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精進之道》:人人都能追求卓越?通往偉大的關鍵是克服停滯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Hi 我是 VK~

始終覺得精進(Mastery)、偉大(Great)這些概念是個好的目標,但要如何理解或追求似乎又變得很抽象。

這問題在 Paul Graham 寫出〈How to Do Great Work〉後,讀了數次後,對偉大的概念還是有點模糊。這問題在寫到偉大的公司和人物時,時不時就會浮現出來:究竟要如何達到精進?要如何才能稱上偉大?

這期來聊聊一本 1991 年的小書《精進之道》,之中我們會聚焦討論精進之道是條人人可追求的目標嗎?精進與偉大的關聯是什麼?他談了哪些學習曲線,這如何幫助我們追求精進。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這陣子看了網球紀錄影集《破發點》,他們跟拍不同年輕世代的頂尖網球選手,每集的賽前訪問每個人都會語氣堅定地說「我的目標是拿下大滿貫」。與其說是追求名或利,這更像是一種對於在網壇留下位置、自我實現的追求。或是,在追人生愛劇《大熊餐廳》時,可以感受到主廚 Carmy 過去對於廚藝精進的追求。

無論是精進、卓越,還是偉大,這些概念總是很模糊地無法說清楚,該如何理解、實際應用。直到回頭再看我蠻喜歡的電子報作者 Trung Phan 的文章〈Jerry Seinfeld, Ichiro Suzuki and the Pursuit of Mastery〉,他在談喜劇演員 Jerry Seinfeld、棒球選手鈴木一朗為何可以成就偉大,最終都源自他們對於精進的追求。

但精進的追求又來自於什麼?是什麼能讓一個人持續追求精進?在文中 Phan 稍稍提到《精進之道》(Mastery: The Keys to Success and Long-Term Fulfillment)這本書。

在讀完之後,發現它提到對於精進、偉大的不同想法,也決定要寫這期電子報的主題。究竟《精進之道》是本怎樣的書?為什麼一本 1990 年代出版的小書,還可以持續受到討論?

raw-image

《精進之道》是什麼?

與其說《精進之道》是本在教人如何通往偉大、專家之路的書,不如說作者 George Leonard 讓人重新看待學習、練習。進步並不是想像中的線性成長,而是「短時間攀升期、長時間高原期」不斷重複出現。

剛開始在閱讀《精進之道》我以為我想知道如何邁向精進,但後來我發現問錯問題了,更好奇的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人繼續追求進步?這也是整本書 Leonard 試圖回答的。精進不是目的地,更像是一條名為精進、沒有盡頭的道路,如何持續往前?如何克服看不到進步曙光的高原期?

我從這本書和一些談偉大、精進的文章中,有幾個收穫也會在這期內容分享:

  • 精進之道是個人人都能追求的事
  • 精進是個短時間進步 - 長時間停滯的循環
  • 阻礙精進之路的三種陷阱
  • 停滯期出現時,專注在微小目標
  • 享受練習是度過停滯期、通往精進之道的關鍵
raw-image

為什麼會有這本書的出版?

《精進之道》這本書的出版,最早源自美國《君子雜誌》(Esquire,下圖)在 1987 年的專欄文章〈Playing For Keeps: The Art of Mastery in Sports and Life〉。這篇文章在刊出後大獲好評,很多讀者來函索取雜誌、抽印本等,甚至有很多公司的執行長把影印本發給員工、培訓組織花數小時討論精進原則等。(Phan 的文章主要是以這篇文章為討論重點)

作者 Leonard 在這本書強調:「這期專欄的宗旨,一是為讀者指出精進之道,成為大師,我所謂的大師不單只是精通某種運動,也要在生活各個面向更上層樓;二是警醒讀者別盲從時下主流的「逐利心態」,這種心態使人一味追求立即可見、易於達成的成果,卻不願意耐住性子走完漫長的精益求精之旅。」

專欄文章只是個起頭, Leonard 覺得如果要更完整說明精進、精進需要花到一整書的篇幅,這也是為什麼四年(1991)後有了《精進之道》。

啟發 Leonard 關注精進主題,是他醉心於合氣道(被公認為最難精通的武術)。他在 1970 年開始學合氣道,後來拿到合氣道黑帶五段,1976 年起開始固定授課,精通、精進也是他在學習合氣道過程中的理解與反思,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書中會反覆以合氣道為例。(還有其他的運動)

簡單介紹一下 Leonard 除了關注合氣道之外,他同時長期關注教育與人類潛能發展,是美國人類潛能運動(human potential movement)的重要推手。曾任伊莎蘭研究所(Esalen Institute)名譽所長、人本主義心理學會(Association for Humanistic Psychology)會長等。

raw-image

精進是人人都能追求的目標

精進聽起來是個距離有點遠又抽象的事,可能會想說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師,不是我的目標,我還需要追求精進嗎?Leonard 是這樣解釋何謂大師:

