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小武》:一張樸素的人性小畫

釀影評|《小武》:一張樸素的人性小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武》電影劇照/IMDb

《小武》電影劇照/IMDb

我有多麼鍾愛這部電影的名字,專注而直接:《小武》。像意外拾得某位默默無名的畫家,那張始終收在抽屜裡,專屬於私人的小小素描;而擁有這樣的一張小畫,其實就足以引導我們渡過,漫漫一生。

漫漫一生的時光在人群裡推推搡搡,將所謂的「他人」搓揉塗抹成一種相對曖昧的概念,一張張浮泛連鎖的面容在際遇中循環代謝,我們又何曾以一顆真摯的心靈,甚或是一段專心的時間,去嘗試理解或善待這樣的「他人」,以至終能歸返自身,感受那其實你我身為人共通的幽微「人性」?

《小武》作為賈樟柯導演於學生時代的畢業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由於當時拍攝資金短缺的緣故,片中大多錄用非職業演員。電影上映後,在第 48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中備受關注且獲各方佳評,1999 年在台灣放映。於眾生模糊的面容裡,賈樟柯為我們素描仍陷於舊時代裡的小武,他那因不甚適應而顯得苦澀衰弱的表情,也將他還原為一個更立體的形象,並以圍繞其身邊的人物作為故事推進的動力。作為劇情舞台的山西省汾陽市亦是導演的家鄉,九〇年代的汾陽正經歷著傳統與現代的更迭易新,蹲踞在鄉村與城市之間,城裡開始有顆粒粗大的液晶螢幕,正播送著香港回歸的新聞;仍須以人工方式換帶的卡拉 OK 設備以及美容院等產業的輸入,也顯示著新興娛樂的發展與自由市場的勃發。

在這般混亂、焦躁而恍恍惚惚的時代氛圍裡,故事開始了。

《小武》電影劇照/IMDb

《小武》電影劇照/IMDb

小武,一位戴著厚重黑框眼鏡的扒手,少言固執,性格僵硬,穿著毫不合身的寬鬆西裝,手裡纂著一只煤油將竭的打火機,抽著一根又一根的香菸,在汾陽城裡四處閒散晃蕩。他意外從街巷處聽說消息:過去作為盜竊同夥的小勇即將成婚。

如今的小勇已是一位透過走私販賣煙草的商人,累積足夠的資本,躍升為資產階級的公司小老闆,而小武未被邀請宴席的理由也就昭然若揭——他已是同伴亟欲擺脫的那段不夠體面的過去。心有不甘的小武將扒來的零錢兌成整鈔,作為禮金送去,當面與小勇對質。過程中,小武錯拿小勇的打火機,點火時,打火機還零落卑微地播放出幾個小節的《給愛麗絲》。

經歷友情驟變的小武,時常光顧當地的歌廳。包廂裡廉價凸浮的壁紙印花,浸泡在一缸的猩紅霓光裡,螢幕上的歌詞跑馬顯示是一首情歌,破碎的喇叭傳來歌女胡梅梅甜膩的歌聲,使得小武就快要忘記自己是如何失語。他性格裡的壓抑、破碎與矛盾,在胡梅梅時而霸道,時而柔情的款款相待下獲得救贖。

「以後我就傍著你了。」胡梅梅唱了她最拿手的歌,當時還是王靖雯的王菲的〈天空〉,她撒嬌著小武也為她哼一首歌,梅梅閉上雙眼,小武掏摸出口袋裡的打火機,點上了一束搖搖晃晃的火光,我們聽見那首古典曲子。

《小武》電影劇照/IMDb

《小武》電影劇照/IMDb

爾後在一幕公共澡堂的戲裡,小武逐一褪去全身衣物,赤裸地試探水溫,在空無一人的洗浴空間裡,他暖備了嗓,終於唱出那首在包廂裡哼不出來的情歌。鏡頭似是捕捉悠然音符般向上攀高,攀至小武的心靈世界頂端,那是他幸福迴盪的最高處,卻也是他下墜的起點。外地客人以大把銀兩贖出了胡梅梅,就此人間蒸發,為兩人聯繫交往而買的 Call 機,沈默而生硬地嵌在小武那件不合時宜的西裝外套口袋裡。

最終,小武還是輪迴注定般地安靜下去了。

上一次行竊是四年前,他又再一次被逮住。警察例行搜身,將打火機以及 Call 機鎖進櫃子前,小武淡漠地問了一句:「能讓我看一眼 Call 機嗎?」警察說僅有一條信息——天氣預報,晴轉多雲。

「你的天空/可有懸著/想的雲/你的天空/可會有/冷的月⋯⋯」

《小武》最終結尾使我哀傷莫名,我就此打住,為你保留;一如賈樟柯習慣在電影中所存留的大量畫外音、空間聲響,以及那些使得「人」能從芸芸面容中分明顯凸的對話線條。在極速變遷、價值倒錯,且人人追逐功利實用的社會裡,我們不會有一絲餘裕、寬容的空間等待那個仍落在後頭的小武,他遂以自我放逐對整體社會進行了一場違逆反抗。相比小武那顯得原始而安靜的竊盜,我們不知道這個喋喋不休的時代又會從我們這裡扒走多少事物,遺失多少賈樟柯盼望透過《小武》使我們能感受到的人性。

我想,擁有一張為質樸人性素描的小畫,的確就足以陪伴我們渡過,漫漫一生。

《小武》電影劇照/IMDb

《小武》電影劇照/IMDb

劇照提供/IMDb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 經典補完計畫:亞洲導演篇,請往此去!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