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設計:漆包線 ( III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來探討細線對於馬達特性的影響。

其實身為一位馬達設計者,腦中應該就不會有細線的選項,這點可以由最基本的馬達轉矩公式就可一窺其原因;其中跟馬達漆包線圈有直接關聯的參數僅有圈數(N),這代表圈數越多,則轉矩就越大。而另一個間接會影響到的參數為電流(I),主要是歐姆定律告知我們,在固定輸入電壓(V)的情況下,線圈上的電阻(R)會抑制電流(I)的大小;這就表示了漆包線圈的電阻值越小越好,因此漆包線徑是越粗越好。

馬達轉矩方程式及歐姆定律

馬達轉矩方程式及歐姆定律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在有限的槽空間內,不可能無窮的加大漆包線徑,這就導致細線的選項開始浮出,是個不得以而為之的結果。但細線造成的後續影響,其實遠比馬達設計者認知的嚴重許多,主要是槽滿率的大幅下降。在上一篇中已經提到漆包細線因為絕緣層的比例關係,造成真實槽滿率的下降;但細線造成的影響還有排列不整齊的發生率,由下圖中可以發現,在單條粗線的情況,線條往往較有機會整齊的排列於馬達矽鋼片槽內,進而求得最大槽滿率的比例;但到細線的排列時,可以發現初期的排列還是十分整齊的,但到了某一階段後,就會開以凌亂,造成槽滿率大幅下降,產生需多空洞的區域。

細線造成的槽滿率下降

細線造成的槽滿率下降

這種排列不整齊造成的因素,其基本的原理說明可以參考前文,簡單的算法就是漆包線的累積公差達到線徑的一半時,就會開始增加排線不整齊的發生率。而這種尺寸公差是必然的存在,可以查閱漆包線廠商提供的尺寸表中,就有明確的標示不同線徑時所對應的允許公差範圍,其數值比例都相當的小,因此一般情況下往往將其忽略不計,但這就是造成馬達設計者對於槽滿率的預期,產生明顯的落差。

漆包線生產允許公差

漆包線生產允許公差

我們以細線徑0.1以及粗線徑1.0來相比較,可使用下列簡單的公式求得其開始不整齊的圈數(NR),其中漆包線徑為(WD),漆包線的生產公差為(WA)。則計算後可以求得細線徑0.1其不整齊圈數為6.25圈,也就是代表每當繞線圈數累積到6.25圈時,就有可能導致線圈排列不整齊;而粗線徑1.0的不整齊圈數為16.67圈才有可能導致線圈排列不整齊。這兩者的比例差了2.67倍,而且細線往往也代表著更多的圈數,如粗線徑1.0繞10圈的空間內,改為細線徑0.1的話,則可以繞高達100圈的可能,但如此一來混亂的可能性更是大幅地增加了。

非整齊排列圈數

非整齊排列圈數

以上述的例子中,粗線徑1.0繞10圈,但其不整齊的圈數要達到16.67圈,代表粗線徑1.0根本沒有排列不整齊的機會。然而,同樣的空間內,細線徑0.1則是可以繞到100圈,但每6.25圈就會遇到排列不整齊的機會,代表總共會遇到16次的風險,因此兩者間的真實槽滿率,當然大相逕庭。

重點整理:
魔鬼藏在細節內。


#可擔任業界顧問、講師

#個人經營歡迎贊助

馬達製造的專家-路昌工業

電動生活體驗-哿暢機電

電機產業的專業代工生產廠-富竹企業社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想要馬達的技術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
我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那裡了。

