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筆記|《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事實的寒意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片2/23才在臺灣上映,本文姓名均是暫時音譯,屆時將以臺灣片商為主)

即便從第一個鏡頭就顯露編劇/導演的縝密敘事性格,《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的開場戲並不吸引我。或許部分是源於當代創作者對他者世界的謹慎,體感上覺得近年看到越來越多是關於創作者的故事:作家、編劇、導演、畫家、攝影師、音樂家等等的生命成為焦點,並在其中以反身、後設的方式探究「創作」這項古老手工藝的幽微之處。然而若沒有挖到一定深意或新意,我總過敏於一再看到(即將成為的)藝術家們(顯得)便宜行事的自呢自喃或傷懷,更不用說設定在當代的故事裡,從事藝術志業總是一種難以負擔的奢侈。因此第一場戲當女主角桑德拉(Sandra)和女學生柔伊(Zoé)訪談她和丈夫的創作,並若有似無的提及現實與虛構,明白昭示本片的重要主題,我沒有特別覺得有趣,而是有一種「啊又是一個必須以教書維持生計的當代創作者」的感覺。然而《墜惡真相》偏偏用紮實的編劇和影像構成證明,它兩個半小時的片長確然有其可看性和野心,並巧妙地運用懸疑和曖昧將人勾入乍看不複雜的劇情裡。

如同片名所揭示的,《墜惡真相》故事從桑德拉的丈夫薩姆爾(Samuel)在訪談當天稍晚的離奇墜樓死亡啟動,按時序攤展事件發生後,作為最大嫌疑人的桑德拉如何和律師文森(Vincent)為逮捕及審判做準備,並在後半段綿長的法庭戲中證明自己的清白。整個過程中,觀眾像是陪審團一般(雖然法國看起來並沒有這樣的制度),看不清楚事情的全貌:沒有任何片段展示事件發生前的場景,沒有任何角色能卸下防衛向他人訴說秘密的時間。觀眾得到的,僅僅是事件後角色們的重述與重演——事實上,片中最滑稽的一幕莫過於兩方專家在法庭上分別以數位模擬和實體模型推演丈夫墜樓的血跡是如何產生,完全展現導演穩當節奏中的冷調幽默——故事亦不著墨配角群與主角無涉的戲,完全集中夫妻和兒子丹尼爾(Daniel)三角張力的暗潮洶湧。蠻可以理解編導上對配角的安排,不過觀看的過程中,還是會稍稍期待部分配角能顯露多一點不同的面向。

我想本片之所以能夠單靠女主角的審判經營近150分鐘的戲劇張力,是因為隨著不同的說詞和證據在每一場戲被提出,觀眾也不斷竄改心中寫定的答案:到底桑德拉有沒有殺人?例如觀眾先看到她和兒子在屍體旁流淚等待警察的畫面,感受到她真摯的心痛而不疑有他;然而下一場當律師文森詢問她手上的瘀青怎麼發生,她那些明顯編造的謊言又使觀眾懷疑她是否有參與罪行。本片編劇的出色之處即在於經營能使觀眾不斷變換立場的曖昧,同時兼顧新資訊的提供和戲劇張力。

同樣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是主觀鏡頭的使用。在丹尼爾第一次對警方/檢方說明時,銀幕上先呈現手持攝影機看到的畫面,然後才是他正在被訊問的定場鏡頭。類似的橋段發生在故事後段,桑德拉在文森的陪同下排練她如何說明對丈夫的看法。我們先是看到鏡頭中的桑德拉表演,然後才是她正在被拍攝,正在不斷調整語氣、態度、說詞的現場。我們總慣於將前者視為虛構,而後者視為真實,然而如同文森一再強調的,事件真相是什麼在法庭上並不重要,重點是事件如何被呈現——桑德拉對丈夫的真實看法在排練中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呈現了什麼。理應代表客觀的錄影實際上是將主觀想法包裝成事實的工具,這個想法隨著故事漣漪到電影鏡頭本身,挑戰觀眾對敘事的信任:我們如何確知現在角色(們)說的是真的?我們如何確定這顆鏡頭不是透過誰的眼睛或是誰刻意的表演?

從節奏的縝密可以感受到,編劇/導演對「真相」自有定見,卻有意使兩造的說法在銀幕上都說得通,使觀眾的立場在每一場戲不斷搖擺,在相信與不相信桑德拉之間游移。相信看過一次的觀眾,如果帶著想法重看,必然可以從鏡頭設計中看出更多線索,證實或反駁自己的猜測。看完電影走出戲院時,我就不斷回想到底開頭丹尼爾發現屍體的那場戲,他是怎麼「看見」屍體的呢?

