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來移民眼中的桃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刊於本府文化局人資羅盤

刊於本府文化局人資羅盤

raw-image


去年9月1日星期四,至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報到,至今踏進公門一年多了(扣掉回台中基處訓大概一年)。桃園市,2014年底升格為宜轄市(台中2010),人口約217禹人(台中278萬),擁有13個行政區(台中29區),最高峰為2,444.305公尺、位於復興區與新竹尖石鄉交界處的雪白山(台中雪山3,886 公尺)。


高中以前,桃園只是個地理課本上的名詞,甚至不曾出現在歷史課本上(因為是新竹州,台中則是台中州)。第一次對桃園有印象(記憶)是大一暑假的單車環島,雖然單車環島被視為比開車慢、較定路快,而有機動性,以及能夠不疾不徐地欣賞風景,體驗一種隨時有可能與陌生人事物相遇的浪漫。但其實環島時經過桃園,不過是當天台北與新竹的中繼站,只記得在內壢吃池上便當,以及驚嘆桃園竟然有巨蛋,殊不知當時連內壢和中壢都傻傻分不清楚,也不知道巨蛋其實不是拿來打棒球的。


大二(2008)的某天,因為在網路上看到桃園忠烈祠那彷彿置身日本般的場域於是慕名至桃園一日遊(不能去日本濕樂園至少還能去桃園)。那次除了忠烈祠還去了中原大學(從中壢後站走過去),印象最深刻的是桃園客運的司機。那時的桃客還是遊覽車型的,沒有跑馬燈提醒到哪站了,於是就坐過頭了。車體空間除了對身障者及外來遊客不友善外,司機還因為老弱婦孺上下車較緩慢而大聲咆嘯。總之, 從友善環境看一個城市進步與否,桃園當時還算是個三流城市(一流城市:纽約,二流城市:台北)。


退伍後第一份工作在中壢青埔,宿舍在蘆竹大竹,才開始慢慢認識不一樣的桃園。每天經過高鐵站、試車中的捷運站、年底據說要開幕的outlet、以及大(宛)興(若)土(死)木(城)的青埔,最與衆不同的是能夠沿著塚塘慢跑,以及數不完的飛機。桃園的城市舆台中相較,是屬於雙核心的城市(桃園、中壢),台中則是山海屯各有發展;馬路與台中相較,除了比較小條外,還有很多小路,只有在地人才會知道的小路;最有感的莫過於飲料同品項硬是比台中貴了 5塊錢。雖然當時吃桃園、住桃園,但也僅止於中壢、蘆竹、桃園,其餘行政區依然陌生。


這次因就學就業再次踏進桃園,開始有更多時間與機會認識不一樣的桃園:現在想到中壢,就想到不是桃園人是中壢人、充滿尿騷味的車站廁所、以及宛如霍格華茲的龍岡圖書館,想到觀音就想到超好吃只賣牛肉麵的「來來牛肉麵」,想到平鎮就想到中壢、還有地方特考的復旦高中、育達高中,想到八德就想到小鄭老家的警衛室,想到楊梅就想到跟著文發科到楊梅故事館見習客委會的工程査核,想到蘆竹就想到大竹有蒜頭又有蒜泥的八方雲集、不管什麼鋒候都很多人的埤塘步道,想到大溪就想到停車一位難求、以及遠眺101,想到龍潭就想到徐主任、徐學生家長、還有手臂疲痛一周風雨生信心的龍舟賽,想到龜山就想到區公所前帶骨的屏東羊肉麵,想到大園就想到機場捷運,想到新屋就想到與中壢Costco一路之遙,想到復興就想到五月桃。