此事難以定義,但只要一說出口,所有人皆瞭然於心。它具備許多不同形式,但仍依循特定規則,無可改變。它能帶來豐厚獎賞,但與其說它是一項目標、一個目的地,毋寧說它是一個過程,一場行旅。這趟旅途,我們稱之為「精進之道」,眾人往往認定,唯有那些天賦英才的人,才持有通往這條路的特殊車票。

然而,能夠在某個領域成為大師的人,絕不只有不世出的天才,或幸運提早展開旅途的人;這條路開放給任何願意持續前行的旅人,不分年齡,不論性別,也不需要經驗。*

無論是這段話或是整本書,他想強調的概念是:精進之道是個人人都能追求的事,他不需要有特別的天賦或經驗,每個人都可以開始。只要開始決定學習新事物,無論是專業領域或運動等,就正在踏上精進之道。

但在精進這條路上,並不會一路都很順遂。接著就要來介紹精進曲線,會讓我們重新看待學習的速度與停滯期。

精進是個短時間進步 - 長時間停滯的循環

如果學習新事物可以畫出曲線,它可能會長怎樣?在看這本書(和還沒錄 Podcast)前的我,大概會回答如果不是線性成長,可能就是以階段型成長上去,理想上會是一直往右上方去。

顯然這回答太樂觀,實際如果有些撞牆經驗,大概會知道學習曲線會有個「停滯期」。也就是說,不管你怎麼做,嘗試各種進步的方法,就是看不見成效。這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一個啟發:精進不是一條線性曲線,之中一定會碰到停滯期(或是高原期)。

Leonard 如此解釋學習的過程:「凡是學習新事物,總會在相對短暫的突飛猛進期之後,先稍微退步,接著進入停滯期,每段停滯期都比前一段更往上爬一些。...若要實踐精進之旅,你必須勤加練習,努力鍛鍊,才能更上一層樓。但如此一來,你也必須願意耗去大把時間,熬過停滯期,即便看似原地踏步,也非持續練習不可,這是一旦選擇展開旅程便無法逃避的現實。

raw-image

當學習新事物、精進既有能力時,都會短暫爬升的進步,接下來會進入比之前更高一點的停滯期。要迎向下次短暫的進步,有個關鍵「在停滯期持續練習」,即便看起來沒有任何進展,也要繼續練習。

在讀這段時不僅讓我重新看待學習,更用不同視角看待停滯期。這是之前我很常掉入的陷阱,以為在 Podcast 的表達能力,會隨著練習次數越多,有穩定地線性成長,但後來發現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一開始可能用新方法會進步一點點,接著開始進入一段時間的卡關。

