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莉蓮故事與心智化歷程】了解當時情感的意義,當下實踐了情感的意義。

2024/02/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芙莉蓮是活了千年以上的精靈,實力超強,魔力超高,然情感能力像「小孩」及「機器人」。

在她生命裡第一次的情感起伏是村子被滅後(不過她沒表情),以復仇作為學習魔法的契機,並遵從師傅指示平常就要壓低魔力等待反擊魔族。師傅過世,芙莉蓮長期隱居山林,天天與動物相處,情感更歸平淡。

後來勇者一行人邀請上路。討伐魔王過程中,芙莉蓮像是旁觀者,看著隊伍親密情誼及勇者待人處事的價值,她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勇者做了多餘的事,浪費時間,什麼是一趟無聊卻又歡樂的行程?真令人不明所以,她繼續看戲。

隊伍結束10年冒險歸國,他們再相約50年後看煙火,勇者逝世了,在勇者的葬禮上芙莉蓮第二次情緒起伏,也是最大的莫名失落感,她居然落淚了!她突然覺得為什麼不「把握時間」多認識勇者呢,也才稍微意識到「他人的時間」很短。芙莉蓮想釐清哭泣是何意義,再次踏上旅程,從終點回去起點,希望喚起回憶亡羊補牢,此為再次學習情感的契機,或許到了靈魂長眠之地能再見到勇者述說自己的遺憾,此為《葬送的芙莉蓮》故事主軸。

芙莉蓮帶著昔日隊員的徒兒(根本是帶孫子)繼續前進,組成新世代的隊伍。80年過去,重訪過去村莊時,「時間效力」逐漸出現,當初芙莉蓮質疑勇者多餘的事,此刻來看一點也不多餘,意義也彰顯了,原來,矮人曾告訴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這樣」,原來如此。

對能活千年的精靈而言,幾十年就像十幾分鐘罷了,芙莉蓮不會寄託在稍縱即逝的關係裡,就像黃金鼠生命2年人類壽命80年,是牠們的40倍,人類也不會把老鼠當兄弟,或不敢投入太多,我想芙莉蓮也是…,但在異世界裡大家都是人(型),應該也適用人類心理學吧,總之,這是隱喻故事啦。


芙莉蓮像是機器人,活了千年,沒有(平等)對象互動與連結,情感退化,接著也不被意識到情感是何物。反而路上遇到的另兩個精靈:僧侶與始祖,但他們有使命及目標,一個寄託未來世界的女神,一個不斷培養徒兒,因此互動反而比芙莉蓮有情感多了。芙莉蓮沒有意識到情感,一切就事論事,僅以利益/麻不麻煩作為考量,與世隔絕,對她來說那些生命不久後都會消失,所以一般行事就像機器人判斷,合理就好。

芙莉蓮也像個孩子,從她與動物玩在一起,對事物感到好奇、有趣、喜歡被誇獎、能運用內化形象(想起勇者說的話),這是人類的心智成長模式,並藉與新世代溫故知新,觀摩、學習、實踐「親密關係」,費倫根本安養老人啊...,潛移默化地芙莉蓮也調整她對情感/關係的意識與定義。後來芙莉蓮有很多表情包,跟間諜家家酒的安妮雅一樣,不自覺地展露,這跟前期獨來獨往的她差很多呢。


如今芙莉蓮還是會考量CP值,但「已經不是只考量自己的CP值」,勇者為什麼要為村民花這多時間呢,他的意思是說:「當我花力氣除魔,雖然受了不少傷、沒有報酬,但事後我看見村民的安心笑容、改變了他命定的悲慘,協助他重建家園,別人獲利的CP值那麼多,他開心我也開心,我才覺得是我賺到了呢。」勇者說:「或許,我是為了我自己才這麼做的」。


芙莉蓮藉著體驗與模仿,也開始有了情感的模擬感受。芙莉蓮的心智化,成長模式是「體驗對照」的,過去吃一塊起司蛋糕沒感受,現在就再吃一塊仔細比對,與他人互動比對今昔,在回憶裡了解當時情感的意義,也在當下實踐了情感的意義。

不過我還是覺得芙莉蓮的學習路徑是比對,是「解釋情感」而非「感受情感」,接著認知「原來如此」,跟著照做。真正要自發性的啟動,應該還需要一段醞釀與成長吧。

「是啊,如果是勇者欣美爾的話,他也一定會這麼做吧。」

「是啊,如果是我的照顧者OOO的話,他也一定會這麼做吧。」

「是啊,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決定這麼做吧。」

這就是人類心智化的歷程了。

230會員
159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