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惡真相︱殺死愛的是不再願意理解,感受對方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 ),一椿離奇的墜樓命案,妻子被檢方起訴為謀殺她丈夫的嫌疑犯,法庭攻防之間,這對夫妻長久以來相處的齟齬不合昭然若揭,妻子的性情與形象意外受到審判;全程參與聽證的兒子,對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一夕改觀,在逐漸浮上檯面的證據與保護母親之間開始感到迷惘,他們的母子關係也正搖搖欲墜,一場人工的真相正重新被構建。

在判決前的最後一場辯論,檢方找到丈夫Samuel(山繆)的隨身碟,裡頭是他為寫作做的生活錄音,意外的錄下死前一天,他和妻子Sandra(珊卓)吵架,這無疑幾乎判了妻子Sandra有罪。

然而,這段長達10分鐘的吵架內容,卻教我印象深刻,它深觸伴侶面對感情裂痕的隱忍與避而不談,婚姻關係僵化帶來的窒息感,對另一半取得的成就與自由感到不滿與嫉妒,以及現代人追逐夢想遭遇的掙扎與失落。


Samuel真正想討回的 莫過於夫妻之間的理解

Samuel(山繆)一直對他妻子Sandra(珊卓)表達,「他時間不夠用」、「想要回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時間』究竟是什麼?在旁人看來,會覺得Samuel自己也無法解釋清楚,只是拿妻子Sandra出氣的一種牽強附會。

可是,Samuel他所想表示的,似乎又讓人心有所會。

我感受到的是,Samuel不想再繞著Sandra世界打轉,不想再獨自去煩惱和肩負家計,不想再犧牲自己的時間獨自修繕房子,不想老是他在帶丹尼爾,偶爾他也想喘喘氣,能有個人的時間和空間,他想投入寫作,不想再為除了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花費心神。

我覺得Samuel的心情並不難懂,在家庭裡或在一段伴侶關係裡,我們是否曾默默扮演著,那個往往為家庭或感情像只陀螺打轉的人。

對方不一定能理解你,甚至質疑你都在做些什麼,覺得你虛度時間,浪費精神體力,殊不知其實你為了維持一個家、一段感情穩定的運作,煞費心神;你整顆心,整個人的人生和時間,都以家庭、伴侶優先,你的世界是先有了他們,才有了你。而這當中最痛苦、令人產生怨懟和自我懷疑的,莫過於你的付出與在乎,不被他們理解,甚至被輕視了……

也難怪Samuel會對Sandra說,「我給你的太多了。太多的時間,太多的讓步。我想把這些時間要回來。這是你欠我的,公平一點!」

但是,就像Sandra說的,她不欠他什麼。

Samuel有Samuel自己的問題,儘管他為愛吃苦受委屈,也不能將自己的付出移情為一椿銀貨兩訖愛的交易,希望換得對方同等的回報;也不能教感情被量化、被計算,希望自己從沒吃虧或對方像自己一樣付出那麼多,像天平上的砝碼動輒增一分減一分不時計算得失,永遠祈求天平兩端的平衡。

想來,世間多少事,盡像感情的付出是種一廂情願——無償,而但求無怨無悔。


Sandra前衛獨立 呼喊:「性,才是心的防腐劑!」

反觀Samuel的妻子Sandra,在這場衝突裡,她表現冷靜,近似一種冷酷,她回話理性,卻句句拳拳到肉,絲毫不讓自己落於下風。

Sandra女強人的形象自然鮮明,她的強大不單單表現在她的工作成就上(她是個暢銷小說家),她在感情上也十分獨立,且在伴侶關係裡扮演主導的角色,從Samuel處處顧慮著Sandra便可窺一二。

此外,Sandra對於世俗如何歌頌夫妻之道的美德,她嗤之以鼻,而且對性抱持開放態度,認為婚內外遇,不過是正視自己對性的需求。

很有趣的是,Sandra找出避免讓自己內心腐爛的辦法,就是通過「性」。雖然聽來荒誕,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邪教)儀式,來找回忠實的自己。


變故是成長路上的刺客 總教人懷念從前

在這場爭吵裡,Sandra的「怪物」形象不脛而走,尤其當她從Samuel的口中聽到,她兒子丹尼爾背地裡也這麼形容她,或許這讓一向堅定、有自信的她,也不禁懷疑起這樣的人生是她想要的嗎?

