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變世界的符號》談一窺數學世界的風景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一系列關於數學符號歷史的紀錄片,共介紹了5種符號,以一集一種符號故事性、戲劇性地方式介紹,分別是圓周率π、無限∞、未知數x、零0、虛數i。一般人都能深入淺出的了解符號背後的由來及發現的意義。趁著這兩天陰雨天在家看完,真心覺得當初若國高中數學課也是如此項是在教一種思想史的教數學,必定會更加有趣吧。雖然高中數學學測頂標,準備考試時也是每天接觸數學,但我認為那不過是一種以考試為目的練習的數學,與數學家所理解、鍥而不捨追尋的數學思想,所看到的數學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吧。


本紀錄片之所以容易理解,是因為不是談數學如何計算、數學公式如何推導,而是從宗教、哲學、生活中去理解數學的問題。例如:在圓周率π中,問如何化圓為方?在無限∞中,問一條線有無窮的點,無窮有長短之分嗎?在未知數x中,問方程式是不存在於真實的世界,而3次方、4次方皆有公式可計算,如何證明5次方程式是沒有公式可循的?在0零中,問0代表暫停、空無,阿拉伯數字0作為空無與存在交會的數字,如何取代沒有0的羅馬數字?在i虛數中,問在線性的整數與分數之外,如何利用平面找到虛數、複數與整數的關係?


這部紀錄片最讓我感興趣的,便是一窺數學家的思想,例如:在與神槍手決定於3天後決鬥的康托爾(Cantor /1845-1918 ),他最後3天振筆疾書並不是在一旁寫下「我沒有時間」時所看到無限∞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呢?一片葉子無窮的點與地球所有葉子的點是「等勢」(一樣大)的嗎?表面上數學家似乎執迷於思考不存在於世界的東西(例如方程式),但是正因為那沒有人走過的路、沒人開過的門,讓數學家有別於一般人的世界觀。如同認識不同哲學家的哲學理論,其思想讓我們有認識不同世界與自我的可能,此正是最吸引我與帶給我啟發的地方。


為什麼我們不再如此思考數學呢?正因為有這些數學符號,才讓我們有預測自然的可能,更讓我們有能力離開地球探索宇宙。現在的數學教育(至少台灣的數學教育),老師上課只是解題、推導公式,而完全不具有宗教、哲學等人文思想,這樣的數學不要說是冷冰冰而已,根本難以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我們無法理解數學家執著於數學的樂趣,我們如何意識到數學是重要的呢?不只是生活中的數學,更是思想中的數學。我想數學之所以迷人,就像0一般,是介於存有與虛無交會的點,我們的理性是有限的,但卻能夠思考無限,若說無限是上帝,那麼思考數學便是接近上帝、或讓上帝可被感知的一扇窗口。就像建築師路易斯‧康(1901-1974)認為建築是一個媒介,將不可度量的事物(精神)落實於感官世界,然後我們再藉由感官感知到永恆的精神。


數是沒有單位的,兩隻牛與兩隻羊在數學上都是2,一胖一瘦的豬在數學上都是1,數的概念是既非物質卻又能夠被掌握的。阿拉伯數字之所以取代羅馬數字,除了因為有阿拉伯數字發明了0讓貿易更有效率之外,阿拉伯數字的計算不必像羅馬數字計算需要拿石頭或豆子,在轉換為拉丁語,由此看出,我們掌握數字的工具,從骨頭到石頭,從石頭到紙筆再到現在的電腦,未來勢必會有更符合那時候使用數字的方式來掌握數學。


〈女媧與伏羲圖〉中,傳說女媧與伏羲創造了天地,女媧手中握的是圓規,伏羲手中握的則是矩(尺)。如同西方的歐幾里得,同樣利用尺規創造幾何學。數學的世界並非絕對完美的,就像圓周率π的小數點是無盡的、5次方沒有公式等,追求完美的數學如同追求完美的上帝,是不可得的,因為上帝之所以是上帝,並非我們有限理性所能夠理解的。更重要的是,上帝不是拿來證明的,而是拿來信仰的。作為數學家信仰的數學,在堅信的信仰中,離開工具、功能化的數學,是否能證明愛的存在呢?

