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大選於上週六正式落幕。面對最終的選舉結果,可以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在這次選舉之後,各黨也紛紛展開各種的檢討並和選民對話。而這段時間受到許多人注目的,即是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先生錄給支持者的影片《給小草的一封信》。影片內容除了向支持者表達感謝以外,還將此次選舉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支持者不夠熱絡、投票率太低,將自己的失敗歸罪於選民。接著就開始批評台灣的選舉、開票制度「太過落伍」,應該要增加「不在籍投票」「網路、電子投票」。
先不討論阿北檢討其支持者的態度,讓我們先來討論不在籍投票和網路、電子投票。所謂「不在籍投票」是指為了選民因故而無法到投票所現場行使投票之權利時,提供其他行使投票權的途徑。而「電子投票」是由政府或獨立選舉當局的代表(例如位於投票站的電子投票機)進行實際監督;或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遠程電子投票(也稱為「i投票」),選民從任何地點以電子方式向選舉當局提交投票。雖然這些舉措看起來是解決了有些人因為工作、居住等各種原因無法到投票所現場投票的問題,看上去也可能可以解決投票排隊的問題,也可以減少開票、計票所需要的時間和人力,但是同時也存在了許多的風險,例如:
- 可能有不法人士篡改程式,導致開票結果不正確。同時引起選舉舞弊的爭議。
- 無法或難以留存實體證明,有爭議時也難以請公正人士重新驗票。(有些電子投票也可能印出紙本以便辨別)
- 非現場投票者,投票人易受他人監視控制,失去一人一票的公平性。
- 連線投票的確認身份也等於可能失去匿名性。
- 監票困難。
- 造價昂貴。
- 選民思考要投給誰的時間較短。
- 選民選前若未研究議題,現場投的時間依然沒縮短。
目前現階段台灣民主所面對最大的威脅就是中共的介入,除了外在的武力威嚇以外,還有在網路上散播的各種假消息。另外,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就曾經在電子投票、投票機和所謂郵寄選票上上引發了選舉舞弊的爭議。外傳俄羅斯、中國、委內瑞拉等國皆有利用駭客介入投票系統,企圖改變選舉結果,雖然該項消息並未證實,但是我們卻不得不認為電子投票的技術確實有遭人介入竄改選舉結果的風險。若我們真的採用了這樣的技術,難免台灣不會發生同樣被介入民主選舉的問題,尤其中共正天天虎視眈眈地要摧毀台灣的民主制度,我們若進行所謂的電子投票,難免不是為中共的介入開了一道後門。所以也就形成了筆者所下的標題:不是我們不做,是我們現階段不能做啊!

新北市議員卓冠廷先生整理了一份表格,上頭列出了世界上有好些國家放棄了電子投票,改回使用紙本投票。大部分都是因為保安、技術和法律的問題。而面對著威脅全球民主制度的中國共產政權,站在民主防線第一線的我們,勢必要更加小心審慎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提升選民的投票意願、增加投票的便利性,同時又能夠防止中共趁虛而入,以破壞民主選舉結果。我想這是將來政府、國會和選民所必須共同思考的嚴肅課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