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媳婦身分的台北除夕

2024/01/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一年在婆家過除夕。中午,公公準備了牲禮。

先在農園祭祖,點香之後,公公一邊稟告先人、一邊答謝祖先的照顧,等待燒金紙時,聽了一段長輩描述郭子儀當初如何如何,然後郭氏後代如何跟著鄭成功來到台灣、胼手胝足地辛勤開墾,然後從現在的平等里來到頂山種茶、種稻(日據時代,此地土質氣候經調查,最合適種稻與茶,所以台灣的茶,最早是陽明山開始的喔)、挖煤礦(是啊,從小台北長大的我也好驚訝,

第一次聽聞:古時候的明德樂園附近,就是煤礦坑,公公說起小時候的運煤軌道車運作,活靈活現啊,但我此刻記憶中,只有中國大陸產煤省份...),然後先人每日往來平等與頂山兩地太耗時,便決定在頂山落腳。

起初,從林地上的小工寮開始,竹子如何剖、如何築泥牆,泥巴地又如何演變,叔叔還示範起Y型扁擔的挑石法,瘦瘦的身形、大大的手掌與粗大的指間關節,充滿說服力,數年時間、就地取材在山區挑石、打石,蓋成現今的三合院石頭厝。

這屋子,完工時,恰巧是雞年,整整一甲子前,丁酉年的桂月。[後記]2017 年在農民曆中是丁酉年,酉代表雞(鳳凰),丁代表火,因此我們可以說 2017 年就是火鳳凰年。

"查甫祖當年還買了相機,紀錄這些過程,洗成大相片,掛在大廳,

查某祖一直唸他:洗一張照片貴森森,不如把錢拿去買肉給孩子吃。"

"那時,一天的工資是14塊,查甫祖很新潮,

花了兩千元買了一台收音機,也是被查某祖一直唸"。

好好聽的故事,可惜要下山了。晚上回到市區,吃團圓飯。

公公是退休總舖師、婆婆是總舖師之妻,廚房的事,我完全外行,也許還加上大腹便便的現狀,首次在別人家過年的我,還是維持一向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女兒樣態、着實不典型媳婦模樣,我有自知之明,不擅長的事,我實在無法假會,越幫越忙,還是算了。

照片這一桌都是婆婆傑作。

raw-image

第一次吃到好完整的魚翅,原來是公公珍藏的辦桌材料,一般來說,一鍋湯只放三片,但婆婆下重本,放了七、八片,雖然好吃,但餐桌上也說,以後不要再買嘍~

雖然我的任務只是負責吃,唯獨婆婆記起我先前做的牛肉派(畫面左上角),便買好材料,囑咐我做些冷凍起來,讓外派的小叔帶走,這大概是我今天對這頓團圓飯的唯一、很小的貢獻。

看了幾篇年節媳婦文,有令人難以想像的、有令人認同的、也有從男生或婆婆角度持平分析的,雖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是生在此一不太傳統又號稱現代的女性朋友們,至少可以做的是自在表達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之處,盡量做自己可以且願意做的,別委屈自己、更別為難他人。

媳婦,也是人家的女兒,也許從我們這一代可以開始想想:如何在過年期間,減少為了傳統而衍生的怨怒,讓過年就像一般日子一樣,平常心、做自己,不要再用嫁娶關係來框架女性的行為。

寫於2017年1月28日

18會員
93內容數
台北,有個外送到不了的地方。最近的便利商店要開車三十分鐘,每一餐幾乎都是自煮,學習在煮不停的廚房中、苦中作樂。自煮生活有其樂趣,多工作業時卻很疲倦。紀錄都市人移居山區的點點滴滴,新鮮有趣的、酸甜苦辣的種種。一邊探索飲食的意義,供給身體必需的熱量、營養,一邊思考從種植到餐桌所花的力氣、還有:高倍速時代如何讓心靜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