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又被朋友問儲蓄險好嗎? 以下個人小小淺見分享


理財工具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

如果是高資產族群,主要考量是遺贈稅避稅,而不是資產增值,那儲蓄險就非常適合

如果不是高資產族群,那就非常不建議,實則看似資產"穩定"增值,但細算IRR會發現可能連通膨都追不上,購買力逐年"穩定"下降

大眾眼中的買保險,實則對他們來說風險超大,因為報酬率不夠,會導致所得替代率不足。一旦喪失主動收入,生活品質就無法維持原先水準


大眾眼中的高風險投資,虛擬貨幣彼特幣,我就有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

它跟各大類資產相關度低,且我看好它到2030年升破50萬美,到時候再來驗證

這叫"避險",為我的資產部位買保險


最近我還想買另一個保險---曼谷房

曼谷房相比台北房有太多優勢,租金收益率較高、增值空間較大、持有成本較低

若用現金流角度分析

有240萬台幣閒置資金要投資

在台北可以首付240萬,貸款960萬,開5倍槓投1200萬的物件

青安貸款30年,5年寬限期拉滿,利率算1.5%,前5年月繳12000,後25年月繳38394

這樣的物件可收月租金介於15000~30000

前5年是正現金流,後25年都是負

在曼谷可以全款買入市心高檔套房,每月收租介於13000~18000

持續的正現金流


火紅陸劇繁花劇中寶總計畫槓桿操作服飾公司的IPO

軍師爺叔一心想幫寶總搶下沃爾瑪牛仔褲大單當保險


投資要以終為始,知道未來想要甚麼

再看時間有多長可以布局

選擇適合的工具、標的

股票、債券、不動產、貴金屬、虛擬貨幣

ETF、期貨、選擇權、REITS、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


人生很多風險

你買保險了嗎?

