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公職者被保險業務員推銷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你該注意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公職放榜之後,初任公職者一定會有很多親戚朋友(同學、以前同事、嬸嬸、阿姨、姑姑…之類的)在做保險業務,會以請你吃飯名義,實際上要你買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我不是說這個東西不好不能買,而是你在買之前要評估自己在近3~6年內會不會有大額度的支出,例如:買房、買車、或是結婚、出國唸書…之類的。

 

一旦儲蓄險、投資型保單簽下去,萬一在6年之內想要贖回來,會被扣大筆的手續費,非常的得不償失,除非你在6年內都不會用到錢。

 

通常保險業務員都會叫你買美金(儲蓄險、投資型)保單,表面上會用你買美金最划算的話術來包裝,實際上是他賣美金保單抽的傭金比較高。

 

為何我說你在買儲蓄險、投資型保單前要三思呢?

 

理由如下:

理由1.  要把「通貨膨脹」算進去,我從行政院主計總處網路上查詢到的資料,台灣近5年(2018-2022)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1.5%。

 

通常保單為6年期,也就是6年的通膨為1.5*6 = 9%,你必須買高於9%的金融商品才不會被通膨吃掉。

 

理由2.  6年期的儲蓄險、投資型保單(通常宣告利率為2~3.5%,看是買台幣、澳幣還是美金,保險業務阿姨通常會叫你買美金,因為買美金保單保險業務阿姨賺的傭金比較高),6年下來的利息趕得上通貨膨脹嗎?(1.5%*6=9%)

 

3.  如果不懂得投資理財,買保單還是比只有存在銀行好(活存利率約0.7%),且存款金額過大,銀行可能會調降利率。

 

我自己的薪資戶曾經高達7位數,但一年只給我不到1000塊台幣的利息,我就是在看到這個利息之後決定要好好學習投資理財的知識。感謝這個低利率,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總結就是,若6年內有大筆支出的規劃,買儲蓄險、投資型保單請三思。


