搞清楚究竟哪一些元素是自變量與哪一些元素因變量,而它們之間的關係影響如何,似乎很難能明確條列問題,所以,是否能客主觀的探討,而後能給予自己一些看似理性做出來的建議答案,我自己也沒把握

首先

我真正想要的預測性答案有可能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隨時且經常的回家,不需要問我們、不需要安排,能自由自在拿著鑰匙開著家裡的大門,就可以回家跟家人一起用餐

所以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孩子們需要排時間回家吃飯,為什麼?

  1. 站在孩子立場:他們很忙沒有時間,不願意犧牲休息時間;他們沒有正常用餐時間無法配合;預想面對面用餐時被唸的機會增加,無法忍受父母的說教;他們很懶很宅,寧願閒閒躺著也不想跑一趟;其實孩子們不認為這是一件重要事情經常被排在他生活的優先次序末端;當初不願意住家裏也許就是不喜愛回家了;也許很想回家但是擔心給父母壓力;孩子擔心自己的窘困被父母知道
  2. 站在父母立場:吃飯只是個藉口最主要是想唸孩子,想知道孩子過得好不好,想給孩子補充營養;另外一種是爸媽在家太孤單無聊了,想利用孩子帶來一些熱鬧氣氛;平常沒有機會,所以,想利用吃飯時間跟孩子討論一些自認為重要的事情;替孩子省錢,怕孩子不吃飯;而其實父母很有很忙的,但還是會願意犧牲自己的事情,與孩子相聚;其實如果是一種安排,似乎會增加父母的壓力,會需要刻意安排特別的日子或特別的餐食或特別環境一些繁雜的準備

另一個也許是我想問的另一個問題:孩子們為什麼要搬出去住?

是阿,在可以住自己家裏的客觀條件下,為啥孩子要離開家裡,在外面多發一筆錢出租房子或甚至於購買另一棟房子?我們有時候是否提供給孩子過多的資源與選擇了?但,這樣不好嗎?

