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們在最困苦無助的時候,被國家拋棄了。」
#異域|台灣|電影|1990
這是一個關於泰北孤軍的故事,改編自柏楊的同名戰爭小說。背景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國民政府節節敗退,李彌的第八軍原先駐守在雲南,但被中共軍隊追擊,最後逃至緬甸。
他們在緬甸建立中國的軍事指揮部,並屢次抵禦緬甸政府派遣的軍隊攻擊,然而最後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控訴,他們才在蔣委員長的指示下被迫撤退台灣。
劇情描述了這一批孤軍在生死邊緣的搏鬥,以及期望反攻大陸的艱辛歷程。
泰緬邊境的反攻行動
在1949年,隨著中共軍隊在國共內戰中的決定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0月正式成立,而國民政府則撤退至台灣。然而仍有少數部隊留在泰緬邊境伺機反攻。
此部隊早期的主力是由李彌將軍所率領的第八軍,為直屬國防部的「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1951年,該部隊曾反攻回雲南,並攻佔了數個縣,當時正值韓戰期間,美國支援他們的反攻行動,提供了武器和經費。
1953年,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控告中華民國入侵,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蔣介石表示會將該部隊解散撤回台灣。中美泰緬四國召開了軍事會議,討論撤軍事宜。因此從11月開始部隊進行了第一次撤退,李彌將軍也奉命回台。然而這場撤退雖名為撤軍,政府仍堅持要在當地發展武力,以對抗中共。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
第一次撤退後,1954年政府將原雲南反共救國軍未撤退部隊中較精良的人員重新整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以 #志願軍 名義繼續滯留在當地,以表示與中華民國政府無關,並改派柳元麟將軍接替李彌擔任總指揮。
緬甸不斷以武力驅逐該部隊,但一直未能成功。1960年,緬甸聯合中共進攻,最後擊敗反共志願軍。柳元麟因私怨而整肅段希文,扣押原本應交給第五軍的美援武器在孟帕寮,這些武器被中緬聯軍獲得,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違反規定將美援武器支援緬甸境內游擊隊的證據,這是導致「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解散的關鍵因素。
泰北孤軍
1961年,在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下,他們第二次撤軍緬甸。但第三、五軍沒有撤離,而是留在泰緬邊境,自願接受政府「明撤暗留」的指令。
然而,因國際關係與利益的考量,這次撤軍後政府對他們的支援逐漸減少,甚至不再理會他們的存在,因此這段期間部隊過得十分艱苦。失去台灣的補給與支持後,三五兩軍成為名副其實的孤軍。
面對台灣政府對他們的不承認、缺乏補給和外界壓力等,他們最終被迫自立營生,並在後來成為了泰國的僱傭兵,協助泰國政府平定泰共。
不屈的信念
泰北孤軍流落異鄉,歷經多次挑戰與困境,卻始終抱持著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忠誠與期望,許多人的夢想都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來到台灣看看。
然而,當年政府的冷漠和不友善的政策,使得至今仍有許多孤軍後裔面臨著「身份定位」的問題,他們的後代因為沒有身份,無法離開泰緬地區來到台灣,或者已在台灣卻無國籍。
2012年國防部將可考之440名泰緬孤軍陣亡將士入祀忠烈祠,2023年再從泰北迎回一批泰緬孤軍返台,並舉辦「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陣亡將士入祀典禮」,將先烈迎回忠烈祠入祀。
文|塔編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