保險業務阿姨請吃飯講保險的示意圖

保險業務阿姨請吃飯講保險的示意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柳靖
90會員
264內容數
《柳靖的國考驛站》Podcast 主持人/執行製作, 著有:《關於公職~你不知道的那些事》、《關於國考~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 聯繫:kkposthouse@gmail.com
柳靖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出書後, 我最愛做的一件事—— 跑去書店偷看自己的書。 假裝自己只是路人,隨便逛逛。 但其實,眼睛早就偷偷瞄新書區: 我的書在不在? 放的位置夠不夠顯眼? 有沒有人在翻? 有沒有人帶去結帳? 有一次,甚至站在旁邊裝作在看別的書, 心裡卻狂OS: 翻啊翻啊,拜託翻久一點…
Thumbnail
2025/04/27
出書後, 我最愛做的一件事—— 跑去書店偷看自己的書。 假裝自己只是路人,隨便逛逛。 但其實,眼睛早就偷偷瞄新書區: 我的書在不在? 放的位置夠不夠顯眼? 有沒有人在翻? 有沒有人帶去結帳? 有一次,甚至站在旁邊裝作在看別的書, 心裡卻狂OS: 翻啊翻啊,拜託翻久一點…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探討選擇人生伴侶的重要性,作者分享自身經歷,並提出三點選擇伴侶的建議:觀察伴侶如何處理逆境、是否願意一起成長,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作者強調選擇能並肩同行、共同面對現實生活挑戰的伴侶,遠比追求浪漫重要。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探討選擇人生伴侶的重要性,作者分享自身經歷,並提出三點選擇伴侶的建議:觀察伴侶如何處理逆境、是否願意一起成長,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作者強調選擇能並肩同行、共同面對現實生活挑戰的伴侶,遠比追求浪漫重要。
Thumbnail
2025/04/02
這本書我寫了將近10個月, 其實早在(2024)去年10月底就已經全部交稿。   只是中間因為一些編務調整與內容改版,延宕了幾個月, 但——好事多磨吧,終於它出版了!   我曾經因為不甘心在工地被欺負,想考勞動檢查員,走上考公職這條路,也不甘心被貼上「這樣的家庭背景不可能有出息」的標籤。
2025/04/02
這本書我寫了將近10個月, 其實早在(2024)去年10月底就已經全部交稿。   只是中間因為一些編務調整與內容改版,延宕了幾個月, 但——好事多磨吧,終於它出版了!   我曾經因為不甘心在工地被欺負,想考勞動檢查員,走上考公職這條路,也不甘心被貼上「這樣的家庭背景不可能有出息」的標籤。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規避風險是必要的,不只是投資上的風險,還有身體健康狀況也是一種風險,任何一種嚴重的疾病都很可能會造成你的收入中斷,或減少你每年可以投資的金額。 而在所有保險類別中,最容易第一個被想到的就是死亡理賠型的保險,有分為意外險與壽險,所謂的意外險指的是,當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意外所
Thumbnail
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規避風險是必要的,不只是投資上的風險,還有身體健康狀況也是一種風險,任何一種嚴重的疾病都很可能會造成你的收入中斷,或減少你每年可以投資的金額。 而在所有保險類別中,最容易第一個被想到的就是死亡理賠型的保險,有分為意外險與壽險,所謂的意外險指的是,當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意外所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宥爸~ 保險算是人生中一種很重要的資產配置 但是常常聽到的投資型保單 到底可不可以買呢??? 今天宥爸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投資型保單到底值不值得買 宥爸在年輕的時候買過一張20年期變額投資型保單 一開始還很正常 後來我發現這張不只要繳20年 而是帳戶裡面必須要有錢 扣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宥爸~ 保險算是人生中一種很重要的資產配置 但是常常聽到的投資型保單 到底可不可以買呢??? 今天宥爸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投資型保單到底值不值得買 宥爸在年輕的時候買過一張20年期變額投資型保單 一開始還很正常 後來我發現這張不只要繳20年 而是帳戶裡面必須要有錢 扣
Thumbnail
如果您問我,什麼是建立財富和達成人生目標最重要的一步?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 保險。 許多人將保險視為一種必要的負擔,但事實上,它是實現財務安全和長遠規劃的基石。適當的保險規劃不僅可以保護您和家人免受意外事故或疾病的影響,更能成為您財富管理的重要一環。 只有當我們擁有充足的保障,才能真正專注於實
Thumbnail
如果您問我,什麼是建立財富和達成人生目標最重要的一步?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 保險。 許多人將保險視為一種必要的負擔,但事實上,它是實現財務安全和長遠規劃的基石。適當的保險規劃不僅可以保護您和家人免受意外事故或疾病的影響,更能成為您財富管理的重要一環。 只有當我們擁有充足的保障,才能真正專注於實
Thumbnail
在人生中面臨各種未知風險時,保險是一種重要的退路。然而,保險的選擇需要仔細考慮,不要因一時衝動而買下貴重的保單。文章提醒了人們不要花太多錢在保險上,保障、保費、理財的個別重要性需要分清楚,選擇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這樣的選擇能夠真正轉嫁人生中的各種未知風險。
Thumbnail
在人生中面臨各種未知風險時,保險是一種重要的退路。然而,保險的選擇需要仔細考慮,不要因一時衝動而買下貴重的保單。文章提醒了人們不要花太多錢在保險上,保障、保費、理財的個別重要性需要分清楚,選擇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這樣的選擇能夠真正轉嫁人生中的各種未知風險。
Thumbnail
近期的討論00939後,我覺得也該告一段落了,所以該來分享之前的心得文章,我覺得在投資ETF之前的年輕時代裡面,我相信保險也是一個大家不陌生的投資物品,那我就把我的人生經驗分享給大家,關於我自己得保險故事
Thumbnail
近期的討論00939後,我覺得也該告一段落了,所以該來分享之前的心得文章,我覺得在投資ETF之前的年輕時代裡面,我相信保險也是一個大家不陌生的投資物品,那我就把我的人生經驗分享給大家,關於我自己得保險故事
Thumbnail
有一本書提到,保險公司好比是我們個人,而保險公司有很多保戶,有的年輕、有的老、有的健康、有的身體不好、有的從事稍危險的工作、有的家管,而將這些形形色色的保戶,比擬成我們個人同時買了很多公司的股票。
Thumbnail
有一本書提到,保險公司好比是我們個人,而保險公司有很多保戶,有的年輕、有的老、有的健康、有的身體不好、有的從事稍危險的工作、有的家管,而將這些形形色色的保戶,比擬成我們個人同時買了很多公司的股票。
Thumbnail
我在十幾年前決定要好好規劃保險之前,我是很不喜歡保險的,因為我認為那是一筆花費,而我更想把手上有限的資金用來做投資,幫自己賺更多錢,保險費多花1萬,我可以用在投資的資金就少1萬,所以我的第一張保單就是買投資型保單,我也分享過我那張投資型保單的結果。 後來我被我的保險專員一段話說服,他說
Thumbnail
我在十幾年前決定要好好規劃保險之前,我是很不喜歡保險的,因為我認為那是一筆花費,而我更想把手上有限的資金用來做投資,幫自己賺更多錢,保險費多花1萬,我可以用在投資的資金就少1萬,所以我的第一張保單就是買投資型保單,我也分享過我那張投資型保單的結果。 後來我被我的保險專員一段話說服,他說
Thumbnail
公職放榜之後,初任公職者一定會有很多親戚朋友(同學、以前同事、嬸嬸、阿姨、姑姑…之類的)在做保險業務,會以請你吃飯名義,實際上要你買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我不是說這個東西不好不能買,而是你在買之前要評估自己在近3~6年內會不會有大額度的支出,例如:買房、買車、或是結婚、出國唸書…之類的。   一旦
Thumbnail
公職放榜之後,初任公職者一定會有很多親戚朋友(同學、以前同事、嬸嬸、阿姨、姑姑…之類的)在做保險業務,會以請你吃飯名義,實際上要你買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我不是說這個東西不好不能買,而是你在買之前要評估自己在近3~6年內會不會有大額度的支出,例如:買房、買車、或是結婚、出國唸書…之類的。   一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