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縱走第七段

2024/01/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路線:政大→指南宮竹柏參道→大成殿步道→茶展中心步道→樟樹步道→飛龍步道
距離:10.42 公里
高程:上升 485 公尺、下降 411 公尺
時間:4 小時 36 分鐘

政大的朋友說,自己最近太宅了,想找一天出去走走。

「既不想太遠、又不想太累啊......那妳聽過『臺北大縱走』嗎?」

「沒有,那是什麼東西?」

「走完可以環繞臺北一圈的步道挑戰,怎麼樣,要不要走政大後面那段?」

「好吧......那不要約太早......」

於是寒假的第一天,好不容易沒課的朋友被迫回來政大爬山。

GPX紀錄

GPX紀錄


指南宮竹柏參道入口

指南宮竹柏參道入口


【指南宮竹柏參道】

來之前有聽說是一條階梯很多的步道,雖然別名叫做「千階親山步道」,但不會真的有1000階吧?我一邊拍攝,一邊這樣想著。

恰好,有個伯伯詢問從這裡到指南宮需要多久,我們說不確定時間,但看標示應該是0.9公里。

伯伯道謝以後,健步如飛地爬到階梯盡頭,然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放棄了。

因為階梯的盡頭是更多的階梯。

啊,大概,真的有1000階。


野面石燈籠

野面石燈籠


雖然陽光正好,但因為竹柏的遮蔭,參道走起來很舒適,我們開始欣賞兩側的木牌和石燈籠。

石燈籠常見於參道照明或庭院造景,造型寓意為點燈或召喚思念,也被稱為「獻燈」,多由氏子和崇敬者奉納。

比起沿途規格統一、五芒星中寫著「南」的款式,我更喜歡這一對燈頂長滿青苔、看起來有點像叢林蘑菇的石燈籠。

據說,由未經雕琢的石塊組合而成的造型稱為「野面石燈籠」。

保元宮門前的小石獅子

保元宮門前的小石獅子




接近參道終點之處,有階梯小徑通往一扇紅色的大門,門邊擺著一隻小小的石獅子。

這是保元宮的入口。

到了這個高度,已經可以眺望政大的校園。

「那邊是排球跟籃球場。」

「那邊是綜合院館。」

雖然朋友介紹得很認真,但我還是搞不清楚政大的範圍,加上明明沒看見狗,但宮廟裡的犬吠聲不止,我沒有繼續看山下風景的心情......



指南宮石碑

指南宮石碑


「耶,我們到公車站了!」

朋友說她擔任國際志工前,和其他人一起搭公車來指南宮拜拜過。

從石碑到主殿的路上,經過一條有遮雨棚的商店街,雖然紅燈籠看起來很喜慶,但也許是平日的緣故,大部分店家沒有營業,看起來略顯冷清。



據說,右側那條是最累的,所以我們沿著左側的小路走上去,在整修的主殿前,遇到一隻完全不怕鏡頭的虎斑貓。

牠和我們玩了一會兒以後,就自顧自地躺在地上翻滾,似乎很放鬆的樣子。

指南宮貓咪

指南宮貓咪

指南宮整修

指南宮整修


依山而建的凌霄寶殿看起來非常富麗,源源不斷的誦經聲從遠方傳來......

指南宮-凌霄寶殿

指南宮-凌霄寶殿


綠光平台

綠光平台


【綠光平台】

位於貓空纜車-指南宮站的斜對面,從平台望向貓空站,大概可以知道稍後的路線要先下切、再往上爬。

觀察完路線,有點想直接搭纜車過去,不過走到這裡時才2點,天黑前走完全程也不是不可能。

稍微和朋友商量一下,她說沒有搭過貓纜,希望下山時試試,不過我打算從樟樹步道和飛龍步道回政大,所以只好請她繼續保持23年沒搭過貓纜的紀錄。



膝蓋不友善的大成殿步道

膝蓋不友善的大成殿步道


【大成殿步道】

原本很期待這一段的,經歷漫長的上升後,終於有一段可以喘口氣、輕鬆走。

結果步道美則美矣,長下坡加容易踩空的階梯,走起來相當不舒服。

經年使用後,枕木內的土超出預期地下陷,沒有好好維護,真的很可惜。

好想拿礫石、砂土和鐵鎚來重新填充、夯實......




觀瀑亭

觀瀑亭


【茶展中心步道-觀瀑亭】

「什麼是壺穴?」朋友看到路標後提問。

「河水夾雜著砂石,在河床的岩石上打轉,磨蝕出的圓形凹洞。」

「這是不是有寫在地理課本上?」

「大概有吧。」

在觀瀑亭旁的水池裡,依稀可以找到幾個,和我想像中密密麻麻的壺穴不太一樣,這裡不是觀賞壺穴的好地方,不過還是可以指給朋友看。

「喏,就是那個。」


過橋以後又是滿滿的樓梯

過橋以後又是滿滿的樓梯


【茶展中心步道-更多的階梯】

過橋以後,要從海拔190公尺爬升到305公尺,光是看等高線就有點累。

不過好消息是,這是最後一段上坡。

迎著兩邊略顯蕭瑟的景致,我拖著蹣跚的步履,慢慢往上爬。




鄰近茶展中心步道末,有條下切到茶園的小路。

茶園一角

茶園一角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

裡面有製茶機械的介紹、茶桌、茶具等,服務台寫著可以自取茶水,不過我繞了一圈也沒找到。

「這邊啦!」朋友一邊拿水壺、一邊帶我過去。

在服務台右側的牆面,貼著奉茶的貼紙,櫃角經切割露出一個出茶口。

暖暖的鐵觀音入喉,心情都好上許多。


越接近貓空,越好奇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

查了常見的說法,壺穴地形以前被稱為「ㄋ一ㄠ ㄎㄤ」(台語),日治時期以「貓空」作為地名被記錄下來。

貓空纜車-貓空站

貓空纜車-貓空站


還沒有到花期的魯冰花

還沒有到花期的魯冰花

【魯冰花海】

「你有看過魯冰花嗎?」我問朋友。

「沒有欸。」

「我也是,但這一大片應該是魯冰花吧。」



彩雲亭

彩雲亭

【彩雲亭】

過綠光平台以後的路標一直指向彩雲亭,沒想到竟然到這麼後面才揭曉它的廬山真面目。

亭子本身並不驚豔,但周圍落雨松的橙紅、白芒的搖曳、水田裡的天光和石板路的蜿蜒,共構出一幅閒適的鄉野景色。


【糧倉亭】

遠看像是冰原歷險記的橡實,近看才發現是糧倉造型的涼亭。

糧倉造型的亭子

糧倉造型的亭子


在樟樹古厝遇見一隻喜歡蹭人的胖貓咪。

樟樹古厝

樟樹古厝


樟山寺遠眺

樟山寺遠眺

抵達樟山寺的時候,路燈都亮了。

「差一點就可以看夜景了欸。」朋友說。

「你不介意吹冷風的話,我們可以晚點下山。」

「那還是算了。」



六期運動場

六期運動場

飛龍步道直下,來到政大二路公車會經過的六期運動場。

「公車會停哪邊?」我問。

「不知道,好久沒搭了。」朋友一邊跟學校網路戰鬥,一邊回答。

(正解:有候車亭的那邊。)


「到底是什麼人會想到要在這種地方蓋學校啊?」朋友忍不住再問了一次。

「你的學校,別問我這種校外人士啦!」我也忍不住在心裡默默吐槽。

11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