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去年存到現在,周大哥 翻譯矽谷知名加速器 YC 的創辦人 Paul Graham 的文章。
今天分了好幾段,總算把這篇文看完
很適合用文章內容,來對自己做些階段性的檢討
下面是英文原文的連結:
偉大的成就( Great Work),對大多人可能太沉重了
我覺得可以理解為 追求卓越,不用說要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只要在自身深的領域不斷前進,就能有 成就出現。
許多人會將身分地位,視為成就
但 Paul Graham 說這完全是兩回事。
該追求的是 目標本身(或者說 卓越本身)而 目標需要野心,來推動自己持續努力從而獲得成就。
簡單將這篇長文分成兩段來講我特別有收穫的部分
培養特質 與 重要金句
好奇心是最好的嚮導。你的好奇心永不會說謊,它比你更懂得什麼值得關注
前半段大多是敘述好奇心-> 興趣 -> 目標 -> 成就
其中,廣泛的興趣才更有機會找到自己的才能所在,而且也可以激發創意
可惜許多時候,荼毒大家好奇心最嚴重的東西就是 "教育"。
被動的教育方式,反而使人們失去主動學習的能力。
另一個糟糕的東西是 宗教,我想他指的應該是大家對信仰的盲從
而信仰不單指 宗教,我個人認為 國家、團體、政治、甚至是某種特定價值觀,都可成為信仰。
一旦停止了反思,就只剩下盲目的信仰
另一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特質,Earnest ,周前輩翻作 "當真"我想翻作 "真誠"
這裡的真誠,不單純是指誠實而已,還對他人、外界表現出的"真"。
甚至是 對於目標、願景的"真心",以及信任。
請保持真誠,你沒有足夠的犯錯餘裕來容納做作、智慧上的不誠實、守舊、流行與「酷」等扭曲的價值。
我想,流行文化本身並不壞,但這篇文非常強調自主性,應該是表達別被外在的價值制約。
尚未回答的問題可能會像不舒服的東西一樣黏著你。但你帶著它越久,越有可能有機會發現解決之道。或甚至更令人興奮的是,發現兩個未回答的問題其實是同一個。
注意別一昧的照抄典範人物的所有特質。
有些你尊敬的特質,其實只是沒有拖累對方成功的缺陷。
事實上那些最容易模仿的特質最有可能是缺陷。
這也像是種倖存者偏差
你花時間相處的人也會很大的影響你的士氣。
你會發現有些人增加你的士氣,有些會降低,而某人帶來的效果與你預期的不一致。
尋找那些能增加你士氣的人,避開減少士氣的。當然你需要照顧的人是優先。不要嫁或娶一個不瞭解你需要工作,或是視你的工作為競爭你的注意力的人。
如果你有野心,你需要工作;它幾乎是一種疾病。因此一個不讓你工作的人不是不懂你,就是不在乎你。
白話: 遠離有毒的人,多結交能提升能量的朋友
想要讓人印象深刻也沒關係,不過要慎選對象。你尊敬的人的意見是一種訊號。
而名聲,是一大群你不一定尊敬的人的意見,往往只是雜訊而已。
一項工作的聲望頂多是落後指標,有時更是完全錯誤。如果你把任何事情做得足夠好,你就將之變得有聲望。因此你要問的不是這項工作有多麼有聲望,而是能將之做得多好。
創意 與 僵化思維,原創性與不確定性之間的連結造成一種奇怪的現象:由於傳統思維者比獨立思想者更堅守價值,他們在爭吵中傾向取得上風,即便他們通常比較笨。
最好的人缺乏任何信念,最差的人充滿熱情的看法。
我超級喜歡上面這句的,創意本身需要廣泛的好奇心,通常也需要許多反思,才能不被既有的價值束縛。
常常大家在吵所謂的 意識形態,結果所追求的價值都是流於形式。
如果真心交流,確實是應該盡量以空白的立場去思考,很難,但必須努力。
否則都只能成為鬥爭,而沒有任何溝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