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父母的「不是」,讓孩子有說痛的權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她的父親是牧師、母親是諮商師,都是有高社經地位的高知識份子,一個常理上,不應該有任何教養問題的家庭,而她也一直背負著這樣的原罪長大、無法被(允許)正視因父母教養失當在她成長過程中造成的傷痛而更加受傷。也因此有所感觸,

「完美的父母」是一個像掛在教室黑板上的「禮義廉恥」,是教條且空洞的標語。

先來說母親,精神分析說,每個母親對孩子其實都有怨和恨,除了因為身體上的被吸奶、剝奪養分之外,還必需被剝奪自我;一切考量的出發點,無論是出於自願、或是政治正確的壓力,都要以孩子為重、要有「犧牲奉獻」的美德,最重要的是,這是那麼理所當然。而以夫妻關係的動力來說,孩子身上有另一半的基因,要母親在看到孩子、而孩子還特別的像另一半的情況下,不想到和另一半的愛恨情仇,而有所「牽拖」,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母親,在照顧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必會因自身的限制,而有所缺失,但有缺失不是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問題是,能不能正視自己有所缺失這個事實。而此點,若其本身又有其「專業背景」,恐怕又更有其會動搖其專業形象的壓力而更難去面對和承認。

再說到父親,相較於「母親」的光環,其實父親回歸到一個人的角色,他有他的弱點、恐懼和害怕,但這些在性別和社會角色設定上,如果不被允許承認和表達,每個情緒都有其能量,當能正常宣洩的管道被封閉,它就會以別的方式、找別的出口爆發。

身為孩子,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父母,父母當然對我們有「恩」,不然我們不會出生、不會長這麼大,必然是我們有享受了某些資源和滋養的結果。但如果有傷,是否可以被允許、被正視、被承認,才是現今很多孩子糾結的主因。

如果自己沒有糾結,很恭喜。如果有糾結,就從允許自己可以有糾結開始,慢慢的療癒自己。這個開始,終究得由自己開始(嘆)。

raw-image



對心理健康現場的觀察和想法,也許有點批判,說一點檯面上大家「不好說」的事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走到「自殺」是最終的結果和結束,一個個體會走到這個終點,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程,起點是心理健康,走不好就走到心理疾病,再走下去沒路、沒資源就只剩結束生命。 在大專院校從事相關工作多年,對此不無一些感觸…
走到「自殺」是最終的結果和結束,一個個體會走到這個終點,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程,起點是心理健康,走不好就走到心理疾病,再走下去沒路、沒資源就只剩結束生命。 在大專院校從事相關工作多年,對此不無一些感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自從12月下旬開始,台灣許多法案紛紛轉向,因此各家的支持者也各自表態。我的臉書也因此開始了有了各種評論推播,看了一下發現,有些分享者都是我認識很久的朋友,且他們都轉向了我覺得不太可能會這樣的政治立場,因此讓我開始好奇、回想,到底是他們的人格讓他們變成這樣,還是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轉變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要相信自己有越來越多的金錢可以使用支配,即使是資產達到八位數以上,也同樣會有人擔心自己錢不夠用吧?何況電影戲劇中描述的有錢人模樣,大多都是經過加油添醋或扭曲而成的,無法確切的展現出有錢人平時的心態是怎樣的。因為那種跟劇情無關的部分,自然是不用表現出來,商業上的觀賞價值也
我想,對我而言,進行聽覺過敏共存到現在,也有長一段時間。 因此,我有找到聽覺過敏有利的活用之處。 就是,聽音彈琴。 或許,許多讀者都想不到,這和發揮所長,有什麼關聯。 因此,這只是星爸媽有沒有見到聽覺過敏的優勢。 而部分,沒有這意願的星兒,星爸媽如何協助? 尊重星兒的意願,並以星兒選擇溝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本文帶您深入了解,法院是如何酌定扶養義務的費用、在數個扶養義務人間又應該如何分配扶養費用,如果子女沒有經濟能力再去負擔父母的扶養費用,可以不用付扶養費嗎?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在粉專 愛自己,不阿雜的文字至少累積了50萬字以上,追蹤者越來越多,但女兒看過的並不多,其實寫這些文字除了是自己思緒的整理,也想藉此對獨生女兒說說話,補充平常說不出、沒機會說清楚的想法。 沒有家產等身外物可以留給她,也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可以傳世,只能將自己累積的經驗值和方法,透過文字跟她說……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自從12月下旬開始,台灣許多法案紛紛轉向,因此各家的支持者也各自表態。我的臉書也因此開始了有了各種評論推播,看了一下發現,有些分享者都是我認識很久的朋友,且他們都轉向了我覺得不太可能會這樣的政治立場,因此讓我開始好奇、回想,到底是他們的人格讓他們變成這樣,還是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轉變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要相信自己有越來越多的金錢可以使用支配,即使是資產達到八位數以上,也同樣會有人擔心自己錢不夠用吧?何況電影戲劇中描述的有錢人模樣,大多都是經過加油添醋或扭曲而成的,無法確切的展現出有錢人平時的心態是怎樣的。因為那種跟劇情無關的部分,自然是不用表現出來,商業上的觀賞價值也
我想,對我而言,進行聽覺過敏共存到現在,也有長一段時間。 因此,我有找到聽覺過敏有利的活用之處。 就是,聽音彈琴。 或許,許多讀者都想不到,這和發揮所長,有什麼關聯。 因此,這只是星爸媽有沒有見到聽覺過敏的優勢。 而部分,沒有這意願的星兒,星爸媽如何協助? 尊重星兒的意願,並以星兒選擇溝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本文帶您深入了解,法院是如何酌定扶養義務的費用、在數個扶養義務人間又應該如何分配扶養費用,如果子女沒有經濟能力再去負擔父母的扶養費用,可以不用付扶養費嗎?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在粉專 愛自己,不阿雜的文字至少累積了50萬字以上,追蹤者越來越多,但女兒看過的並不多,其實寫這些文字除了是自己思緒的整理,也想藉此對獨生女兒說說話,補充平常說不出、沒機會說清楚的想法。 沒有家產等身外物可以留給她,也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可以傳世,只能將自己累積的經驗值和方法,透過文字跟她說……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