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是世間的一顆苦瓜:歐娜的《從苦瓜熬成哈密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監考三天大學學測,利用空檔看完這本生活雜記,也是一本療癒心靈的書。

一開始知道歐娜是因為她跟劭中的podcast節目《愚樂百昏百》,印象中好像是第二還第三集開始聽,慢慢收聽之後是覺得有點回到當年《娛樂百分百》的感覺,於是很常在開車去學校或睡前固定聽一個小時。後來才接觸《紫砂歐娜》的節目,但其實歐娜的個人podcast節目很早就開始播了,所以有很多資訊應該在她跟劭中分別的節目才聽得到。(好像拼圖遊戲)

這本書主要分成兩件事情:幕後工作與生活。歐娜曾經是《康熙來了》(台灣)跟《姐姐好餓》(中國)的幕後工作人員,光是講出《康熙來了》也許就有很多人羨慕,畢竟是當年最紅的談話性節目,覺得她一定認識很多明星,或跟康永熙娣很好之類的,但實際工作完全相反。除了挨罵以外,新人時期就睡在公司(甚至在廁所過夜),還得無止盡的加班跟低新,每次在podcast重聽到這些經歷,都會覺得這樣的工作環境實在沒辦法留住人才。但每份工作都有好與壞,憑藉熱情才能讓工作穩定跟長久,過去工作累積的人脈與人氣,對於現在做podcaster也有所幫助。

另一個主題是生活,主要圍繞在減重上面。關注歐娜的人應該都知道她在一年裡瘦了超過40公斤,學生時代每個班級裡面一定都至少有一位胖胖女孩,她們時常會成為焦點,但永遠都是因為她們的體型。現在我任教的班級也有一個體型比較壯碩的女生,班上的男同學很喜歡模仿她走路,或直接說她是大象等等。個性開朗的人也許覺得開個玩笑或取個綽號無傷大雅,很多時候這些笑話會成為自卑的種子,紮根在她們的心中。或許是學期末累積的壓力全都釋放出來,那個女學生突然說男生都言語霸凌她,已經不想來上課了。隔天雖然還是跟同學們有說有笑,但內心是否已經出現傷痕,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無論社會再怎麼進步,隱形歧視都還會存在於生活當中,書裡面提到的「搭電梯」就是很常見的場景,甚至搭乘遊樂園的設施都會引來注目。

從書名就很有趣,《從苦瓜熬成哈密瓜》,記得《愚樂百昏百》有一集podcast歐娜閒聊到用chatGPT生成書名這件事情。無論是書名或內容,其實都像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總會遭遇各種不如意的事,但如何撐過這段艱難的時期,讓自己蛻變成更好的人,就在於心態如何調整吧。

