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己的論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跟朋友討論——在我搜集了這麼多資料又畫成了滂薄的心智圖之後,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清楚的呈現出來呢?

他說,用自己的話講。

就自己的話說,先要形成自己的論述。

自己的論述,就是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帶入自己的思考、反饋或建議。

過去,我可能會這麼說:其實從內容產生初期的主題設定、資料檢索、篩選方式、彙整邏輯,乃至於最後呈現出來的敘事結構,都是自身立場的體現了。

不過,確實立場並不等同於觀點或論述。



的確有某種文章類型,是不太允許也不太需要「作者的評論」,常見諸如訊息類型的文章,或者說所謂的「訊息」類新聞。

通常,這類文章的背後還吊著「平衡報導」的幌子。

說幌子,並不是指平衡報導是假的,而是,但凡沒有什麼能力或實力可以提出個人見解的記者或寫作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呈現多方視角」,但讀者是絕對看不出記者個人的觀點或論述,因為根本沒有 XD

當然,除了沒有觀點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怕被罵。或許是因為自知觀點不成熟、欠缺理論依據或事實基礎,所以不敢說,於是就躲到報社或雜誌社的立場後面去。

而這樣的文章在當今的媒體上,多著去了。

雖然說,這樣的記者或寫作者,確實已透過選題的方式踩住某一個立場了,不過這立場通常源自其所處的組織,並不是個人的;且往往會落得除了在架構、編排或選題與切角方面「有立場」之外,其他什麼都沒有。

以媒體而言,大致就可據此區分為「純訊息」或「有觀點」的內容。

純訊息屬性的內容,其實早已被AI給取代了,不管是實時連接地震動態的訊息推播、即時的訊息傳播,又或者那些來自行車記錄器或社群論壇上「網友熱議」綜合報導。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大多是統合與梳理最近在讀的資料,內容比較像是會出現在論文第二章的文獻回顧。至於沒有特別寫出的觀點,大多分散在筆記用的心智圖和私人的筆記上了,等到合適公開討論的時候,再慢慢整理出來。

最近在研究幾個特定的議題,迫於時間壓力,今天花了幾乎半天的時間,非常大量而快速地彙整出相關的文獻與報告——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這麼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面了。

只是,稍早有個朋友私下看了我的資料,卻只是淡淡表示我讀東西或研究議題的習慣,就跟吃東西一樣,只有「辣、很辣、非常辣」,卻沒有酸甜苦和其他的味道。

意思是,要是抓著幾個點就奮力往下挖,很容易忽略「既廣且深」是「廣」要在「深」的前面。「資料已經夠多了,不需要再看了,」他提醒,許多時候「廣度」比起「深度」更需要先掌握住。

這個提醒太有趣,想到上週才寫到:

過去,我是個自認為黑白分明的人;而現在,更容許自己的思維與價值判斷出現更豐富的灰階層次。

現在看來,灰階不夠,需要更多顏色才可以。

啊,不過我真的很喜歡吃辣,需要振奮的時候,一定要爆炸辣!



話說回來,好看的文章必須要有觀點。

期許接下來的每日撰文,除了盡可能地減少思路不清晰的括號之外,也能嘗試寫出更多具備觀點的內容——透過清晰的論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2/20
不錯啊!有獨立的論述,就是表示已經有自己的思想體系,才能對某一事務有準確的說法,而不會隨意改變。期待更多文章囉。
黃璧怡-avatar-img
2024/02/20
透過清晰的論述,增加具備觀點的內容:很明確的目標,加油喔👏👏👏
三土-avatar-img
2024/02/20
期待~~
avatar-img
Sylvie的移動城堡
71會員
108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Sylvie的移動城堡的其他內容
2024/06/29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寫作對她和朋友的改變,從如何組織文字到擁有更多創意點子。她透過寫作找到了日常生活的節奏,並深刻體會到寫作的益處。同時也分享了在吐司會中擔任幹部的經歷,對新成員的接納和組織的協調。整篇文章溫暖感人,充滿正能量和鼓舞人心的信息。
Thumbnail
2024/06/29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寫作對她和朋友的改變,從如何組織文字到擁有更多創意點子。她透過寫作找到了日常生活的節奏,並深刻體會到寫作的益處。同時也分享了在吐司會中擔任幹部的經歷,對新成員的接納和組織的協調。整篇文章溫暖感人,充滿正能量和鼓舞人心的信息。
Thumbnail
2024/06/23
最近的日常似乎也逐漸趨於平穩,或許可以開始嚐試把原來想做的事情納入到平穩的日常中,建立一點點紀律。如在工作中每週三都發電子報,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五和朋友一起舉辦讀書會等等。時間過得愈快,如何讓自己立的flag落地實踐呢?
Thumbnail
2024/06/23
最近的日常似乎也逐漸趨於平穩,或許可以開始嚐試把原來想做的事情納入到平穩的日常中,建立一點點紀律。如在工作中每週三都發電子報,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五和朋友一起舉辦讀書會等等。時間過得愈快,如何讓自己立的flag落地實踐呢?
Thumbnail
2024/04/15
今天是連續第60日的日更,明起暫停,調整發文方式。 原先在日常的運轉中,一直想盡各種方式要維持日更的原因是:深知自己一旦停下來或者幫自己放水之後,就很難再維持或者重新進入到一個有紀律的輸出狀態。 甚至,在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整天不在家裡時,還會預設排程,維持每日發文。 不過,如果以第一性原理回頭
Thumbnail
2024/04/15
今天是連續第60日的日更,明起暫停,調整發文方式。 原先在日常的運轉中,一直想盡各種方式要維持日更的原因是:深知自己一旦停下來或者幫自己放水之後,就很難再維持或者重新進入到一個有紀律的輸出狀態。 甚至,在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整天不在家裡時,還會預設排程,維持每日發文。 不過,如果以第一性原理回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事實無須證明,只要落筆,即為真實發生。
Thumbnail
事實無須證明,只要落筆,即為真實發生。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