(以下涉及結局討論,若在意據透者建議看過電影)

《墜惡真相》細火慢燉ㄍ一ㄥ到最後的最大爆點,其實不是丹尼爾的逆轉證詞,而是對於女主角有沒有殺人這件事,到最最最後都沒有任何肯定的答案。結局桑德拉被宣判無罪,可是在飯局上她向文森表示自己並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回到家中,丹尼爾說完他害怕她回家後,則欲言又止,兩人於是像都知道發生了一般(丹尼爾救了母親,而這不在她的意料之內)無言地擁抱。問題來了,丹尼爾在關鍵的證詞撒謊了嗎?從電影的暗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當他在描述父親說的話時,畫面上雖然呈現薩姆爾的臉(如同播放錄音檔的夫妻場景),聲音卻仍是丹尼爾的,彷彿丹尼爾在為虛構畫面配音,把暗示自殺的話語放到父親嘴巴裡。

而且早熟聰慧的丹尼爾不僅在最後的時刻撒謊,他的第一段證詞就是一段謊言。他肯定聽到了極大的爭執——音樂聲很大一般音量不可能聽見——並因此出門——他在電影一開始幫狗洗了澡,不會有人剛幫狗洗完澡就帶狗出門,證明出門不是計劃中的行程——卻在警方/檢方詢問情急之下撒了有破綻的謊:我出門的時候他們在聊天,聽起來很正常。

為什麼他要撒謊?就像他自己說的,每個人都在釐清發生了「什麼」,卻沒有人問「為什麼」。我的理解是,丹尼爾跟觀眾一樣沒有足夠的資訊,到某個時間點以前不確定母親的清白。故事中段丹尼爾拒絕和母親共處一室,證實他或許在審判過程中推斷出了母親可能殺人的結論;而結局的反轉,卻是部分受到前一天監護者瑪吉(Marge)話語的影響,她說,到這個階段真相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選擇,你想選擇怎麼過你的人生。

事發當天大致有幾種可能:一是夫妻大吵一架完後丈夫自殺(或是先自殘造成頭上的傷口然後因不明原因墜樓,如果我們選擇相信丈夫有自殘行為的說詞);二是夫妻吵架途中失控演變成暴力衝突(如同前一天的錄音檔),而在衝突中妻子殺了丈夫(是否蓄意肢體衝突中很難判斷);三是丈夫(也許在修繕房屋時)意外墜樓造成致命傷身亡。我排除了有些人推斷前一天薩姆爾就已經被打死、訪談只是障眼法的陰謀論,因為只有薩姆爾能停止錄音,而桑德拉如果發現了錄音,並沒有讓檔案外流的動機。但無論哪種可能,觀眾都不可能證實。

電影也無意要證實。就最後的選擇來說,導演某個程度意在表達真相並不重要:因為無論我們選擇認定哪一種解答,女主角的性格缺陷和冷漠才是整個審判過程所揭穿的;她自我中心、習慣說謊、慣於冷暴力,無法真誠對待他人或自己,無法面對自己對「母親——妻子」此一傳統異性戀家庭角色的失能和失職。事實就是,到這段關係的最後,她已然鄙夷他的丈夫到了一種接近恨的程度。即使他死了,她都沒辦法做到真正的悲傷,阿爾卑斯的雪地因而顯得比法國法庭更為冷冽刺骨。可是她又必須悲傷,因此悲傷被迫成為一種表演,而表演上供成了法庭上的真實:妳必須真摯地悲傷,否則妳就是有罪的。以致於即使在只有她一個人的戲裡,觀眾始終無法放心相信女主角,因為鏡頭始終是不可信的,是主觀、片面的,就像男女主角只能用非母語的英文對話,丹尼爾要將東西拿得很近才能看見,而作為觀眾的我們,永遠只能以導演篩選過的橋段認識角色。

有意思的是,本片在一些基礎設定有不少和《鬼店》互文的趣味,例如小孩都叫做丹尼爾而且留著一樣的髮型、主要場景都發生在偏僻雪山中的三人住宅等等。電影中甚至幽了自己一默,在法庭上有個人調侃檢方:如果女主角寫的小說能當殺人證據的話,史蒂芬金就是連續殺人魔了。如果說《鬼店》是異性戀男主角在山莊中把自己逼瘋(帶有殖民、種族和性的指涉),將事業和家庭的壓力轉移到對妻子和兒子的暴力;《墜惡真相》則讓我們看到非二元性別女主角走入婚姻後,夥同失意丈夫和視障兒子抵達人生的荒蕪盡處——茫茫雪地裡無處可躲、無處可去的痛苦。無論實情如何,丈夫墜樓是夫妻關係張力撐滿後意外卻必然的破裂。究竟是使丈夫走投無路而選擇自盡,還是在肢體衝突中殺人而選擇迴避責任的罪惡更為深重?難道如果女主角沒有在物理上導致丈夫的死,她就是清白無辜的嗎?或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什麼讓這個格格不入於社會價值的女人必須被放到這樣的天秤上被審判,還在法庭上被公開質問性傾向?這些無法透過法庭攻防釐清的,恐怕就是導演想穿過法庭大門對人心更深層的探問。於是丹尼爾在最後已經看透了真相:他還要走過人生的漫漫長路,所以丹尼爾選擇保護了他僅剩的、形跡可疑、傷痕累累的母親——真相是事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須選擇自己的故事。


最後我只想說,狗狗跟小孩超厲害,真的不拿個影展配角獎嗎?

