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現實與挑戰:孩子與家的距離:我的孩子需要安排時間回家吃飯?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氛圍與現實生活壓迫下,原就無法像以前農業社會那樣的緊密親子關係與家庭生活,所以我們還須要刻意安排{減少?}親子之間的緣分嗎?不就是自己的家本就可以隨意來去自如,不是嗎?那沒有安排就真的會增多親子間的機會嗎?

因為要獨立不願意造成家裡負擔,所以刻意少回家;即使是在家裡附近就學就業,為了與男(女)朋友相處自由,也是偶而回家用餐,或者全家安排在外面餐廳;因為要自由玩電動,所以住離家裡很近的奶奶家,又可以兼顧照看老人家,只安排時間回家用餐;當然有一種情況是雙方關係不好,感情淡薄;而另有諸多原因本來就需遠離家鄉,如:在別的城鎮工作或就學、人在國外、已有另一個婚姻家庭...,而我其實幾乎是排除了這些必須離開家庭,無法與家人同住的因素囉。

其實本想要能夠很理性地來探討一下這一件事情

但單從標題似乎很輕易看得出來已經有情緒安排在其中了

而你或許以為從標題來看,解答不就是"需要"或"不需要 "

但是,錯了

我想要問的問題錯綜複雜、愛莫能助、恩怨糾葛

幾乎快要與當初撰寫碩士論文時,在提出研究問題時,那麼的矛盾糾結!不容易搞清楚究竟哪一些元素是自變量與哪一些元素因變量,而它們之間的關係影響如何,似乎很難能明確條列問題,所以,是否能客主觀的探討,而後能給予自己一些看似理性做出來的建議答案,我自己也沒把握

首先

我真正想要的預測性答案有可能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隨時且經常的回家,不需要問我們、不需要安排,能自由自在拿著鑰匙開著家裡的大門,就可以回家跟家人一起用餐

所以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孩子們需要排時間回家吃飯,為什麼?

  1. 站在孩子立場:他們很忙沒有時間,不願意犧牲休息時間;他們沒有正常用餐時間無法配合;預想面對面用餐時被唸的機會增加,無法忍受父母的說教;他們很懶很宅,寧願閒閒躺著也不想跑一趟;其實孩子們不認為這是一件重要事情經常被排在他生活的優先次序末端;當初不願意住家裏也許就是不喜愛回家了;也許很想回家但是擔心給父母壓力;孩子擔心自己的窘困被父母知道
  2. 站在父母立場:吃飯只是個藉口最主要是想唸孩子,想知道孩子過得好不好,想給孩子補充營養;另外一種是爸媽在家太孤單無聊了,想利用孩子帶來一些熱鬧氣氛;平常沒有機會,所以,想利用吃飯時間跟孩子討論一些自認為重要的事情;替孩子省錢,怕孩子不吃飯;而其實父母很有很忙的,但還是會願意犧牲自己的事情,與孩子相聚;其實如果是一種安排,似乎會增加父母的壓力,會需要刻意安排特別的日子或特別的餐食或特別環境一些繁雜的準備

另一個也許是我想問的另一個問題:孩子們為什麼要搬出去住?

是阿,在可以住自己家裏的客觀條件下,為啥孩子要離開家裡,在外面多發一筆錢出租房子或甚至於購買另一棟房子?我們有時候是否提供給孩子過多的資源與選擇了?但,這樣不好嗎?

生活中的課題那麼多,我們有時候就這樣個日子著呢?我其實最主要只是想要多增加一些親子之間的相處機會與生活緣分,這樣是否是想把孩子綁住?這樣會影響孩子成就?

raw-image



avatar-img
1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喜樂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退休人生更需要自我反思。作者分享了在退休後的心路歷程,面對空巢期的心理挑戰,並提出積極改善生活的具體行動計劃,包括回到圖書館閱讀、報名社區大學課程及恢復運動習慣,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意義與成長。這些步驟不僅有助於自我提升,也能讓生活更加充實。
守護小雞的日子,婆婆來陪伴,秋耕模式開始到收穫部段進行中,與烏龜49的相遇,夫妻來段泡湯小浪漫,總算探望范老師的東海宿舍,給家的聖誕驚喜準備與活動,還是要有儀式感的冬至,歲末全家一泊二食出遊日
退休後似乎所有的一切會變得不一樣,是這樣嗎?
陪伴跟愛哪一個重要?~用真心談話所以侃侃而談,以同理心傾聽因此感觸良多~
相差10歲的2個孩子,會是怎樣的相愛?如何爭吵?
跟兒子車泊日記,其實我非常珍惜感謝不同階段,不同形式的家人出遊 一直以來似乎可以自由安排親子活動的我們,但!其實是每一次都得來不易呢
本文探討了退休人生更需要自我反思。作者分享了在退休後的心路歷程,面對空巢期的心理挑戰,並提出積極改善生活的具體行動計劃,包括回到圖書館閱讀、報名社區大學課程及恢復運動習慣,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意義與成長。這些步驟不僅有助於自我提升,也能讓生活更加充實。
守護小雞的日子,婆婆來陪伴,秋耕模式開始到收穫部段進行中,與烏龜49的相遇,夫妻來段泡湯小浪漫,總算探望范老師的東海宿舍,給家的聖誕驚喜準備與活動,還是要有儀式感的冬至,歲末全家一泊二食出遊日
退休後似乎所有的一切會變得不一樣,是這樣嗎?
陪伴跟愛哪一個重要?~用真心談話所以侃侃而談,以同理心傾聽因此感觸良多~
相差10歲的2個孩子,會是怎樣的相愛?如何爭吵?
跟兒子車泊日記,其實我非常珍惜感謝不同階段,不同形式的家人出遊 一直以來似乎可以自由安排親子活動的我們,但!其實是每一次都得來不易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五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家庭」! 家庭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家人間又該如何相處?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五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家庭」! 家庭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家人間又該如何相處?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