avatar-img
47會員
199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起石頭屋,去過馬祖的人應該都會想到芹壁村,依著山堆疊的石頭,搭配蔚藍的海天一色,被譽為像愛琴海一樣美。劉枝蓮的《潮間》深入繁瑣的日常,去除美麗的幻想。
總共六個短篇故事,分屬不同的感官饗宴,包括追尋純粹母愛的〈戀母記〉、恍若宮廷百味佳餚的〈美食俱樂部〉、與寄生與吞噬肉身的〈人面疽〉。
張國立再度推出結合宗教、科學與傳統的小說《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總共分為四部分:〈新高口駅的失蹤案〉、〈五營將軍的奮戰〉、〈消失的太歲殷元帥〉、〈陳永華的封印〉。藉由11歲的小男孩林旻求失蹤三天,原本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卻遭遇列車故障而移動到阿里山鐵道,再串聯過去三件相似情況的男孩失蹤案。
劉以鬯曾說:「我無意寫歷史小說,卻有意給香港歷史加一個註釋。」在《寺內》這部中短篇小說精選當中,作者旁徵博引地將經典疊加在香港這塊土地上。例如〈寺內〉參照王實甫的《西廂記》、〈除夕〉書寫曹雪芹的寫作心境、〈蜘蛛精〉將唐僧的情慾表面化。
不知為何,讀這本書的時候想起林宥嘉唱的《殘酷月光》:「可沒有夢想,何必遠方」,遠方乘載著人們的嚮往、美好的幻想、甚至功成名就的地方。牧羊女說當年的金門沒有遠方,也許是生活猶如被困在153平方公里的島嶼、也許是風雨雲霧鎖著金門而不見遠方。無論如何,看似貧瘠的土地依舊滋養著人民,開出美麗的花。
一直以為裸比是專職的內褲廠商,沒想到居然還是PTT Marvel版的名人,甚至出了一本腦洞大開的故事集。書裡荒謬的程度讓我不禁在想:「這個人平常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說起石頭屋,去過馬祖的人應該都會想到芹壁村,依著山堆疊的石頭,搭配蔚藍的海天一色,被譽為像愛琴海一樣美。劉枝蓮的《潮間》深入繁瑣的日常,去除美麗的幻想。
總共六個短篇故事,分屬不同的感官饗宴,包括追尋純粹母愛的〈戀母記〉、恍若宮廷百味佳餚的〈美食俱樂部〉、與寄生與吞噬肉身的〈人面疽〉。
張國立再度推出結合宗教、科學與傳統的小說《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總共分為四部分:〈新高口駅的失蹤案〉、〈五營將軍的奮戰〉、〈消失的太歲殷元帥〉、〈陳永華的封印〉。藉由11歲的小男孩林旻求失蹤三天,原本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卻遭遇列車故障而移動到阿里山鐵道,再串聯過去三件相似情況的男孩失蹤案。
劉以鬯曾說:「我無意寫歷史小說,卻有意給香港歷史加一個註釋。」在《寺內》這部中短篇小說精選當中,作者旁徵博引地將經典疊加在香港這塊土地上。例如〈寺內〉參照王實甫的《西廂記》、〈除夕〉書寫曹雪芹的寫作心境、〈蜘蛛精〉將唐僧的情慾表面化。
不知為何,讀這本書的時候想起林宥嘉唱的《殘酷月光》:「可沒有夢想,何必遠方」,遠方乘載著人們的嚮往、美好的幻想、甚至功成名就的地方。牧羊女說當年的金門沒有遠方,也許是生活猶如被困在153平方公里的島嶼、也許是風雨雲霧鎖著金門而不見遠方。無論如何,看似貧瘠的土地依舊滋養著人民,開出美麗的花。
一直以為裸比是專職的內褲廠商,沒想到居然還是PTT Marvel版的名人,甚至出了一本腦洞大開的故事集。書裡荒謬的程度讓我不禁在想:「這個人平常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原本還在愁上半年除了《春色寄情人》外沒有一部可以給到4星的好陸劇,結果這樣的好劇3月初就低調出現了,跟《春色寄情人》一樣出自騰訊的螢火單元,關乎生死、關乎絕症,以漸凍症病患的視角講述親情、友情、愛情的陪伴過程,難以想像上半年最好的陸劇竟然是聲量最低的絕症劇
Thumbnail
