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從往外踏上旅程,進入內在道場

2024/02/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所有生活技能大半都是靠獨自旅遊培養出來,甚至有些重大的決定和內省,也許都是靠獨旅完成的。

獨自旅行的自由性真是棒極了,尤其適合我這種善變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前一天才決定要去走某條山上的步道,但因為晚上睡不好沒體力爬樓梯,所以臨時改成咖啡館巡遊之旅。如果帶上旅伴,除非對方也願意分開行動,不然恐怕是要吵架。

獨自旅行除了可以盡情享受自由度、專心體會當地風情,後來幾年的獨自旅行,我通常有一半時間著重在自己創造與內心對話的空間。

和旅伴出遊時,我享受的和旅伴一起創造什麼美好的回憶。
和自己出遊時,則更多時間,我會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為了給自己內心對話的餘裕,我會安排比較辛苦一點的行程。這種伴隨較大體力勞動、會驅使我進入內在對話的行程,我稱之為「內在道場」。

京都高雄,神護寺參道

京都高雄,神護寺參道

如果只是很輕鬆沒有一點點「不舒服」的行程,並沒有辦法啟動內部對話,而比較適合我剛到一個地方安頓下來,拿來調整步調到符合當地的節奏用。這樣休息一天後,我才會開始內在道場行程。譬如上圖是在京都高雄區的神護寺。

神護寺參道據傳階梯數高達四百階,坡度又比較陡峭,爬上去後一定是上氣不接下氣的類型。非常適合拿來當內在道場。

出發吧。

前1/4段只會感受到些許疲憊,心率呼吸速度都提升卻不覺得困難,也許可以一直維持這個速度下去,但對後 3/4 樂觀。

到了1/2,腦中開始因為呼吸而被空白佔領,思緒重心移往「當初到底為什麼要來這裡受罪?」這時候,對話就會開始了。

對了,我是因為對現況感到疲憊。
可是我早就知道環境限制如此,世事不能盡如人意,我只能盡力而為。
那麼,我真的盡力了嗎?
在自我要求時,我有想遍可以想的法子,盡力去嘗試了嗎?
在與他人互動時,我有盡力去激勵、創造能推動事情前進的環境嗎?
如果都有,那麼這個沮喪或是無法釋懷的原因是什麼?
是源自於我哪個未解的內在課題嗎?

路途到了3/4,身體越發沈重,想放棄卻沒法放棄。

我沒辦法背負這麼多前進,當初幹嘛帶這麼多東西(背負這麼多思緒)給自己找麻煩吧。

那麼丟掉一些東西吧,我必須選擇。如果不選擇,我將沒有辦法到達終點。

要實現核心使命和真正願望的必要條件,到底是什麼?

有些事情確實不必這麼認真,強求那發展也能走上自己期待的路。

只要確認初心是對的就可以了。

因為無論如何,出發後的我與出發前的我已經截然不同。

該從思緒中修剪掉什麼枝枒也決定好了。

最後 1/4,提振。

雖然很疲憊,可是看到了一點點未來的樣子,也習慣了前進的節奏。

縱然不完全符合我想像,但那一小角光景,卻已足夠振奮。

一切都是過程。

這最後一段路,我的力氣快用完了,呼吸也喘個不行,可是回頭就能看見自己已經前進了多少距離,那便值得振奮。不需要只以結果來判定自己在這世上的成敗,辛苦也是一種成就。我的步伐停在最後一個讓參拜者歇腳的平台上,看著遠處的山門,此時已經一點都不急,想再享受一會兒這個光景。

呼吸調整好後,我走上最後幾階,對著山門一行禮,踏入寺廟。

此時我離開內在道場,進入神佛靈場。

我開始可以用比踏上步道前更清明的心參拜。參拜後我會在境內坐一會兒,讓疲憊也隨之消退。等等下山還會是一場硬仗。

適合拿來當作內在道場的行程

適合安排做內在道場的行程有二個特點:

  1. 較少外在刺激,意即安靜。
  2. 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20 字、3 則留言,僅發佈於享受吧!鬧騰人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從文化探討寫到人類觀察、商業觀點,用筆呈現繽紛燦爛或令人深思的人生面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