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精彩的一成不變,電影「我的完美日常」

活出精彩的一成不變,電影「我的完美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論晴天陰天,一早出門時,先吸入一口清晨的空氣,帶著微笑向著天空打招呼。看到這一幕就讓我願意繼續觀賞的電影,預感一定會帶給我新感受。

透過平山先生(役所廣司)的雙眼,就可以感受到他到位的詮釋,劇中對人總是微笑點頭以示禮貌,歲月的痕跡在他臉上表現成穩風格,工作態度做什麼像什麼,偶爾碰到小變化先接受,生活規律又含深度。


主角住在充滿下町風的淺草,房內只有書、音樂卡匣、盆栽、相片最愛的物品,門口的投幣式咖啡機是出發前例行飲品,開車上班的路程中可以看見晴空塔,便是開始放音樂的時刻,使用著卡匣式錄音帶播放70年代的英文老歌(歌單分享於下方),帶著微笑開啟了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


公廁清潔員是他的職業,應該是刻意選擇這份職業,可以避免與人過度社交,認真的少說多做,反倒像自得其樂是種在工作找到自由的感覺。在等待客人使用廁所中,他不是低頭苦等,而是抬頭向上欣賞屋頂波動倒影、樹葉的擺動、流浪者藝術般定格像顆樹,好似『禪的境界,世界在動,但我心靜。』


規律生活中的SOP,床舖折疊相同,毛巾與工作服掛固定位置,玄關長型架置放鑰匙、手機、零錢,動線直覺式完全不浪費時間。下班後,騎著單車到公用澡堂沐浴,固定的攤位晚餐,餐後騎著單車回家,睡前看著書到夢鄉,隔天再重新一樣的模式,臉上依然掛著笑意。休假日,騎著單車到投幣洗衣、沖洗照片、買二手書,不同動線但一致的例行習慣。


離家出走的姪女拜訪他,生澀與安靜的陪伴,一同工作後坐在神社內長凳上午餐,只問一句:「和媽媽吵架啦?」聽完一陣抱怨後,二人靜靜的看向天空,一同使用底片相機記錄當下,心照無聲的陪伴,勝過有聲的話語


最後為何先笑後哭?
笑出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滿足,哭出別人看待自己生活方式的貶低?

片尾曲述盡了主角平山先生對往後生活的想法 Feeling Good.Nina Simone


♪ 歌單(耐聽)

Velvet Underground - Pale Blue Eyes

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PALE BLUE EYES

Redondo Beach · Patti Smith

(SITTIN' ON) THE DOCK OF THE BAY

(WALKIN' THRU THE) SLEEPY CITY

AOI SAKANA (BLUE FISH)

PERFECT DAY

SUNNY AFTERNOON.The Kinks

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BROWN EYED GIRL.Van Morrison

JOPLIN IN CONCERT.Janis Joplin

HORSES. Patti Smith

TRANSFORMER. Lou Reed

THE BEST OF THE ANIMALS.The Animals Phote Mick Rack

Perfect Night in London (Live) 1998.Lou Reed

Feeling Good.Nina Simone

avatar-img
藝鄉人的沙龍
21會員
52內容數
覺察自我、自我對話的空間,探索更理想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藝鄉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英式幽默難得令人捧腹大笑,傻理傻氣的風格,從第一集開始就讓人開懷大笑。 自編自導自演,共三季,每集30分鐘,需要舒壓時,就來看一集放聲大笑。
有種有志難伸的一部英國電影,欣賞女主角沈著冷靜的內心,感受任何時代都倡導閱讀的風氣,體驗住在老屋整理後的書店裡,感受一下英國海邊小鎮偶爾下雨的味道。片中的歌曲也令人著迷,令人想反覆多聽數次。
她總會說:「孩子們,來幫忙擺餐具,讓媽媽有點自己的時間。」 即使是以女性角度為出發點,不分性別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加一匙氯化鈉」,沒錯就是鹽,伊莉莎白相當確實的將化學名詞應用到料理中,反而深受女性觀眾的歡迎,專業做出來的食物極其美味。
劇情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是“仇恨沒有好處”,這句還是機器人口中說出來的,從古至今看到無數戰爭的爆發,現在發達的21世紀也依然有戰爭,這虛構故事反映出令人省思的道理,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會有不同想法,意見不合就打起來了。
欣賞的亮點,法院外,有環保團體抗議,沒有激烈吵鬧聲或砸蛋出場,則以綠色的服裝、舞蹈、發出似森林樹木葉片的呼吸聲,只有無聲勝有聲,彷彿象徵著地球無聲的抗議。
東京建築設計讓人難以移開視線,會令人想停駐腳步,捧著一杯咖啡一邊欣賞,拍下來的照片在翻閱時,更會停下手邊工作忘情回憶。 在搜尋東京相關旅行資訊時,無意間發現這部獨特內涵的日劇,便記錄下來以便日後慢步朝聖。 在社群認識的師徒二人關係,相約到現場搭配專人解說,與二人有共鳴的討論,幫助我們了解建築後的故事
英式幽默難得令人捧腹大笑,傻理傻氣的風格,從第一集開始就讓人開懷大笑。 自編自導自演,共三季,每集30分鐘,需要舒壓時,就來看一集放聲大笑。
有種有志難伸的一部英國電影,欣賞女主角沈著冷靜的內心,感受任何時代都倡導閱讀的風氣,體驗住在老屋整理後的書店裡,感受一下英國海邊小鎮偶爾下雨的味道。片中的歌曲也令人著迷,令人想反覆多聽數次。
她總會說:「孩子們,來幫忙擺餐具,讓媽媽有點自己的時間。」 即使是以女性角度為出發點,不分性別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加一匙氯化鈉」,沒錯就是鹽,伊莉莎白相當確實的將化學名詞應用到料理中,反而深受女性觀眾的歡迎,專業做出來的食物極其美味。
劇情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是“仇恨沒有好處”,這句還是機器人口中說出來的,從古至今看到無數戰爭的爆發,現在發達的21世紀也依然有戰爭,這虛構故事反映出令人省思的道理,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會有不同想法,意見不合就打起來了。
欣賞的亮點,法院外,有環保團體抗議,沒有激烈吵鬧聲或砸蛋出場,則以綠色的服裝、舞蹈、發出似森林樹木葉片的呼吸聲,只有無聲勝有聲,彷彿象徵著地球無聲的抗議。
東京建築設計讓人難以移開視線,會令人想停駐腳步,捧著一杯咖啡一邊欣賞,拍下來的照片在翻閱時,更會停下手邊工作忘情回憶。 在搜尋東京相關旅行資訊時,無意間發現這部獨特內涵的日劇,便記錄下來以便日後慢步朝聖。 在社群認識的師徒二人關係,相約到現場搭配專人解說,與二人有共鳴的討論,幫助我們了解建築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