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社會心理觀察

32公開內容

社會心理觀察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暴食的重點不是吃,功能有二:一是掩蓋情緒、逃避情緒,二是吃食帶來的愉悅感。 新聞故事: 一名38歲男子讀國中至今20多年,幾乎每天狂吃,可一次吃下近10包泡麵,吃到食物堆上食道、撐不住時再吐出來,尤其家人碎碎唸後心情更糟,習慣吃東西發洩,吃到很不舒服時,他一蹲下來就將食物吐出來,接著又焦慮、後悔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人際溝通】溝通/對話的要點,有三個部分 1.內容是否能「聽懂/理解」 2.是否「認同」其內容 3.是否會去做執行 「聽懂/理解」、「認同」、「去做/行動」三部分是各自獨立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父母若還健在,我們是有爸媽的孩子,父母若過世了,我們會有孤兒的感覺 我們先簡單把長輩分為兩個族群:在經濟及生活上可自主的,以及不能自主的,兩組方式不同。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酗酒」是一種失控行為,而在行為的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是怎麼解密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特質是有優勢及劣勢的,不過一般來說,要跨越劣勢發揮優勢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理解和熟練 HSP(高敏感特質)也是,因此HSP書籍一般都在談困擾,較少正面形容,最終鼓勵人們往正向發展 我將HSP的四個定義重新撰寫(有的過於文謅謅不容易懂):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好朋友對你這樣說: A.「我順手帶一杯無糖紅茶請你喝」 B.「我老家住台南,有空要不要來玩?」 C.「有小叮噹展覽,要不要一起去看?」 假如你討厭紅茶、嫌台南太遠、不想一起看展覽,你應該怎麼回?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社交情境」是人際互動的情境,視以下因素而有所不同 1.社會情境:特定目的(或沒有目的) 2.彼此關係深淺:熟識、親密、利益 3.場合:又分環境(公開或非公開)和人數(兩人或團體)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