2018/1/8

32會員
567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血觀音》的精神主旨在於:「世界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未來是指還未發生的事情,是否百分之百會發生,不知道,但我們「相信」之所以會有未來在於,我們能夠「想像」未來。既然未來是建立在想像之上的,那麼可怕的不是無愛的未來,而是對未來沒有了盼望的想像。 19世紀丹麥哲學家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當我們對話的時候,是不是永遠只懂聽得懂的部分,而永遠不懂沒聽懂的部分呢?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對話時,雖然是用同一種語言,卻彷彿如同在和外星人對話,有一部分是因為聽不懂,只懂聽得懂的部分是否和聽不懂一樣呢?一知半解如同只擁有一半的真理,但是卻無法辨別到底哪一半是真、哪一半是假。或許,其實也
什麼是世界上,男人與女人、窮人與富人、白人與黑人、死人跟活人、大人與小人,有關係的人與沒關係的人,有山靠的人與沒山靠的人的共通點?  有一點是,在不同的文化歷史脈絡中,以感性或理性理解世界,而終究必須在夜深人靜時回答:「為何而生?」  「真正的英雄是沒有弱點的。」  英雄,
二次大戰結束後,2千多名德國戰俘清除了丹麥西海岸150多萬顆地雷,而幾乎有一半受傷或死亡,他們之中有許多是非常年輕的少年。本片描述了10位拆彈少年,試圖在3個月內清除海岸沙灘上4萬5千顆地雷(10人*6顆*8小時*93天),但最後只有4人成功回德國的故事。  在那個年代,二戰後的德國,
《血觀音》的精神主旨在於:「世界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未來是指還未發生的事情,是否百分之百會發生,不知道,但我們「相信」之所以會有未來在於,我們能夠「想像」未來。既然未來是建立在想像之上的,那麼可怕的不是無愛的未來,而是對未來沒有了盼望的想像。 19世紀丹麥哲學家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當我們對話的時候,是不是永遠只懂聽得懂的部分,而永遠不懂沒聽懂的部分呢?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對話時,雖然是用同一種語言,卻彷彿如同在和外星人對話,有一部分是因為聽不懂,只懂聽得懂的部分是否和聽不懂一樣呢?一知半解如同只擁有一半的真理,但是卻無法辨別到底哪一半是真、哪一半是假。或許,其實也
什麼是世界上,男人與女人、窮人與富人、白人與黑人、死人跟活人、大人與小人,有關係的人與沒關係的人,有山靠的人與沒山靠的人的共通點?  有一點是,在不同的文化歷史脈絡中,以感性或理性理解世界,而終究必須在夜深人靜時回答:「為何而生?」  「真正的英雄是沒有弱點的。」  英雄,
二次大戰結束後,2千多名德國戰俘清除了丹麥西海岸150多萬顆地雷,而幾乎有一半受傷或死亡,他們之中有許多是非常年輕的少年。本片描述了10位拆彈少年,試圖在3個月內清除海岸沙灘上4萬5千顆地雷(10人*6顆*8小時*93天),但最後只有4人成功回德國的故事。  在那個年代,二戰後的德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速度感,讓人腎上腺素上升而忍不住想一口氣看完的精彩自傳。 作者蘿莉・塞格爾過去為CNN資深記者,她在書中自述學生時期開始著迷於人物側寫,也致力於要把許多隱而未見的故事以報導的形式公諸於大眾,她費盡心力擠進了CNN的窄門,也在每一則訪問及報導中全力以赴,尤其她洞燭機先嗅到新創科技公司的潛
Thumbnail
從《蘋果橘子經濟學》聯想到戀愛關係,主要是想談談感情關係中很大的因素是一個人本身是什麼,而不是做了什麼。所以強化自我、投資自己、調整心態,這種看似要花很多時間的事情,反而才是有好的感情關係的長久之計。至於鍛鍊說話技巧、研究約會策略等等,或許有一時的效果,但對於維持長久穩定的關係助益不高。
Thumbnail