avatar-img
14會員
16內容數
潮起潮落,點到為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改變日常小習慣,累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財富。「拿鐵因素」提醒我們,微不足道的日常開銷,若能轉化為儲蓄與投資,將對財務自由帶來巨大影響。三個關鍵習慣幫助我們有效積累財富:先付給自己、自動化儲蓄,以及活在當下。學會避免生活方式膨脹,並成為資產的擁有者,是實現財務增長的核心。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改變日常小習慣,累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財富。「拿鐵因素」提醒我們,微不足道的日常開銷,若能轉化為儲蓄與投資,將對財務自由帶來巨大影響。三個關鍵習慣幫助我們有效積累財富:先付給自己、自動化儲蓄,以及活在當下。學會避免生活方式膨脹,並成為資產的擁有者,是實現財務增長的核心。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保險保障和銀行存款那裏不同呢?或許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句「平時注入一滴水,難時擁有太平洋」吧。
Thumbnail
「錢」 「保障未來」 到底是為了有事情發生才有錢可以用 然後買了一大堆的不同種類保險 就只為了等未來那一天的到來 若一直都沒有發生事情平安順遂呢? 那你買的那些保險可以幹嘛! 不就全都打水漂? 只為求一個安心!? 還是希望保障你的錢不會不見 隨時想用時就可以用 最重要還能幫你放大資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購買保險的必要性,通過實際案例幫助讀者瞭解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保險能提供的保障。文章指出幾種類型的保險,包括意外險、醫療險和責任險,強調在發生重大危機時,保險是維護經濟安全的重要工具。瞭解何時需要保險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及家人的生活,並在面對不幸時減輕經濟壓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醫療保險對患者決策影響,該如何在保險的選擇權與避免過度醫療之間找到平衡。透過項明生爸爸的案例,揭示保險可能導致的過度醫療與隨之而來的身心負擔,並指出保險所提供的重要選擇與安全感,鼓勵讀者理性看待醫療檢查與治療的必要性,以維持健康與幸福。
年輕的時候買過儲蓄險,在懵懵懂懂下存完6年。(太長的話可以直接從第3點開始看) 發現錢沒有變多,反倒被通膨吃掉一些,心得還是很多人說的保險歸保險、理財歸理財才是正途。 1.儲蓄險的優缺點。 優點:強迫儲蓄、鎖住利率、死掉有死亡理賠金。 缺點:解約會賠錢、死亡理賠金不多、期滿才開始有利息。
主題講的是個人的證券投資,而不在於企業公司的實體投資 從理財人員的角度,主要協助個人進行理財,因此在投資上的學習內容,主要是 理財工具認識:固收(貨幣市場、債券)、權益(普通股、優先股、ETF、共同基金)、衍生性(期貨、選擇權)。 金融工具評價:股票的折現模式、選擇權交易型態、基金的風險類型
Thumbnail
在人生中面臨各種未知風險時,保險是一種重要的退路。然而,保險的選擇需要仔細考慮,不要因一時衝動而買下貴重的保單。文章提醒了人們不要花太多錢在保險上,保障、保費、理財的個別重要性需要分清楚,選擇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這樣的選擇能夠真正轉嫁人生中的各種未知風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對於有體況的客戶買保險的幫助,包括如何處理不同類型的體況、如何選擇業務員等建議。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年金保險和儲蓄壽險的主要差異,包括產品目的、給付方式、保障範圍、投資和收益、流動性、稅務待遇、適用人群等方面。文章最後建議在進行保險規劃前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提出真正的需求,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LINE:@721iczoe 或 https://lin.ee/n2WOEFh 進行詢問。
理財工具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 股票、債券、不動產、貴金屬、虛擬貨幣 ETF、期貨、選擇權、REITS、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
Thumbnail
保險保障和銀行存款那裏不同呢?或許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句「平時注入一滴水,難時擁有太平洋」吧。
Thumbnail
「錢」 「保障未來」 到底是為了有事情發生才有錢可以用 然後買了一大堆的不同種類保險 就只為了等未來那一天的到來 若一直都沒有發生事情平安順遂呢? 那你買的那些保險可以幹嘛! 不就全都打水漂? 只為求一個安心!? 還是希望保障你的錢不會不見 隨時想用時就可以用 最重要還能幫你放大資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購買保險的必要性,通過實際案例幫助讀者瞭解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保險能提供的保障。文章指出幾種類型的保險,包括意外險、醫療險和責任險,強調在發生重大危機時,保險是維護經濟安全的重要工具。瞭解何時需要保險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及家人的生活,並在面對不幸時減輕經濟壓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醫療保險對患者決策影響,該如何在保險的選擇權與避免過度醫療之間找到平衡。透過項明生爸爸的案例,揭示保險可能導致的過度醫療與隨之而來的身心負擔,並指出保險所提供的重要選擇與安全感,鼓勵讀者理性看待醫療檢查與治療的必要性,以維持健康與幸福。
年輕的時候買過儲蓄險,在懵懵懂懂下存完6年。(太長的話可以直接從第3點開始看) 發現錢沒有變多,反倒被通膨吃掉一些,心得還是很多人說的保險歸保險、理財歸理財才是正途。 1.儲蓄險的優缺點。 優點:強迫儲蓄、鎖住利率、死掉有死亡理賠金。 缺點:解約會賠錢、死亡理賠金不多、期滿才開始有利息。
主題講的是個人的證券投資,而不在於企業公司的實體投資 從理財人員的角度,主要協助個人進行理財,因此在投資上的學習內容,主要是 理財工具認識:固收(貨幣市場、債券)、權益(普通股、優先股、ETF、共同基金)、衍生性(期貨、選擇權)。 金融工具評價:股票的折現模式、選擇權交易型態、基金的風險類型
Thumbnail
在人生中面臨各種未知風險時,保險是一種重要的退路。然而,保險的選擇需要仔細考慮,不要因一時衝動而買下貴重的保單。文章提醒了人們不要花太多錢在保險上,保障、保費、理財的個別重要性需要分清楚,選擇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這樣的選擇能夠真正轉嫁人生中的各種未知風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對於有體況的客戶買保險的幫助,包括如何處理不同類型的體況、如何選擇業務員等建議。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年金保險和儲蓄壽險的主要差異,包括產品目的、給付方式、保障範圍、投資和收益、流動性、稅務待遇、適用人群等方面。文章最後建議在進行保險規劃前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提出真正的需求,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LINE:@721iczoe 或 https://lin.ee/n2WOEFh 進行詢問。
理財工具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 股票、債券、不動產、貴金屬、虛擬貨幣 ETF、期貨、選擇權、REITS、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