雪地上的夜晚,她問她的前男友(辯護律師),「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嗎?那時候我是什麼樣子?」

前男友形容初識的Sandra,「充滿迷惘」。

聽到這的Sandra,會不會懷念起過去的自己,甚至想要找回從前的自己呢?

而那個老是將丹尼爾失明的意外責任攬在自己身上的Samuel,像個被眾神懲罰的薛西弗斯,終日活在自責的痛苦裡走不出來,他會不會也很想回到從前呢?


Samuel逃避寫作和修補家庭裂痕的挑戰

這段長達10分鐘的爭執,最後成了Samuel婚後人生「悲慘」的註解,檢方形容,Samuel活得如同被Sandra精神閹割,失去身為男性的自尊;Sandra的辯護律師則機趣且感性的表示,「Samuel生命的最後幾天,這位男人面對的不是婚姻裡的戰爭,而是在面對自己的失敗。珊卓沃特(Sandra)唯一的罪惡,就是在她丈夫失敗的地方獲得成功。」

Samuel肯定料不到,自己死後竟然遭遇Sandra前律師男友Vincent的逆襲,他重新賦予了Samuel命案審視的角度,並立體了普世間像Samuel這樣的典型人物。

Samuel和Sandra都對寫作抱有熱忱和夢想,可是Samuel卻困在自我想像的恐懼裡,他害怕自己做不到,甚至自暴自棄,不自覺的以生活上的柴米油鹽和各種擔憂為藉口,將他和他自己的夢想維持在一種假性的親密關係,藉此迴避寫作,逃避失敗的風險,不敢去投入自己最熱衷的事。

如同Samuel在寫作上遇到挫折的處理態度,他同樣選擇迴避正視他和他兒子丹尼爾之間的傷痕,以及他和妻子之間心生芥蒂的情結,而不是去修補裂痕。Samuel在頂著這樣的壓力下過日子,產生的精神上閹割,下手的不是來自別人,正是他自己,那是他麻醉自己的方式。


愛情不必淪為一場角力

而這也讓我不禁想,

如果,另外一半比自己成功、更有才華,比自己更耀眼,難道自己就遜色了、愛得委屈了,是不是自己在愛情裡就會變得自卑,不安,甚至想打壓對方?

我想,如果有這種心情,也是再自然不過吧。

不過,如果一定要自己勝出的愛情,才愛得有安全感,有滋有味,那會不會是優越感在作祟,根本不是愛。

如果我心儀的人很耀眼,我想我會被她努力的身影吸引,繼而我也會想成為光,提昇我自己;而如果我的光芒是如此黯淡或冷卻了,最後請讓我做一顆流星,曾與她在一起是我經歷她——短暫而又長長的旅行。


感受,不是理解的密度高低 而是能感同身受

看《墜惡真相》的時候,我不時會想起《分居風暴》(Nader and Simin:A Separation)和《史密斯任務》(Mr. & Mrs. Smith)這兩部電影,它像《分居風暴》點出了現代婚姻艱難的處境,最終卻無法像《史密斯任務》破鏡重圓。

人家史密斯夫婦還大打出手,要置對方於死地,最後卻愛得濃情蜜意更勝從前;可是這對Maleski夫婦只是吵一吵卻無法回到過去,我不禁思考,究竟是少了什麼,而讓他們有不一樣的結果?

我一直覺得Samuel的感受性很強,對外界的敏感與多愁善感,一旦沒有將自己內心的感受傾訴或排解出去,就會在心裡頭沉積,日子久了,就會壓垮自己。或許覺得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但是我認為,理解的基礎,首要的也是有一方願意敞開心門傾訴,踏出第一步,雙方才有理解的可能。

相較之下,並不意味Sandra感受不夠豐富,反而是Sandra沒有去感受Samuel的感受。Sandra她將Samuel看得很透,一直講他不該把自己當做受害者。我覺得Sandra說對了,那也正是Samuel最受不了人家講的弱點,和武器。


我想,感情的天平若有朝失衡,當不需要再小心翼翼的提放,這樣假面婚姻的崩解,感情僵化的終結,對兩人都未嘗不是好事。

感情上的乞許者,永遠會為了月亮的陰晴圓缺而悲喜交集,然而僅僅是月光,也會將這樣一個人灼傷。


▲這張照片是Samuel和Sandra交往時拍的,他們看上去是那麼的開心!即使後來兩人感情破裂,曾經相愛過,這般心動與記憶,也會久久在心中難以抹滅吧!(圖片來源/Cinéma Public Cinéma Public)