當然,精進只是其中一種學習曲線。Leonard 提到會阻礙人們通往精進之路的三種學習曲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105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lancabonita-avatar-img
2024/07/31
謝謝你的分享,讀完有種想要進步的力量。
VK -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31
blancabonita 謝謝你~~
avatar-img
VK科技閱讀時間
28.4K會員
86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VK科技閱讀時間的其他內容
2025/03/24
Hi 我是 VK~ 一直都蠻想再寫 Naval Ravikant 和《納瓦爾寶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想法和共鳴可以再加入。但一年多前寫過了,想說再寫讀者可能會覺得有點膩(或我是不是沒有新梗了)。直到上週看到 Vincent 分享科技趨勢家 Kevin Kelly 幾年前寫的書《Excelle
Thumbnail
2025/03/24
Hi 我是 VK~ 一直都蠻想再寫 Naval Ravikant 和《納瓦爾寶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想法和共鳴可以再加入。但一年多前寫過了,想說再寫讀者可能會覺得有點膩(或我是不是沒有新梗了)。直到上週看到 Vincent 分享科技趨勢家 Kevin Kelly 幾年前寫的書《Excelle
Thumbnail
2025/03/03
Hi 我是 VK~ 過去介紹過幾次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的傳記,有創辦人自己寫的《張忠謀自傳》,或是很不像自傳體的《創建之道》,或是請傳記作家 Walter Isaacson 幫忙撰寫的《馬斯克傳》都討論過。隨著介紹的次數越多,也深深感受到這些故事背後極具獨特、難以複製的特性。 大概在半年到一年前,
Thumbnail
2025/03/03
Hi 我是 VK~ 過去介紹過幾次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的傳記,有創辦人自己寫的《張忠謀自傳》,或是很不像自傳體的《創建之道》,或是請傳記作家 Walter Isaacson 幫忙撰寫的《馬斯克傳》都討論過。隨著介紹的次數越多,也深深感受到這些故事背後極具獨特、難以複製的特性。 大概在半年到一年前,
Thumbnail
2024/12/30
Hi 我是 VK~ 即將迎來新的一年,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新的一年適合來點有新氣象的文章。這期想介紹並延伸討論國防獨角獸 Anduril 關鍵推手 Trae Stephens 和 Markie Wagner 在兩年多寫的一篇文章〈Choose Good Quests〉(選擇好的追求)。 之中會
Thumbnail
2024/12/30
Hi 我是 VK~ 即將迎來新的一年,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新的一年適合來點有新氣象的文章。這期想介紹並延伸討論國防獨角獸 Anduril 關鍵推手 Trae Stephens 和 Markie Wagner 在兩年多寫的一篇文章〈Choose Good Quests〉(選擇好的追求)。 之中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此次摘要的原文是我以前常常關注的科技島讀編輯周欽華翻譯的文章: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 How to Do Great Work,嘗試使用GPT來摘要,這是接續前一篇摘要過程的全文,還是推薦大家可以去看原文或是老查的心智圖版本,比較好讀也適合記憶。
Thumbnail
此次摘要的原文是我以前常常關注的科技島讀編輯周欽華翻譯的文章: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 How to Do Great Work,嘗試使用GPT來摘要,這是接續前一篇摘要過程的全文,還是推薦大家可以去看原文或是老查的心智圖版本,比較好讀也適合記憶。
Thumbnail
此次摘要的原文是我以前常常關注的科技島讀編輯周欽華翻譯的文章: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 How to Do Great Work(知名創投暨孵化器Y Combinator創辦人Paul Graham,原文),主要著重在摘要時的困難跟心得
Thumbnail
此次摘要的原文是我以前常常關注的科技島讀編輯周欽華翻譯的文章: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 How to Do Great Work(知名創投暨孵化器Y Combinator創辦人Paul Graham,原文),主要著重在摘要時的困難跟心得
Thumbnail
1.只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持續不斷改善、進化,就比較不會用一時的成敗來定義自己與他人。 2.本書有三部,第一部都在講一些文化、歷史或是現在的社會氛圍如何將勝利或是贏這件事塑造的很重要,看完沒什麼特別重點。 3.第二部的內容也是大同小異,都在講一些在體育、企業、學校等環境目前對於勝利或贏的
Thumbnail
1.只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持續不斷改善、進化,就比較不會用一時的成敗來定義自己與他人。 2.本書有三部,第一部都在講一些文化、歷史或是現在的社會氛圍如何將勝利或是贏這件事塑造的很重要,看完沒什麼特別重點。 3.第二部的內容也是大同小異,都在講一些在體育、企業、學校等環境目前對於勝利或贏的
Thumbnail
「努力不懈,創造卓越」,這是一個激勵人心的主題,它強調了成功不僅僅是天賦和運氣的結果,更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進步而取得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如何通過「努力不懈」來創造卓越。 首先,努力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輕易地取得成功,所有成功的背後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這種努力必須是持續不
Thumbnail
「努力不懈,創造卓越」,這是一個激勵人心的主題,它強調了成功不僅僅是天賦和運氣的結果,更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進步而取得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如何通過「努力不懈」來創造卓越。 首先,努力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輕易地取得成功,所有成功的背後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這種努力必須是持續不
Thumbnail
(本章有彩蛋)任何卓越的習慣都是"累積"而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思想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本篇是七個習慣"不斷更新"的介紹,邀請各位享用這道經典點心。
Thumbnail
(本章有彩蛋)任何卓越的習慣都是"累積"而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思想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本篇是七個習慣"不斷更新"的介紹,邀請各位享用這道經典點心。
Thumbnail
為什麼沒辦法一直進步?為什麼看到成果之後就容易懈怠?我又該怎麼做才能持續進步?這篇文章將會帶你找到答案。
Thumbnail
為什麼沒辦法一直進步?為什麼看到成果之後就容易懈怠?我又該怎麼做才能持續進步?這篇文章將會帶你找到答案。
Thumbnail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贏家才知道的心想事成秘密」。 P81頁,原則4:專精的奧妙 如果一個人做任何事或生產任何東西,都能做到更好、更快或更經濟,他的未來與財富就已在他掌中。 先付出努力,才有好回報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認同這點,有的人付出了得不到回報,所以寧願維持現狀,「不斷尋求快速、簡單的方法來實現目
Thumbnail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贏家才知道的心想事成秘密」。 P81頁,原則4:專精的奧妙 如果一個人做任何事或生產任何東西,都能做到更好、更快或更經濟,他的未來與財富就已在他掌中。 先付出努力,才有好回報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認同這點,有的人付出了得不到回報,所以寧願維持現狀,「不斷尋求快速、簡單的方法來實現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