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香菸,但你見過菸葉本人嗎?前陣子有幸參加屏菸 1936 文化基地的採菸葉體驗,見識到菸葉的來由,以及菸農的故事,都是現在幾乎消失的歷史。
體驗內容其實還蠻簡單,就只是下田去採摘菸葉,然後把菸葉固定到要送去烘乾的大夾子上,然而重點全在導覽老師的菸葉歷史解說裡。活動請來的老師家中過去就是種植菸草,因此對於菸葉的種植、收購、香菸製程等等都非常熟悉。
菸葉曾經是台灣很重要的經濟作物,過去公賣局會提供很好的價格向菸農收購菸葉,而農會也會提供貸款服務,所以種植菸葉可說是幾乎零成本就能開始。
然而種植菸草雖然三個月就能成熟,為了避開颱風季節,一年只有收成一期,另外要是長期只種植菸草,土地就會不夠肥沃,種出來的很容易就死掉。因此過去菸農不只種植菸草,都會輪流種植水稻、番茄、玉米等其他作物。
時至今日,公賣局已經沒有在收購菸葉,台灣還有種植菸葉的人也相當稀少,多半是有私人收購或是休閒使用。也因此,屏菸 1936 文化基地的菸田就顯得相當重要。
想看菸葉究竟長什麼樣子,可以來屏菸 1936 文化基地,這裡有一小片菸葉田,還能見識菸草開花的模樣。整個菸葉工廠保留機具,運用各種動畫向你介紹菸葉是如何製作變成香菸,不只有菸葉廠,展區還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展覽,是我特別喜歡的屏東展覽場地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