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

293 位追蹤者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avatar-img
316會員
226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暴食的重點不是吃,功能有二:一是掩蓋情緒、逃避情緒,二是吃食帶來的愉悅感。 新聞故事: 一名38歲男子讀國中至今20多年,幾乎每天狂吃,可一次吃下近10包泡麵,吃到食物堆上食道、撐不住時再吐出來,尤其家人碎碎唸後心情更糟,習慣吃東西發洩,吃到很不舒服時,他一蹲下來就將食物吐出來,接著又焦慮、後悔
Thumbnail
養育嬰幼兒到上小學前是極為艱辛的工作 照顧者不僅要給足食衣住行,還要給予「育樂」——情感上的滿足 人類獨有的情感依附關係也是人類心智化的啟蒙點 照顧者對孩子的立即回應、回饋、呵護、替孩子說出他的體驗,正是孩子學習何謂自身情緒的參照指標;照顧者對孩子的期待與肯定,更是孩子向前成長的最大動力
Thumbnail
【如何協助家人面對意外後的自責與失落】 事件發生後,有些事是不可彌補的,會讓人不斷懊悔,跌落在悲傷情緒裡出不來。既然不可彌補,好像振作也沒用,就會一直自暴自棄下去。每個人都想恢復常態,又因不可能復原,結果陷入出不來的情緒裡。 內在脆弱時,非常需要外在的支持、關係連結,讓他不孤單,如家人的支持。
Thumbnail
【線上課-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114/2/8(六)10:00-12:00進行 #主題:從《同理心的力量》,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 。 我們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做不到,連起床都有困難呢 認知當機的時候,就是情緒卡關了,情緒沒有流動,被悶在當事人身體裡,那種感覺非常「痛苦」,常常痛苦。
Thumbnail
條件限定: 1.外遇時間短,半年內 2.夫妻雙方都有意願要修補,被傷害的一方已經決定原諒但是心裡傷害不知道怎麼撫平(心理師可幫忙解釋雙方無法言語的部分)
Thumbnail
擁抱「內在小孩」,在孤寂中以學習與成長為導向, 自我救贖,重新尋回自信與熱情, 實現內在渴望並發光發熱。
Thumbnail
很好看
主角從小跟世界格格不入,如小鳥死了大家很傷心,她想到的是烤來吃正好;兩個國小男生在吵架,她去幫忙阻止,結果是拿鏟子把其中一人打昏,另一人看到則嚇死;導師在台上歇斯底里,她也幫忙制止,上前一把將她裙子、內褲都扯掉,果然導師就靜下來了...她說是看電視學的。
Thumbnail
【人際溝通】溝通/對話的要點,有三個部分 1.內容是否能「聽懂/理解」 2.是否「認同」其內容 3.是否會去做執行 「聽懂/理解」、「認同」、「去做/行動」三部分是各自獨立的
Thumbnail
飲食從來不是單純填飽肚子的,它是各種記憶,甚至是意識覺醒的跳板
Thumbnail
父母若還健在,我們是有爸媽的孩子,父母若過世了,我們會有孤兒的感覺 我們先簡單把長輩分為兩個族群:在經濟及生活上可自主的,以及不能自主的,兩組方式不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