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富豪布萊恩·約翰遜(Bryan Johnson)投入無盡的資金與精力追求長壽的極端實驗,極力地延長自己壽命的可能性,而這部紀錄片由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執導,追蹤了布萊恩12個月,記錄了布萊恩的抗衰老計劃對自身及周圍人的深遠影響。
布萊恩擁有令人艷羨的能力與財產,然而背後隱藏的卻是因為離開了摩門教,妻子與他離婚,而其中兩個孩子誓死不與他往來,終日只能靠酒精與毒品度日。然而在一次的會議中因身體因素而倒地,讓他徹底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展開了著名的「藍圖計畫」(Project Blueprint)開始透過極致嚴格的生活方式搭配各式治療已嘗試減緩自己的年老速度,在紀錄片的最後他已成功地使自己衰老的速度延緩至0.64。
在紀錄片中,訪談者問Bryan:「為什麼你會想要這樣做?」
「人們認為我怕死,但其實不是,我只是熱愛生命。」
擁有許多財富究竟代表著什麼?曾有研究表明,每個人需要多少錢才能獲得快樂,而人總是慾望無窮的。年薪5萬美元應該是個令人羨慕的數字,不過研究中進一步詢問年薪10萬美元的人,卻發現他們理想的年薪是25萬美元,我們永遠會想要更多,無止盡的追求帳戶裡面的數字可以與日俱增,好像這樣就可以獲得更成功、更快樂的人生似的。
但至少我在Bryson身上看到的並不是如此,他耗盡全身的力氣就是想要享受更多和兒子相處的時間。所以我們庸庸碌碌的追求著崇高的成就、名車豪宅,錢帶給我們的究竟是快樂還是只是更束縛的人生困境而已?社會總是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考進好的學校、找到一個「好」工作、努力地賺錢然後買豪宅名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已是人生勝利組,但試問自己,在過程中在每一次小小達到目標的時候:
你快樂嗎?
我想「我在追求什麼?我快樂嗎?」一直都是一個難以觸碰的話題,因為一旦否定之後便如同掉進自我否定的怪圈中,以前做的種種努力都將化為齏粉,這是一件極其人恐慌的事情,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宛如否定掉自己的存在價值,因此人們即使內心偶爾會現類似的疑問,但還是會努力地說服自己:「沒錯,這就是我想要的。」
也正因此我更格外對Bryson這個人感到敬佩,因為他所做的事情其實不僅是否定掉自己前半生正在走的路,他更是要扛住各方的壓力,而這也是我在他執行藍圖計畫時看到的另外一件事情。
在藍圖計畫中,Bryson似乎做出了許多違背世俗價值觀的事情。首當其衝的是他生活的方式,每天早上 4 點 30 分準時起床,接著開始一系列日常療程,並在 11 點前完成當日所有進食,但這並不包含他一天要吃的巨量藥丸(有時會多達 130 顆)。
在許多人眼中認為,他這樣不會快樂,他們會以戲謔的口吻說:「如果要以這樣的方式生活,我寧願吃那些垃圾食物然後死掉。」在現代的社會價值觀中,不懂享受生活顯然變成一種罪過,兢兢業業地追求長壽儼然變成非主流的想法,甚至會被嘲笑。
以及在紀錄片中Bryson執行了頗有些驚悚的血漿置換術,用年輕血液和年老血液進行循環交換,逆轉遺傳年齡,藉此活化細胞,變得更加年輕有活力。因此外界批評他把兒子當「血牛」想辦法讓自己青春永駐,但事實卻不向外界批評的那樣,暫且不論這樣的果如何,但對於bryson自己與他的兒子和父親,他們只認為這件事情使得他們三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儘管Bryson做的事情聽起來不符主流價值觀,甚至可以說違背的程度,但對他來說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更開心。在紀錄片中他說:「我從來沒至麼開心過。」這代表這些事情對他來說就是他的價值、他的使命,而也因為他的影響力帶動了更多人重視健康,他身邊的人也因為他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得更健康。他把自己當小白鼠進行了許多實驗,貢獻了許多對長壽科學上難以取得的人體數據。
他的這番此舉不禁讓我想起去年看了同在Netflix比爾蓋茲的紀錄片,他靠著投資賺了無盡的財富,卻拿著這些錢投資有關氣候變遷、兒童營養、偏遠地區衛生問題,用他的力量拉這個世界一把,我想他們倆個身上的有類似的偉大特質,因我想大部分的人有了,只想要更多。
總而言之,在這一個紀錄片中比起有關長壽健康相關的知識,我看到的是人的堅韌性有多強壯,也看到了可以令人反思的問題,包括了身為人的追求以及不走在世俗價值觀上的人會遭受怎樣的惡意。也許這部紀錄片有點失了偏頗,但我想不可否認的是他在做這些事情對人以及社會來所帶來的價值,小到影像個人的價值觀,大至影響科學領域。
題外話一下,我認為Netflix最有價值的其實是紀錄片,雖說我也沒看過很多,但我看過的每一步都令我印象深刻。包含《 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 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蓋茲之道:疑難解法 》《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以及這次《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 》跳脫以前對紀錄片沉悶的刻板印象,相反地,這些紀錄片每一個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與劇情性,都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