avatar-img
263會員
224內容數
歡迎贊助或是多點廣告,謝謝 可擔任業界顧問、講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的其他內容
本文針對馬達矽鋼片上的槽開口設計說明,以馬達生產的觀點來看如何規劃。 其實若以純馬達設計的觀點來說,槽開口是越小越好,以利於矽鋼片靴部吸收磁動勢;甚至取消槽開口,直接連在一起是極端的選擇,但需注意一下靴部漏磁的比例。因此槽開口的設計主要就是生產考量,更精準的說法,就是為了讓漆包線圈能順利通過槽開口進
本文討論如何增加馬達效率。 因此也可以判斷,銅馬達的銅損比例較高,而鐵馬達則是的鐵損比例會拉高。若查閱馬達常用的導磁材料"矽鋼片",可以發現鐵損的標示上是以W/KG表示,其中的KG是重量單位,這就是告知鐵損與矽鋼片重量有關係。因此鐵馬達使用較大的矽鋼片尺寸,也代表矽鋼片重量較重,則鐵損較多。
本文討論如何增加馬達效率。 理論上還有一種降電阻的手法,就是直接換更好的導電材料,但太貴。 重點整理: 電能損耗解法,降電流、降電阻、降溫度。
本文來探討單條粗線及細線併繞對馬達的影響。 然而最困擾的不是幾條線併繞的問題,而是併繞因為無法執行整齊排線,線圈是反覆交疊的,會導致槽滿率下降。多線併繞的有效槽滿率大多若在30%左右,會遠不如預期,當生產單位無法繞線時,會降低圈數或是降低線徑,就導致馬達特性及效率變化及下降。 馬達顧問服務
主要是作為馬達設計者來說,太少關注到漆包線尺寸了,容易造成未來設計與生產的對立,故專文討論之。 英制漆包線則是僅分為兩種,Single跟Heavy。 重點整理: 其實很多時候,答案就在身邊。 馬達顧問服務
本文討論會針對頓轉轉矩(Cogging Torque)進行討論。但頓轉轉矩有許多種解法,未來會逐步說明。 因此在馬達輸出規格已可達到,而沒有要使用磁阻力的情況下,就會盡可能的降低頓轉轉矩。但在馬達設計時仍會明顯的感受到,降低頓轉轉矩,會降低馬達的轉矩輸出。 馬達顧問服務
本文針對馬達矽鋼片上的槽開口設計說明,以馬達生產的觀點來看如何規劃。 其實若以純馬達設計的觀點來說,槽開口是越小越好,以利於矽鋼片靴部吸收磁動勢;甚至取消槽開口,直接連在一起是極端的選擇,但需注意一下靴部漏磁的比例。因此槽開口的設計主要就是生產考量,更精準的說法,就是為了讓漆包線圈能順利通過槽開口進
本文討論如何增加馬達效率。 因此也可以判斷,銅馬達的銅損比例較高,而鐵馬達則是的鐵損比例會拉高。若查閱馬達常用的導磁材料"矽鋼片",可以發現鐵損的標示上是以W/KG表示,其中的KG是重量單位,這就是告知鐵損與矽鋼片重量有關係。因此鐵馬達使用較大的矽鋼片尺寸,也代表矽鋼片重量較重,則鐵損較多。
本文討論如何增加馬達效率。 理論上還有一種降電阻的手法,就是直接換更好的導電材料,但太貴。 重點整理: 電能損耗解法,降電流、降電阻、降溫度。
本文來探討單條粗線及細線併繞對馬達的影響。 然而最困擾的不是幾條線併繞的問題,而是併繞因為無法執行整齊排線,線圈是反覆交疊的,會導致槽滿率下降。多線併繞的有效槽滿率大多若在30%左右,會遠不如預期,當生產單位無法繞線時,會降低圈數或是降低線徑,就導致馬達特性及效率變化及下降。 馬達顧問服務
主要是作為馬達設計者來說,太少關注到漆包線尺寸了,容易造成未來設計與生產的對立,故專文討論之。 英制漆包線則是僅分為兩種,Single跟Heavy。 重點整理: 其實很多時候,答案就在身邊。 馬達顧問服務
本文討論會針對頓轉轉矩(Cogging Torque)進行討論。但頓轉轉矩有許多種解法,未來會逐步說明。 因此在馬達輸出規格已可達到,而沒有要使用磁阻力的情況下,就會盡可能的降低頓轉轉矩。但在馬達設計時仍會明顯的感受到,降低頓轉轉矩,會降低馬達的轉矩輸出。 馬達顧問服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上一篇說明了對應槽極配後,繞線法則的均分磁場電氣角的概念,本文將針對滿足規則後,基於特定條件而採用不同繞線規則的影響;本此將改採用8極12齒的配置,以展示不同案例作為參考。 同樣優先計算齒均分電氣角度,即可獲得(180*8)/12=120度,將其乘上對應齒數後列表如下,並將其超過360度的部分化簡
Thumbnail
本文是要詳細介紹面對不同槽極配的馬達時,集中繞(Connected Winding)的繞線方法會有甚麼變化;其中包括了繞線的順序規則改動、每槽對應的順時針或是逆時針的繞向法則以及不同繞法對於繞線因素的衰減比例關係計算。倘若繞線順序或是方向錯誤時,輕則是繞線因素(Winding Factor)偏低,影
Thumbnail
客戶來訪時,詢問到馬達矽鋼片上的靴部(Boots)設計細節,筆者才驚覺過往都忽略了此項特徵的說明,故將其相關的設計細節補齊。 首先須定義,馬達當中談到的靴部係指矽鋼片槽開口處往往會有一凸出的區域,由於此處的整體外觀造型類似一雙靴子,如下圖所示,故以靴部命名之;但實際上只有圖中的紅色線段的區域範圍內
Thumbnail
馬達(也稱為電動機)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重要裝置,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和日常生活中。馬達根據工作需求、應用場合的不同而分為多種類型。接下來本文將介紹幾種常見的馬達類型及其應用。
Thumbnail
電量接受倍增線。 太陽能、風力。是1:1的經過管線,那如果是1:5呢? 管線材質和設計,看看哪種方案能達到最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同時又能確保安全性。 能量倍增的技術應用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系統上,那將會大大提升再生能源的整體效率。 就好比沒換過的裡面,結構與線的太陽能板與換成倍增線的。 效果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Thumbnail
