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2010
寫在神山之後
登山沒有政治考量,但登完神山後,台灣的山界真的有向神山學習的地方。
我想主要是政治人物也沒有那個體力來登神山吧。
看看馬來西亞人是如何善用他們的地理資源。
在台灣,常聽到有人說要建五星級的山屋。
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然就是大家的意見都多。
也許還加上利益上的考量吧。
這次住在Raban Lata後,才知道什麼是五星級的山屋。
算了算這次登神山,兩個人的費用。
住宿920+嚮導費95+接泊車101.5+登頂證書12
雖然單價不便宜,但山屋仍是一床難求。
我想馬來西亞採用以價制量的方式吧。
而這樣子的花費,其實我聽到大部份人,包含當地人都覺得很貴。
不過在我們享用這一切的背後。
山上的建築,所有的食物都是挑夫,一步一步的將東西挑上去的
而山上的一切包含制度,看到了幾點,在台灣登山真的是可以學習的。
步道
人類登山原本就多少破壞了山林的原始面貌,但如何減少山上的衝擊。
就要看登山人的智慧了,但到了山上,在累的半死之後。
會去想這些事的人可能就減少了。
而神山山徑除了整修過的步道,當然標示是基本的設施。
而一直以來爭議頗大的登山步條。
神山步道上不是沒有,但從上山到下山,我只看到綁了一個。
清楚的標示,其實己不用步條了。
更別說,平均一公里就有一個休息的涼亭,還有飲用水及廁所。
廁所還有抽水馬桶。
山上還有個台灣高山所沒有的東西,就是垃圾桶。
而在不硬上山時,辦公室的人拿了個垃圾袋給他。
他在某一個垃圾桶中,將裏頭的垃圾全放進那個垃圾袋中。
放在兩條步道交接處,下山時把它揹下去了。
山屋
到了Raban Lata山屋,和旅館一樣,先去 Check in。
四人一間的房間,兩張雙層床。
軟軟的枕頭,還有兩條毛毯。和我們一起共用這間房的,不知何時就到了。
我們進去時,他們己經在睡覺了。
當然也還有共用的浴室,可以洗澡。以及廁所。
而這個廁所也是清掃的很乾淨的。
接待處就是餐廳,人雖多,但都可以找到位子坐。就不用一直擠在房間內。
不吃飯的人,就在這兒休息,聊天,還有玩牌的。
當我看到這一切時,我想這是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作到的事。
神山真的作到了。
伙食
登神山,由神山公園統籌,付了錢後拿到五張餐卷。
第一天上山時,就先領了一個餐盒,還有瓶水。
環保袋裝著一份午餐,我看到不少人,就拿個這個袋子就上山了。
其中的三餐在山上的餐廳使用。
山上吃自助餐而菜色比起簡單的吃到滿餐廳並不遜色。
中式的炒飯,炒菜,牛肉,羊排,咖哩雞,西式的熱狗,蛋,熱茶,熱咖啡,熱湯,熱水。
還有水果,甜點。
還看見有桶放涼水的,體貼的讓只拿個保特瓶的登山客裝水用。
而用餐時間也配合著大部份的登山客登山的時間。
最後一張餐卷在下山後,山下的餐廳可以再去吃自助餐。
嚮導
由神山公園要求登山客要請嚮導,可知他們有嚮導制度。
要由公園所認證的嚮導才能帶登山客。
在台灣登山,也有不少人對這點有疑問。
登山一定要嚮導帶嗎?
沒有嚮導證就不會登山了嗎?
我自己則是認為,沒有登山經驗,不熟悉路況,以安全考量上來說是有需要的。
台灣並沒有強迫登山客一定要找嚮導。
這個規定在幾年前取消了,因為有圖利山社的可能。
而實際上,國家級的嚮導考試也只辦了一次就停了。
要認證也無從認證起。
而山難發生的原因也不一定是沒有嚮導所造成。
但我想,神山公園強迫每個外來的登山客一定要申請一個嚮導才能上山。
在申請時,承辦人員並沒有詢過我,是否有登山經驗。
但站在政府經濟上和登山客安全上的考量。
在一個我不熟悉的地方,我是願意付出這筆費用的。
下山後,我問不硬,何時要再上山。
他說要回去休息一天,才能夠再上山。
我想這樣同時也確保了嚮導的體能狀況,有了充份的休息。
接泊專車
專門的接泊車,不需等待
下山時,我們走的比較快,到了入口時,不硬帶著我們坐上小巴。
我以為還要等跟在我們後面約一百公尺的登山客們。
沒想到,他們走到車子旁,我們的車就開走了。
所以付的費用是以車計算,到了就開走,完全不用等。
而由國家公園統一收費,不像登玉山時,費用是由司機當場收。
或有的登山口,當你要走不同的山徑時,也沒有接泊車可搭。
要自己去找。
當然這點爭議也大,有好有壞。
但對外來的登山客來說,的確是再方便不過了。
登山證明的製作及頒發
在登頂前,有個小山屋,有人登記登山客姓名,我以為是要確保上去的人。
下山時才知道,要在這就要確定你是否要申請登頂證明。
不硬在也到這兒時,跟我說了一堆,第一次只聽懂要十塊。
接著第二次聽懂確認。
第三次時聽懂證書。
終於在腦海中將他們組合起來,
有四種價錢,而我們可以選擇兩張證書,因為我們由不同的山徑上來。
在狂風大雨中作決定原來可以如此的快。
馬上就決定了,睿恩的十元,我的兩元。
下山後,回到辦公室,我們的登頂證己經放在信封袋內等我們了。
自己平時有在登山,了解登山的危險性。
這次我帶著登高山的心情,但卻帶著登郊山的裝備。
登頂時,我拿了手電筒,要亮不亮的,拉繩子的同時,還要顧著手電筒。
下著雨,風又大,有次手電筒還掉到了地上的小水池中。
沒穿雨褲,由第一場雨開始直到登山口,褲子沒有真正的乾過。
工作手套早己濕透了,睿恩的手還有點凍傷。
心中有點懊惱,這麼的大意就上山。
還好有這整個的配套措施,仍讓我們安全的下山了。
溫暖的山屋,提供毛巾讓我淋的一身濕還能把身上擦乾,鑽進溫暖的被窩。
避免失溫的危險。
餐廳中的面紙可以取用,把濕掉的鞋子,背包弄乾。
方便的取水點,也不用帶大量的水上山。
睿恩在台灣也跟我登了幾次山,走在路上,睿恩問了我不止一次。
為什麼台灣不這麼作?
我也答不上來。
這問題其實沒有答案的,也沒有對或不對。
登山嘛,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
登山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就是安全了。
只要安全的下山,其他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