3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失誤招領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觀影筆記】細思極恐的警世預言:《群》(The Swarm)開篇每年期待許久的賞鯨季即將展開,卻傳出鯨群襲擊船隻的消息;臨海城市爆發了經由飲用水源感染的不明疾病;正在海上開採石油天然氣的跨國公司,發現從未見過的變種冰蟲正在破壞底下的甲烷冰層,引發越來越頻繁的海底地震,甚至吞沒了過往船隻。跨領域的各國專家們試圖釐清這一連串的事故,是意外還是巧合?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2023-05-25
【觀影筆記】當愛情變成一種流感:《禁愛世界》(Equals)它漸行漸深,越咬越緊,隨即,陽光慢慢湧現——並非我們這種透澈明晰,藍幽幽、軟綿綿穿透玻璃牆的陽光。不是,是一種野蠻的陽光,光線奔湧而來燒灼著大地,將一切撕扯成碎片…… ── 《我們》,尤金‧薩米爾欽(1884 - 1937) 感官的覺醒,如同一種溺水的過程 是種換位思考,也讓我們體認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2023-02-18
【觀影筆記】球場上的豪賭遊戲:《超級選秀日》(Draft Day)不是運動咖的也能看懂的運動電影 坦白說,運動真的不是我的強項。早在2004年,我也只是把自己定位「四年一次」的世足迷而已(而且只是為了看帥哥小鮮肉為主,哈哈~),但耐不住漫長冬季過後,體內那根名叫「驚蟄」的神經正在蠢蠢欲動著。所以今天就整理了一篇關於運動方面的電影跟大家分享,如何?哈哈~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2022-01-02
觀影筆記2:《超人與露易絲》:「真正的英雄來自內心的強大。」《#超人與露易絲》:「真正的英雄來自內心的強大。」   《超人與露易絲》(後續簡稱《超人》)偶然在HBO平台上看到,衝著IMDB評價超過7分,覺得應該不會雷,實際觀影體驗,相當豐富,扣除了超級英雄的能力外,更在家庭、責任上有相當大的著墨。  《超人》這部影集會讓你感受到,就算你擁有了幾乎全
Thumbnail
avatar
BR浪逃殺-
2021-11-01
觀影筆記1:《致命點擊》 「劣化版的《東城奇案》直到最後一刻,才能真相大白。」《#致命點擊》:「劣化版的《東城奇案》直到最後一刻,才能真相大白。」   《致命點擊》是前陣子Netflix上映的影集,內容講述女主角的哥哥突然失蹤,再次出現時,已經登上了影音平台的直播錄影,並且被人禁錮著,手拿著字牌,寫著:「我虐待了女孩」,我是有罪的,等字眼。
Thumbnail
avatar
BR浪逃殺-
2021-10-24
【觀影筆記】幽深的北方寒冰與黑水:《北海鯨夢》(The North Water)「你知道他們怎麼稱呼我們嗎?他們說我們是逃離文明社會的難民。在倫敦,每一位大家閨秀身上的鯨骨澎裙,背後都有一段惡臭又血腥的故事。」 2021年由BBC與AMC+出品的迷你影集《北海鯨夢》(The North Water),改編自英國作家伊安‧麥奎爾2016年所著的同名驚悚小說,一共5集。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2021-09-10
【觀影筆記】Netflix居家防疫片單:《蛇惑》(The Serpent)2021年由《大獄言家》《失控的審判》法國阿爾及利亞裔男演員 塔哈拉辛 主演的《蛇惑》(The Serpent),改編自1976年發生在曼谷的連續殺手「比基尼殺手」查爾斯·索布萊(Charles Sobhraj)的真實案件。#Netflix 已上架!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2021-06-30
【觀影筆記】Netflix居家防疫片單:《罪城蘇布拉》(Suburra)由2015年義大利同名電影《血色羅馬》所衍生的義大利犯罪影集:《罪城蘇布拉》(Suburra),一共3季24集。敘述了羅馬城內黑幫、政客及教廷彼此理不亂的關係。相傳,位於古羅馬城裡的蘇布拉區,自古以來便是政客、妓女以及黑幫的龍蛇雜處之地,許多檯面下的交易,也是在這裡促成,牽動了整個羅馬帝國的發展。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2021-06-30
【觀影筆記】黑色風暴與公敵時代:《末路狂奔》瑪格羅比2021年的新片《末路狂奔》(Dreamland),在那艱困的年代裡,兩人為情亡命天涯,追尋遠處更好的夢土。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2021-05-19
【觀影筆記】恐怖襲擊自救指南:《 校園大逃殺》(Run Hide Fight)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部繼2002年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後,再次以美國校園槍擊事件為主題,並於2020年在第77屆威尼斯影展裡,作為非競賽片放映的《校園大逃殺》(Run Hide Fight)。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