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渡邊淳一:《冰紋》

【讀書報告】渡邊淳一:《冰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延續渡邊淳一系列,外遇夫婦的閱讀之旅來到第二本:冰紋。這次角度一轉講述太太出軌。

故事講述有己子還不到三十歲已結婚誕女,當年為利益而下嫁性格陰沉而刻板的丈夫。結果某日再遇婚前一夜情的對象久坂後,乾柴烈火(我知這詞有點俗套,但那部份描寫當真充滿激情),有己子出軌了。豈料老謀深算的丈夫決定來一場狠心報復。

對比上一對夫婦為外遇而多番爭執,相處風風火火。這一對誠如書名,結婚只為各取所需,婚後一直相敬如賓,感情相當冰冷。

再者,丈夫敬之性格相當大男人,視太太有己子為所有物而已,又要求太太每天在玄關伏地行禮送他上班。所以有己子一直對敬之無法萌生愛情。

反觀,出軌對象久坂雖然甚少出場,但其神秘沉穩的性格鮮明且魅力十足,害我與有己子一同心猿意馬,患得患失。

同時渡邊老師在描寫久坂一角特意遺下不少留白處,直至故事終也猜不透他背負的傷痛,或對有己子的感情,難怪有己子全程這般心癢難耐。

不過對有己子而言,久坂不只是出軌對象,他更是一個叛逆真我的象徵。尤其生活如此沉悶,一剎的激情和情感頓成為生命中最閃亮的回憶,可惜所有活出真我或自我價值通通都被丈夫的報復徹底打碎。

比較上次,人物情感同樣描寫細膩,不論是有己子對久坂渴望愛慕,或對丈夫的恐懼冷漠,所有思潮起伏都描寫得細緻入微。我有時也無法相信一位男性作家心思如此細密,如此了解女人心呀。

另一廂,結局揭露到丈夫冷酷而殘忍的報仇心態同樣令我不寒而悚。雖然結局展示了三人都是這宗婚姻的受害者,但丈夫實在令我無法同情。可憐有己子離得開丈夫,身體也得永遠帶著丈夫報復的烙印。唉,渡邊老師再次冷漠揑碎婚姻的浪漫。

avatar-img
予讀愚見的沙龍
4會員
88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予讀愚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前我忽然對渡邊淳一的出軌故事大感興趣,一口氣買下其三本作品,朋友還擔心我是否受到什麼打擊😂 我就是純粹好奇出軌的夫婦何去何從,同時好想八卦這種一觸即發的緊張關係。 結果這本不負所望,節奏相當明快,一開始就寫到丈夫發現太太的日記,得知自己東窗事發,展開兩夫婦諜對諜的緊張關係。夫婦互相偷窺,讀者
東野圭吾寫過好幾本令我潸然淚下的小說,這次一反過往情感過山車的設計,全書佈滿温暖感人的情懷,但毫不煽情俗套。 書中最令我嚮往的是即使每封信的主角面對的困境艱苦,但他們的世界都充滿愛,令我不禁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說不上自己遭遇了什麼創傷,不過去年開始,我確實陷入情緒深谷,所以買下不少主題灰暗的書籍。其時我特意買下此書,希望多了解創傷與復原方法,以自學自癒。 然而讀到這書,我才知道創傷後遺症會是如此令人心疼的精神病。病患遭遇到可佈的創傷,之後腦部還要不受控而陷入自虐的狀態。因為人腦非電腦,發生負荷過重而當機
難怪這本書討論度這麼高,當中的人物和情節皆發人深省。現今社會常鼓勵大家表現真我,說什麼接納、共融和尊重。就現階段,社會距離目標比想像中遠得多呢。
起初買這書就衝著那句「最終,只有我們能夠治好自己的心病」,想不到結尾最感觸的是一句「人這一輩子究竟圖什麼」。 故事講述男主角澤芹在五歲那年,三歲的妹妹因父母的誤判而病逝,家人間從此心懷芥蒂。其後再看到父母將愧疚和責任互相推諉,更令主角確信「在人與人之間產生的那種名為感情的珍貴財富,一旦出現裂痕,不
即使我對犯罪心理和人性黑暗面深感興趣,性侵案件總會令我特別憤慨與恐懼。作為女生,我非常心疼其他女性遭凌辱,無法想像受害人身心承受的痛,所以我總會迴避性侵相關的報導或戲劇。 然而2017年一連串的事件讓這不敢說的話題端上枱面,過去加害者正是恃著社會對性的顧忌,以及受害人的羞恥感才橫行無忌。沉默與迴避
早前我忽然對渡邊淳一的出軌故事大感興趣,一口氣買下其三本作品,朋友還擔心我是否受到什麼打擊😂 我就是純粹好奇出軌的夫婦何去何從,同時好想八卦這種一觸即發的緊張關係。 結果這本不負所望,節奏相當明快,一開始就寫到丈夫發現太太的日記,得知自己東窗事發,展開兩夫婦諜對諜的緊張關係。夫婦互相偷窺,讀者
東野圭吾寫過好幾本令我潸然淚下的小說,這次一反過往情感過山車的設計,全書佈滿温暖感人的情懷,但毫不煽情俗套。 書中最令我嚮往的是即使每封信的主角面對的困境艱苦,但他們的世界都充滿愛,令我不禁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說不上自己遭遇了什麼創傷,不過去年開始,我確實陷入情緒深谷,所以買下不少主題灰暗的書籍。其時我特意買下此書,希望多了解創傷與復原方法,以自學自癒。 然而讀到這書,我才知道創傷後遺症會是如此令人心疼的精神病。病患遭遇到可佈的創傷,之後腦部還要不受控而陷入自虐的狀態。因為人腦非電腦,發生負荷過重而當機
難怪這本書討論度這麼高,當中的人物和情節皆發人深省。現今社會常鼓勵大家表現真我,說什麼接納、共融和尊重。就現階段,社會距離目標比想像中遠得多呢。
起初買這書就衝著那句「最終,只有我們能夠治好自己的心病」,想不到結尾最感觸的是一句「人這一輩子究竟圖什麼」。 故事講述男主角澤芹在五歲那年,三歲的妹妹因父母的誤判而病逝,家人間從此心懷芥蒂。其後再看到父母將愧疚和責任互相推諉,更令主角確信「在人與人之間產生的那種名為感情的珍貴財富,一旦出現裂痕,不
即使我對犯罪心理和人性黑暗面深感興趣,性侵案件總會令我特別憤慨與恐懼。作為女生,我非常心疼其他女性遭凌辱,無法想像受害人身心承受的痛,所以我總會迴避性侵相關的報導或戲劇。 然而2017年一連串的事件讓這不敢說的話題端上枱面,過去加害者正是恃著社會對性的顧忌,以及受害人的羞恥感才橫行無忌。沉默與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