台灣Podcast市場迎來新熱潮,各式中文Podcast節目層出不窮,讓通勤變得更有趣!《青春愛消遣》以搞笑閒聊風格吸引聽眾,《馬克信箱》分享人生故事,《Dada阿姨說故事》溫馨動人。還有知名YouTuber呱吉的《呱吉電台》,觀察人生、訪談名人。這些節目帶給你豐富多樣的收聽體驗,快來一探究竟!
Thumbnail
後來開始喜歡聽Podcast,起源或許要追溯至過往國高中聽廣播的習慣,不管做任何事情,旁邊總有個聲音陪伴,即使陌生素不相識,卻又近在眼前── 這種距離的美感。 《一個路人經過》是兩位音樂人-宇宙人小玉 ╳ 白安聯手打造的Podcast節目,其實不怎麼聊音樂,反而生活居多,個人也較偏好雜談類型的
Thumbnail
獻上久違的二月份新曲推薦!包含阿跨面, 黃玠, wann, JOYCE 就以斯, 楊子平 ᏟᎪsᏢᎬᏒ, 好日HoNi, Layton Wu等新單曲。
Thumbnail
我是要跟大家說,我開始錄製Podcast啦! 請把我當成一個愛吃的朋友,一起跟我回憶吃飯的美好moment!
妳走後,過去和妳的曾經,都將是我痛苦的記憶~!
Thumbnail
我把的波特萊爾和策蘭擱在一邊,選擇先閱讀曼旎新出版的詩集。她運用的配色是藕紫色偏淡粉紅,內頁是深些許的紫,書腰的綠搭起來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少女感,回想起第一次閱讀她的作品有一種淡淡的傷感透過文字輕掐著心臟,像春天的第一場雨,又像童年時死掉的金魚,養活讀者同時亦把自己鑲嵌進另一個空間。
Thumbnail
 一開始知道歐娜是因為她跟劭中的podcast節目《愚樂百昏百》,印象中好像是第二還第三集開始聽,慢慢收聽之後是覺得有點回到當年《娛樂百分百》的感覺,於是很常在開車去學校或睡前固定聽一個小時。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原本還在愁上半年除了《春色寄情人》外沒有一部可以給到4星的好陸劇,結果這樣的好劇3月初就低調出現了,跟《春色寄情人》一樣出自騰訊的螢火單元,關乎生死、關乎絕症,以漸凍症病患的視角講述親情、友情、愛情的陪伴過程,難以想像上半年最好的陸劇竟然是聲量最低的絕症劇
Thumbnail
台灣Podcast市場迎來新熱潮,各式中文Podcast節目層出不窮,讓通勤變得更有趣!《青春愛消遣》以搞笑閒聊風格吸引聽眾,《馬克信箱》分享人生故事,《Dada阿姨說故事》溫馨動人。還有知名YouTuber呱吉的《呱吉電台》,觀察人生、訪談名人。這些節目帶給你豐富多樣的收聽體驗,快來一探究竟!
Thumbnail
後來開始喜歡聽Podcast,起源或許要追溯至過往國高中聽廣播的習慣,不管做任何事情,旁邊總有個聲音陪伴,即使陌生素不相識,卻又近在眼前── 這種距離的美感。 《一個路人經過》是兩位音樂人-宇宙人小玉 ╳ 白安聯手打造的Podcast節目,其實不怎麼聊音樂,反而生活居多,個人也較偏好雜談類型的
Thumbnail
獻上久違的二月份新曲推薦!包含阿跨面, 黃玠, wann, JOYCE 就以斯, 楊子平 ᏟᎪsᏢᎬᏒ, 好日HoNi, Layton Wu等新單曲。
Thumbnail
我是要跟大家說,我開始錄製Podcast啦! 請把我當成一個愛吃的朋友,一起跟我回憶吃飯的美好moment!
妳走後,過去和妳的曾經,都將是我痛苦的記憶~!
Thumbnail
我把的波特萊爾和策蘭擱在一邊,選擇先閱讀曼旎新出版的詩集。她運用的配色是藕紫色偏淡粉紅,內頁是深些許的紫,書腰的綠搭起來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少女感,回想起第一次閱讀她的作品有一種淡淡的傷感透過文字輕掐著心臟,像春天的第一場雨,又像童年時死掉的金魚,養活讀者同時亦把自己鑲嵌進另一個空間。
Thumbnail
 一開始知道歐娜是因為她跟劭中的podcast節目《愚樂百昏百》,印象中好像是第二還第三集開始聽,慢慢收聽之後是覺得有點回到當年《娛樂百分百》的感覺,於是很常在開車去學校或睡前固定聽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