踏進公門一年,不敢說有什麼作為,但有件密件今天就特別解密一下,就是市府與車站之所以會有U-bike(先有文化局後有市府前),是因為有位李姓市民陳情市政信箱的結果除了感恩有遠見的李姓市民外,更讚嘆市府(馬路這麼爛還敢廣設那麼多U-bike)的德政,讓我看見一座正在進步而邁向偉大的城市。地圖上將桃園鏡射後調個45度再放大個20%便跟台中有87分像。桃園作為我第三個故鄉(台中、淡水),又在公部門服務,自然有更多認識桃園的機會期待明年此時,對桃園能有更深的認識,成為心中最重要的故鄉。

2017/9/2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89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次說到桃園,大部分都是以重大建設,像是桃園航空城、桃園機場為主,交通也主要著重在捷運或是車站,道路方面就比較偏少。不過,這集影片主要是來看看桃園市,正在規劃中的多條快速道路,尤其這張願景圖,可以看到不少預計推動的路線,我們就來看看推動進度,以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重點吧!
Thumbnail
每次說到桃園,大部分都是以重大建設,像是桃園航空城、桃園機場為主,交通也主要著重在捷運或是車站,道路方面就比較偏少。不過,這集影片主要是來看看桃園市,正在規劃中的多條快速道路,尤其這張願景圖,可以看到不少預計推動的路線,我們就來看看推動進度,以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重點吧!
Thumbnail
大竹重劃區位於桃園市,交通便利,擁有完善生活機能和親民房價,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Thumbnail
大竹重劃區位於桃園市,交通便利,擁有完善生活機能和親民房價,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Thumbnail
有趣而豐富的景觀 桃園的舊市區有著非常有趣而豐富的景觀,非常好看。這裡有一棟啟動大樓,周圍都是一些小房子,形成了一種強烈的高低落差感。這種高低落差,就像是一種程式設計中的捷徑,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一種獨特的風貌 這個舊市區保留了一些歷史痕跡,卻也融入了現代元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貌。
Thumbnail
有趣而豐富的景觀 桃園的舊市區有著非常有趣而豐富的景觀,非常好看。這裡有一棟啟動大樓,周圍都是一些小房子,形成了一種強烈的高低落差感。這種高低落差,就像是一種程式設計中的捷徑,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一種獨特的風貌 這個舊市區保留了一些歷史痕跡,卻也融入了現代元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貌。
Thumbnail
台中14期洲際段大陸「豐莚」4月開案,目前銷售逾6成,單價76.5萬創新高。台中北屯西屯在地5成,竹科新貴1成5,雙北2成。職業以自營商5成,科技新貴及醫生各約2成。 新北已就屯房稅提出自治條例修法版本,差別稅率基準與財政部一致,將送市議會審議。惟後續地方議會審議後稅率會從嚴或放寬,仍有待關注
Thumbnail
台中14期洲際段大陸「豐莚」4月開案,目前銷售逾6成,單價76.5萬創新高。台中北屯西屯在地5成,竹科新貴1成5,雙北2成。職業以自營商5成,科技新貴及醫生各約2成。 新北已就屯房稅提出自治條例修法版本,差別稅率基準與財政部一致,將送市議會審議。惟後續地方議會審議後稅率會從嚴或放寬,仍有待關注
Thumbnail
由近年的衛星圖可以看出,整個台中市的市區包含中區、南區、北區、東區、西屯、南屯與北屯大部分區域,更延伸到大里、烏日等原台中縣區。今日的臺中市區範圍,對應到日治1920年~1945年間的行政區劃,大概就是臺中州臺中市與大屯郡西屯庄、南屯庄、北屯庄及大里庄等地。 臺中市街改正 日本治臺後,18
Thumbnail
由近年的衛星圖可以看出,整個台中市的市區包含中區、南區、北區、東區、西屯、南屯與北屯大部分區域,更延伸到大里、烏日等原台中縣區。今日的臺中市區範圍,對應到日治1920年~1945年間的行政區劃,大概就是臺中州臺中市與大屯郡西屯庄、南屯庄、北屯庄及大里庄等地。 臺中市街改正 日本治臺後,18
Thumbnail
