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直子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插畫老師,她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將她的生活描繪得十分有趣,有時候又有一點淚光閃閃。
作為她的老讀者,一本一本地,從《150 cm life》、《一個人》的系列開始,陪她細數到東京就業的時光、一個人跑馬拉松或是吃飯,到她《已經不是一個人》的結婚生子。雖然我們並不相識,卻好像老朋友一般瞭解這些年她的經歷。
《媽媽的每一天》是高木直子記錄自己和女兒小米的生活系列。第一本「高木直子手忙腳亂日記」開始,描繪 40 歲才當媽的自己面對新生兒手足無措,卻又感動滿滿的日常點滴。隨著女兒小米長大,生活也在不知不覺間產生改變…這就是第二本「高木直子陪你一起慢慢長大」的內容。
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嬰兒轉為小孩的時間點究竟要如何計算呢?
觀察孩子們的長大,有時候感覺好慢,有時候卻又驚覺改變是一瞬間的。
昨天還不會走,今天突然就敢邁開步伐!又或是什麼時候開始,他默默地聽懂了大人說的話,聽到「要吃飯了」就自己往餐椅走,或是正確無誤地把我們說的東西拿過來。
他們的臉上狡黠微表情,像是在說「嘿,我現在懂了喔!」
對於媽媽而言,孩子的每個階段都像是打開了不同的地圖,要面對不同的關卡。
我家的雙胞胎開始會走了,有意見了,不再是只能跟隨大人的小小跟屁蟲。當我們搞不清楚他的想法時,開始會哭會鬧,表達反抗了。
日常生活中,如果抓到了小嬰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會覺得很開心;反之也會因為捉摸不定而感到苦惱。
例子之一是最近常常發現小嬰 B 一走到騎樓就會哭鬧。直到週六出門散步,到了樓下發現沒有下雨就沒有撐傘、他又在揹巾上扭動才領會到:原來他是想要撐傘!
因為最近都有下雨,而我撐傘時又喜歡讓他聽雨打在傘面上的聲音。
他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遊戲,不想停止吧。
家裡越來越用不到的嬰兒物品,像是奶瓶、消毒鍋;或是出門時越來越輕的背包,少了尿布、玩具的重量,同樣無聲地告訴著我:孩子長大了喔!
雖然有些前輩們會說「好日子要來了」,但當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無論再大,在我們的眼中都是小。長路漫漫,學習放手的其實是大人,小孩才是那個一眨眼就跑不見的人。
一直很喜歡高木直子溫暖、真實、又充滿感觸的觀察。現在想想,我想經營的也正是她這樣子的風格,如何著眼於生活,看到每天的不同與有趣,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