▲這張照片是Samuel和Sandra交往時拍的,他們看上去是那麼的開心!即使後來兩人感情破裂,曾經相愛過,這般心動與記憶,也會久久在心中難以抹滅吧!(圖片來源/Cinéma Public Cinéma Public)



12會員
44內容數
一些閱讀,旅行,生活,寫作,感情,○○ 不想被看見,卻又想被了解的我。 多麼希望和num3一樣說,「這裡沒有我」,不過隨著涉世愈深,卻留下愈多痕跡。 *○○可以是任何的指涉,舉凡世人所愛的,所崇媚的,所消費的,沒有意義的所指。 我也沒能逃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墜惡真相看完奧斯卡金像獎熱門影片《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我與工作上的朋友相約到咖啡館,忙完要事,她談及婚姻、兒女及事業瓶頸,我不好意思打斷,竟花了一下午聽她說一籮筐的事。
Thumbnail
avatar
日記與日記之間
2024-05-03
《墜惡真相》我們所相信的真相是真相嗎?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avatar
Ian Lee
2024-03-30
墜惡真相:不存在的客觀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avatar
Evita 心理師
2024-03-10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信念決定故事如何被述說《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從命案出發,但核心並不是懸疑,而是藉此揭開夫妻關係與家庭的陰暗面,與故事如何被述說。
Thumbnail
avatar
凱特茅
2024-03-08
《墜惡真相》|聲音中想像及重構真相也許每個人在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時都經歷過這樣的墜落——信仰的崩塌、觀念的顛覆、印象的翻轉、情感的背叛等,隨著Daniel對家庭的認知與法庭上被揭穿的事情之間的知識落差加劇,摔死的已不再只是父親的肉身,更是他對父親的認識、對母親的信任、對家庭的記憶,墜落地愈多,衝擊就愈加痛苦沉重。
Thumbnail
avatar
蜂草
2024-03-08
《墜惡真相》:懸疑的日常生活怨念病理學婚姻只是一場修行嗎?看完這部電影,我怕台灣的結婚率跟生育率又要再降低了。 片中墜落而下的不只是一具軀體而已,更是一段關係。 片中最讓我感到心驚的,是桑德拉跟先生塞謬爾在吵架過程中,兩個人抱怨對方的話語,是那麼的日常。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台灣家庭裡。
Thumbnail
avatar
3P夢拓野
2024-03-05
墜惡真相的滑坡ANATOMIE D'UNE CHUTE 很受不了那種密不透風的法庭戲,無論你左切右翻如何峰迴路轉,就是脫不出給人編織過度的感覺。是說斷章取義並非人生真相,然而法庭辯論也不是,更何況鏡頭下的法庭根本離現實太遠。《墜惡真相》裡桑德拉·惠勒的表演堪稱一流,然而,整齣戲並沒脫離勝負之判。這是
Thumbnail
avatar
鄭立明
2024-02-29
《墜惡真相》—事實與真相的隔閡、信仰之躍及審判本身的傷害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avatar
曾友俞
2024-02-28
釀影評|《墜惡真相》:薛丁格的殺人犯《墜惡真相》全片長達兩個半小時,但格局非常簡單:這是一個命案嫌疑犯的辯護過程。從案發當天的現場側寫,到判決出爐結束,這故事非常「專心」;但能夠拿下一座(實至名歸的)金棕櫚獎,是因為在緊湊、毫不讓人不耐的巨大篇幅裡,它辦到了三件事:
Thumbnail
avatar
張硯拓
2024-02-17
墜惡真相:兇手不一定是殺人的那個一開始我們以為自己等著要看的是一個懸疑兇殺片。似乎廣告也是這麼打的--畢竟這比什麼「無以為繼的婚姻困境」更引君入甕。 當片頭開始,女作家桑德拉對著來訪的年輕女記者不停的暗送秋波時,便開始讓人對這段關係開始好奇。但是當這個採訪被樓上持續大聲放送的音樂打斷,那個沒出現在鏡頭前、隱身二樓的人,讓我們感覺
avatar
Misswhyandwhy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