生活中的課題那麼多,我們有時候就這樣個日子著呢?我其實最主要只是想要多增加一些親子之間的相處機會與生活緣分,這樣是否是想把孩子綁住?這樣會影響孩子成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喜樂窩的沙龍
1會員
8內容數
喜樂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5
在君霖天下農場的生活讓我充滿期待與不安,從拯救被蝸牛侵蝕的菜苗,到學習利用草木灰來改善土壤品質,每一天都充滿了新的挑戰與收穫。此外,我的孵蛋計畫與古早灶DIY的夢想亦在持續推進中。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在農場中的點滴心情與成長,期望能與讀者分享這份鄉村生活的美好。
Thumbnail
2024/11/05
在君霖天下農場的生活讓我充滿期待與不安,從拯救被蝸牛侵蝕的菜苗,到學習利用草木灰來改善土壤品質,每一天都充滿了新的挑戰與收穫。此外,我的孵蛋計畫與古早灶DIY的夢想亦在持續推進中。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在農場中的點滴心情與成長,期望能與讀者分享這份鄉村生活的美好。
Thumbnail
2024/09/24
本文探討了退休人生更需要自我反思。作者分享了在退休後的心路歷程,面對空巢期的心理挑戰,並提出積極改善生活的具體行動計劃,包括回到圖書館閱讀、報名社區大學課程及恢復運動習慣,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意義與成長。這些步驟不僅有助於自我提升,也能讓生活更加充實。
Thumbnail
2024/09/24
本文探討了退休人生更需要自我反思。作者分享了在退休後的心路歷程,面對空巢期的心理挑戰,並提出積極改善生活的具體行動計劃,包括回到圖書館閱讀、報名社區大學課程及恢復運動習慣,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意義與成長。這些步驟不僅有助於自我提升,也能讓生活更加充實。
Thumbnail
2024/01/01
守護小雞的日子,婆婆來陪伴,秋耕模式開始到收穫部段進行中,與烏龜49的相遇,夫妻來段泡湯小浪漫,總算探望范老師的東海宿舍,給家的聖誕驚喜準備與活動,還是要有儀式感的冬至,歲末全家一泊二食出遊日
Thumbnail
2024/01/01
守護小雞的日子,婆婆來陪伴,秋耕模式開始到收穫部段進行中,與烏龜49的相遇,夫妻來段泡湯小浪漫,總算探望范老師的東海宿舍,給家的聖誕驚喜準備與活動,還是要有儀式感的冬至,歲末全家一泊二食出遊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親子之間的關係因生活節奏加快而面臨挑戰。本文探討了孩子為何不願意回家吃飯的原因,以及父母的期待和情感需求。為什麼一種稀鬆平常的居家生活,卻被視為雙方的一種壓力?親子間的互動與理解部是很重要嗎?為什麼我們不再多努力一下?是沒時間?是覺得沒有用?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親子之間的關係因生活節奏加快而面臨挑戰。本文探討了孩子為何不願意回家吃飯的原因,以及父母的期待和情感需求。為什麼一種稀鬆平常的居家生活,卻被視為雙方的一種壓力?親子間的互動與理解部是很重要嗎?為什麼我們不再多努力一下?是沒時間?是覺得沒有用?
Thumbnail
近年來臺灣也面臨到高齡化及少子女化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有許多社區都成立了關懷據點,有些據點會在固定的時間舉辦「共餐」的活動,而大部分的關懷據點多以「長者」為主要的服務對象,所以我們常常聽到的「共餐」可能多以長者在社區據點的活動為主。不過,共餐也適用於家庭的,且對於每個家庭成員而言都非常重要! 家
Thumbnail
近年來臺灣也面臨到高齡化及少子女化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有許多社區都成立了關懷據點,有些據點會在固定的時間舉辦「共餐」的活動,而大部分的關懷據點多以「長者」為主要的服務對象,所以我們常常聽到的「共餐」可能多以長者在社區據點的活動為主。不過,共餐也適用於家庭的,且對於每個家庭成員而言都非常重要! 家
Thumbnail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 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也很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一方面孩子根本不想理大人,同時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
Thumbnail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 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也很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一方面孩子根本不想理大人,同時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
Thumbnail
在家庭中,計畫外出時常常遇到孩子拖延時間的情況,或是說時間到了,孩子仍未準備好,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引起父母的不滿和生氣。 然而,將時間的壓力轉嫁給孩子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相反,這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應該更仔細的思考看看,我們為什麼會不滿和生氣呢?
Thumbnail
在家庭中,計畫外出時常常遇到孩子拖延時間的情況,或是說時間到了,孩子仍未準備好,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引起父母的不滿和生氣。 然而,將時間的壓力轉嫁給孩子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相反,這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應該更仔細的思考看看,我們為什麼會不滿和生氣呢?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如果我們的認知,一個父親的責任如果只是賺錢回家,而母親的責任也變成賺錢回家,因為掌握經濟才能夠掌握家中的話語權,那麼這樣的家庭終究會怎樣呢?孩子變成學校的責任,小孩在學校的一切都不在家長的掌握中,最後孩子究竟變成甚麼樣?父母直到受到苦果後才知道,可惜為時已晚了!
Thumbnail
如果我們的認知,一個父親的責任如果只是賺錢回家,而母親的責任也變成賺錢回家,因為掌握經濟才能夠掌握家中的話語權,那麼這樣的家庭終究會怎樣呢?孩子變成學校的責任,小孩在學校的一切都不在家長的掌握中,最後孩子究竟變成甚麼樣?父母直到受到苦果後才知道,可惜為時已晚了!
Thumbnail
孩子該不該給家用,因有各式情境,所以沒辦法炒大鍋菜。 情境一是親子想法一致,孩子主動給家用,父母也開心收下,雙方皆大歡喜。 情境三是父母已無工作或退休,家裡經濟需要孩子幫忙,從「唇亡齒寒」的角度大家共同撐起這個家,所以孩子提供家用,也合常理。
Thumbnail
孩子該不該給家用,因有各式情境,所以沒辦法炒大鍋菜。 情境一是親子想法一致,孩子主動給家用,父母也開心收下,雙方皆大歡喜。 情境三是父母已無工作或退休,家裡經濟需要孩子幫忙,從「唇亡齒寒」的角度大家共同撐起這個家,所以孩子提供家用,也合常理。
Thumbnail
課堂上要問問題都覺得害怕或丟臉,這是什麼概念呀?學習本來不就是從一堆問題中找答案,為何問問題成了一種丟臉的事情?
Thumbnail
課堂上要問問題都覺得害怕或丟臉,這是什麼概念呀?學習本來不就是從一堆問題中找答案,為何問問題成了一種丟臉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