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這世界的底牌-五件你該知道的事

2024/01/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我們在社會打滾一段時間,漸漸感到學校所學無法完整支撐現在的所經歷的事物時,像是個不穩的桌腳隨時會搖搖欲墜。無法得知這世界是何種樣貌,在被打磨得遍體麟傷前我們該如何事先防範?

raw-image



學習, 擁有智慧
最終的勝利,常常是時間的勝利,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選擇的智慧→定力的智慧→博弈的智慧

選擇的智慧(第一層)

我們一生是由選擇所串起的軌跡,彎曲直線各有所異。勇氣的選擇,那也是放棄的價值,是屬於自己的承擔。

定力的智慧(第二層)

不只是一時一刻,而是更加長遠的長期主義。

博弈的智慧(第三層)

怎麼博弈?靠心智與策略。你用怎樣的心態去對待自己與他人,我們是獨立個體,更是社會的一份子,一報還一報,保持著鋒芒的善良;以眼還眼,對世俗的叵測投以白眼,又需與世浮沉。

用動態眼光看問題 你會慢慢體會到,努力需要很長時間才會得到認可

你的努力得累積一段時間才會變成你的能力;

而你的能力得累積一段時間才會變成你的成績;

你的成績得累積一段時間才會變成別人對你的賞識。

每一階段都需要積累,你的眼界需要放遠,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眼前的絆腳石而感到喪志,而積分還是再前進只是你尚未立即察覺。像是我們很容易看到他人成功的光彩一面,卻無法輕易得知他人背後所付出數十年的血汗史,對自己存許一些耐心。


保有好奇心

想必這是大家滾瓜爛熟的諫言了吧,但真的要知行合一筆記是何其難,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已成為習慣,大腦讓我們省去思考的環節變成習慣得以去處理其他像是工作上其他重大事件。對正確答案有所存疑,也就代表好奇心。跳脫既有框架,帶來更自由的發想,AHA其實有時候會因為一些突發奇想而被身旁的人打槍,這件事讓我消沉一陣子,後來漸漸意識到這就是我的一部分,不須因為他人否定而要消滅,在每天經過的道路上感受街邊樹林的四季,在內心起的波瀾與興奮那是別人所無法得知的,最值得信賴的人是自己,所以相信自己很重要。


筆記知行合一

同時掌握 What 、Why、 How(可以描述一建的三個角度)

只有What ,沒有Why ,就沒有動力;沒有How,就只是雞湯。

What Why How 黃金三問,缺一不可。工作、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套用,也可以更全面的去追根究柢自己的想法。

例:What ->我該不該辭職?

Why -> 我為何要辭職?

How ->辭職後我該以何維生?

三件一生不斷學習的事
用腦學知識、用手學習技能、用心學習態度。

知識

知識就是已經被發現和證明的規律,而它是有適用邊界的,甚至有保值期。

每個最有知識的時刻就是升大學考試的前一天,但考完隔天那些知識可能已經掉了一大半。現在在不同領與工作的我們都需要不同的知識去支撐我們的工作或專業,這是與時俱進,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你所認為的我知道,早已變幻萬千。

技能

你以為你知道,但如果你沒做過就永遠不會真的知道的事情。身體力行,終比紙上書本中來的深刻。

態度

態度是你心的選擇,用怎樣的有色眼鏡看待這個世界,這大概是最難學的部分,也是占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態度能帶來不同的影響。

把知識學以致用,把技能練成藝術,那麼你用心相信的東西就一定會實現


職場上的邊界感

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它在他的範圍內做事,如果要跨越邊界,就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初來乍到的我們很容易在老闆、主管面前忍不住發表意見,但時機或是說話方式拿捏總是不合適。當上級要做一些作業更動時,實行的人對於臨時變動總是有些許看法是可以表達,但像要去干涉這樣的指令時,那就是越界了。不為否認而否認,這是我們很重要的課題,深思熟慮後再去說明自己的想法。

起初《底層邏輯》是一次在聽podcast 聽到主持多次提到劉潤作者,後來才得知是底層基礎的作者,這本書值得細細琢磨,很多思考框架建立,從學校畢業後不是學習的終點,是自主學習的起點。

⚫▌❰資料來源&參考好書推薦❱▐⚫

底層邏輯1+2 (蝦皮)

5會員
16內容數
AHA是一位渴望擁有一份事業的夢想者,透過閱讀將所吸收的知識和思考轉化為文字。在平凡的工作日裡,自我成長之路正蓄勢待發。將所經歷的生活與寫下的提案相融合,願與同樣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屬於自己星空的你分享這份心路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