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寫文章實驗 v13】:獅子不會在乎羊群的想法

【五分鐘寫文章實驗 v13】:獅子不會在乎羊群的想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五分鐘計時開始。

這邊分享我最近面對心力交瘁--主要是身體跟不上頭腦,以及變化即將來到和變得繁忙的現在--的心法。

以下節錄我的日記:

The lions don’t consider the opinions that of the sheeps. 如標題,想法可以換成意見。

⇒ the ego is ignorant of the thoughts, 當這麼想,我的自我便不會專注在別人的想法上,相對的它也不會專注在反射出來的對自己雜音,譬如懊悔、憤怒、失望、沮喪等。

⇒thus focusing not on others 不會浪費精神和心力在別人上。

⇒true wellbeing 這就是對自己好、身心健康。


在高壓力和諸多計畫同時進行時,難免會面對迷惘。

在不動行動而缺乏introspection時,不如這樣想想。

avatar-img
Homeless Cosmopolitans' 實驗沙龍
4會員
78內容數
這是實驗室,歡迎各位Homeless Cosmopolitans,意指「無家可歸的國際客」。在文字裡無家可歸是很正常的,就如同我自己從不喜歡有家可歸。這是一種人生狀態、這是一種生活模式、這裡只在乎:【不做選擇跟做出選擇有著同等的高尚】。 這裡是我個人創作工作室Studio WKL--走吻學工作室--的一部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基於手機不在身邊,我用一首剛好五分鐘的曲子當計時器: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3Oumc5HVTksK8hLtU9Lp4n?si=a239e6c960d44967 這是五星主廚快餐車裡的音樂,影評不上不下,但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來談談好了。 電影是
5分鐘再度開始: 我聽著Simon Sinek的播客,我忘記哪一集了,或者哪裡來的老者分享: 「我現在60歲了,正在練習慢下來。」 我卻覺得,我現在半甲子,卻已經在學習慢下來了。 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全部的人都應該學習慢下來。 我想到了,那是某個成功的老人受訪問,給年輕世代的建
延續v7講到的每日"啟動"和"關機"程序,似乎忘記補充完剩下的兩個。 Mental boost的部分, 我用一個叫做Deepstash的app,每天早晚各一次(現在因為雞血打多了,早上一次而已),閱讀它的選讀。 通常都是生產力或身心靈的選讀, ...
這也許就是勇敢實驗的力量。 我開始重新把以前的「用法文和英文唸維基百科」的咖啡店習慣給重拾。 有那麼些生疏,但仍然功力不減。 英文就是練習固定腔調,畢竟是母語。 法文就是練。 法文的口音練法請看我另一篇文章(好像是黑馬那篇)。 我的法文老早就有完美口音,身邊一堆法國朋友都說我法文沒口音。
前天晚上我的英文學生,現在是台積電工程師,過著社畜生活的社會菁英,以及我,無薪階級的跨界怪人,聊得分常投機。 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我回國後,我們會聚一次,聊一聊人生。 這樣已經五年了。
今天的主題是,「我過得如何?」 我們往往喜歡問別人:「你過得如何?(how are you doing?)」但很少人問自己:「我自己過得好嗎?」 這種社會化的必經語言趨勢,讓很多人在語言沒有跟上社會繁忙化的過程中,活得很累。 尤其是沒有人關心自己的時候,還有那些需要連結的人:
基於手機不在身邊,我用一首剛好五分鐘的曲子當計時器: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3Oumc5HVTksK8hLtU9Lp4n?si=a239e6c960d44967 這是五星主廚快餐車裡的音樂,影評不上不下,但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來談談好了。 電影是
5分鐘再度開始: 我聽著Simon Sinek的播客,我忘記哪一集了,或者哪裡來的老者分享: 「我現在60歲了,正在練習慢下來。」 我卻覺得,我現在半甲子,卻已經在學習慢下來了。 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全部的人都應該學習慢下來。 我想到了,那是某個成功的老人受訪問,給年輕世代的建
延續v7講到的每日"啟動"和"關機"程序,似乎忘記補充完剩下的兩個。 Mental boost的部分, 我用一個叫做Deepstash的app,每天早晚各一次(現在因為雞血打多了,早上一次而已),閱讀它的選讀。 通常都是生產力或身心靈的選讀, ...
這也許就是勇敢實驗的力量。 我開始重新把以前的「用法文和英文唸維基百科」的咖啡店習慣給重拾。 有那麼些生疏,但仍然功力不減。 英文就是練習固定腔調,畢竟是母語。 法文就是練。 法文的口音練法請看我另一篇文章(好像是黑馬那篇)。 我的法文老早就有完美口音,身邊一堆法國朋友都說我法文沒口音。
前天晚上我的英文學生,現在是台積電工程師,過著社畜生活的社會菁英,以及我,無薪階級的跨界怪人,聊得分常投機。 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我回國後,我們會聚一次,聊一聊人生。 這樣已經五年了。
今天的主題是,「我過得如何?」 我們往往喜歡問別人:「你過得如何?(how are you doing?)」但很少人問自己:「我自己過得好嗎?」 這種社會化的必經語言趨勢,讓很多人在語言沒有跟上社會繁忙化的過程中,活得很累。 尤其是沒有人關心自己的時候,還有那些需要連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