  3年,1095天,結束了每天從中壢到桃園上班來回25公里的通勤生活,還記得3年前的7月,隻身從台中到中壢找房、找工作。為什麼選擇桃園?桃園,大學單車環島時經過、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待過青埔的工地、住過大竹(蘆竹)的宿舍,但會選桃園純粹只是因為中央大學在桃園。   當初因為想念哲學研究所
Thumbnail
  3年,1095天,結束了每天從中壢到桃園上班來回25公里的通勤生活,還記得3年前的7月,隻身從台中到中壢找房、找工作。為什麼選擇桃園?桃園,大學單車環島時經過、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待過青埔的工地、住過大竹(蘆竹)的宿舍,但會選桃園純粹只是因為中央大學在桃園。   當初因為想念哲學研究所
Thumbnail
去年9月1日星期四,至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報到,至今踏進公門一年多了(扣掉回台中基處訓大概一年)。桃園市,2014年底升格為宜轄市(台中2010),人口約217禹人(台中278萬),擁有13個行政區(台中29區),最高峰為2,444.305公尺、位於復興區與新竹尖石鄉交界處的雪白山
Thumbnail
去年9月1日星期四,至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報到,至今踏進公門一年多了(扣掉回台中基處訓大概一年)。桃園市,2014年底升格為宜轄市(台中2010),人口約217禹人(台中278萬),擁有13個行政區(台中29區),最高峰為2,444.305公尺、位於復興區與新竹尖石鄉交界處的雪白山
Thumbnail
台中 面積2,215平方公里/人口約284萬人 是臺灣第二大城市 經常與彰化縣、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 「臺中」也顧名思義「臺灣的中央」,名稱始於日治時期。 光緒11年臺灣建省,首先在中部設台灣府並設省城,日明治29年設台中州,而有了台中。 台中可以說是位於台灣西半部的樞紐位置。 大
Thumbnail
台中 面積2,215平方公里/人口約284萬人 是臺灣第二大城市 經常與彰化縣、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 「臺中」也顧名思義「臺灣的中央」,名稱始於日治時期。 光緒11年臺灣建省,首先在中部設台灣府並設省城,日明治29年設台中州,而有了台中。 台中可以說是位於台灣西半部的樞紐位置。 大
Thumbnail
台中 台中原本是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則海族、洪雅族和泰雅族所住,明鄭時期陸續有漢人前來開發,1705年,張國發現南屯地區土地肥沃所以著手開墾。清治後期台中改名為台灣縣,日治時期,開始有台中這個名字,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後,台中被分成台中市和台中縣,2010年,台中市和台中縣合併,定名為台中市,也升級
Thumbnail
台中 台中原本是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則海族、洪雅族和泰雅族所住,明鄭時期陸續有漢人前來開發,1705年,張國發現南屯地區土地肥沃所以著手開墾。清治後期台中改名為台灣縣,日治時期,開始有台中這個名字,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後,台中被分成台中市和台中縣,2010年,台中市和台中縣合併,定名為台中市,也升級
Thumbnail
桃園市未來的發展,將以『三心六線』作為發展軸心,三個『都心』就是桃園區、中壢區、大園區,大園原是桃園機場旁小鎮,未來發展必需龐大資源挹注 此區設有機捷A17、18A、A19三站,通勤便利但成本仍高。三大購物中心為華泰名品城、IKEA旗艦店、大江購物中心 開發完善「市郊重劃區」,林口、淡海望塵莫及
Thumbnail
桃園市未來的發展,將以『三心六線』作為發展軸心,三個『都心』就是桃園區、中壢區、大園區,大園原是桃園機場旁小鎮,未來發展必需龐大資源挹注 此區設有機捷A17、18A、A19三站,通勤便利但成本仍高。三大購物中心為華泰名品城、IKEA旗艦店、大江購物中心 開發完善「市郊重劃區」,林口、淡海望塵莫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