在快速設計手繪的過程中,線條的美觀性是決定圖面質量的關鍵因素。線條的品質與握筆姿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直接影響到線條的流暢度以及畫面的整體視覺效果。本文探討了不同長度線條的手部發力點、線條解構、握筆姿勢訓練、以及手眼協調,並提供了相關練習方法和選擇工具和材料建議。
Thumbnail
瞭解電線套管的作用和重要性,包括使用電線套管的原因、不同種類的電線套管及使用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本文將從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的觀點來決定漆包線徑的粗細;實務上要考量更為複雜,包括工作電壓、絕緣強度及法規、尺寸限制、加工能力等等,因此拆分不同主題來進行探討。 電流密度的基本定義可以簡單地從單位上面得知,這也是筆者在研究所時期的體驗之一,單位很重要,不僅僅是用來標示,更多時
Thumbnail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提到細線併繞將會導致槽滿率的下降,本文就來深究其原因。 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多線併繞時,往往會於繞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類絞線排列,反倒使原本理想中的細線排列分佈,絞成了一個大圓線的配置,導致更多的間隙使得馬達槽滿率下降。 在線徑與並聯股數換算中有一個計算例,是4股的0.3m
Thumbnail
上一篇說明了對應槽極配後,繞線法則的均分磁場電氣角的概念,本文將針對滿足規則後,基於特定條件而採用不同繞線規則的影響;本此將改採用8極12齒的配置,以展示不同案例作為參考。 同樣優先計算齒均分電氣角度,即可獲得(180*8)/12=120度,將其乘上對應齒數後列表如下,並將其超過360度的部分化簡
Thumbnail
本文是要詳細介紹面對不同槽極配的馬達時,集中繞(Connected Winding)的繞線方法會有甚麼變化;其中包括了繞線的順序規則改動、每槽對應的順時針或是逆時針的繞向法則以及不同繞法對於繞線因素的衰減比例關係計算。倘若繞線順序或是方向錯誤時,輕則是繞線因素(Winding Factor)偏低,影
Thumbnail
客戶來訪時,詢問到馬達矽鋼片上的靴部(Boots)設計細節,筆者才驚覺過往都忽略了此項特徵的說明,故將其相關的設計細節補齊。 首先須定義,馬達當中談到的靴部係指矽鋼片槽開口處往往會有一凸出的區域,由於此處的整體外觀造型類似一雙靴子,如下圖所示,故以靴部命名之;但實際上只有圖中的紅色線段的區域範圍內
Thumbnail
馬達(也稱為電動機)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重要裝置,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和日常生活中。馬達根據工作需求、應用場合的不同而分為多種類型。接下來本文將介紹幾種常見的馬達類型及其應用。
Thumbnail
電量接受倍增線。 太陽能、風力。是1:1的經過管線,那如果是1:5呢? 管線材質和設計,看看哪種方案能達到最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同時又能確保安全性。 能量倍增的技術應用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系統上,那將會大大提升再生能源的整體效率。 就好比沒換過的裡面,結構與線的太陽能板與換成倍增線的。 效果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Thumbnail
在快速設計手繪的過程中,線條的美觀性是決定圖面質量的關鍵因素。線條的品質與握筆姿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直接影響到線條的流暢度以及畫面的整體視覺效果。本文探討了不同長度線條的手部發力點、線條解構、握筆姿勢訓練、以及手眼協調,並提供了相關練習方法和選擇工具和材料建議。
Thumbnail
瞭解電線套管的作用和重要性,包括使用電線套管的原因、不同種類的電線套管及使用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本文將從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的觀點來決定漆包線徑的粗細;實務上要考量更為複雜,包括工作電壓、絕緣強度及法規、尺寸限制、加工能力等等,因此拆分不同主題來進行探討。 電流密度的基本定義可以簡單地從單位上面得知,這也是筆者在研究所時期的體驗之一,單位很重要,不僅僅是用來標示,更多時
Thumbnail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提到細線併繞將會導致槽滿率的下降,本文就來深究其原因。 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多線併繞時,往往會於繞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類絞線排列,反倒使原本理想中的細線排列分佈,絞成了一個大圓線的配置,導致更多的間隙使得馬達槽滿率下降。 在線徑與並聯股數換算中有一個計算例,是4股的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