《如何改變一個人》書名乍看之下有點聳動,同時又讓人心動。 你覺得人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嗎? 有沒有什麼人是你想改變的? 此刻,你想到誰呢? 你會想要改變他(們)嗎?又或者,他(們)想被你改變嗎 ? 人,是沒那麼容易改變的,因為有慣性,不然也就不會有行銷類、行為心理學這類的書籍了,是吧﹗ 常聽到人家說,想
Thumbnail
《從卑微到偉大的斜槓偉人富蘭克林:改變世界的傳世經典》書中提到十三項美德與其訓誡,分享如下: 節制:食不過飽;酒不過量。 靜默:只說對人對己有益的話;不做無聊的閒扯。 秩序:物歸其位;做事有時程表。 決心:決定做該做的事時,務求使命必達。 節儉:只花利人、利己的錢;換言之,要杜絕浪費。 勤奮:不浪費
Thumbnail
在一個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所居住的世界,「方城市」成為了成為了一個住著各類已進化哺乳動物的現代化烏托邦式大都市,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之間彼此和平相處;堅持理想的菜鳥兔子警官與狡詐的狐狸夥伴聯手辦案,一同解決動物方城市中最大的危機……
Thumbnail
《酷男的異想世界》(Queer Eye)這檔美國真人實境秀自2003年開播以來,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2019年,這群才華洋溢的男子終於來到亞洲,來到了充滿東方色彩的日本。這一次,他們將要著手改造那些被日本社會與世俗價值長期禁錮和壓抑的美麗靈魂,而一切的改變都得先從「愛自己」開始⋯⋯。​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你獨自出現在一個陌生星球上,原本你身邊熟悉的臉孔,都隨著時間一分一秒而模糊不清... 而你也不知道你為何會突然出現在這裡地方? 原本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甚至連存在的意義都不知道? 那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上述提到的種種就是失智症患者的日常,他們每天一醒來就要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
Thumbnail
【五月天從無人問津到萬人空巷,從地下樂團到世界樂團,堅持不被世界改變|持續朝目標邁進的恆毅力【舉例篇】#5】 從無人問津到萬人空巷,從地下樂團到世界樂團,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超過二十三年的光陰,在樂壇上屹立不搖的他們,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0/28(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體驗貧窮,近觀暖化,離開旁觀者的板凳,加入行動者的隊伍 消費主義當道,告訴人們:擁有更多物質才能快樂。為了擁有更多的物質,人類過度開發和污染天然資源;而喜新厭舊的速食文化,又讓社會生產出不堪負荷的垃圾。世界貧富兩極化、氣候變遷帶來的痛苦和災害,讓人類對未來感到焦慮。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速度感,讓人腎上腺素上升而忍不住想一口氣看完的精彩自傳。 作者蘿莉・塞格爾過去為CNN資深記者,她在書中自述學生時期開始著迷於人物側寫,也致力於要把許多隱而未見的故事以報導的形式公諸於大眾,她費盡心力擠進了CNN的窄門,也在每一則訪問及報導中全力以赴,尤其她洞燭機先嗅到新創科技公司的潛
Thumbnail
從《蘋果橘子經濟學》聯想到戀愛關係,主要是想談談感情關係中很大的因素是一個人本身是什麼,而不是做了什麼。所以強化自我、投資自己、調整心態,這種看似要花很多時間的事情,反而才是有好的感情關係的長久之計。至於鍛鍊說話技巧、研究約會策略等等,或許有一時的效果,但對於維持長久穩定的關係助益不高。
Thumbnail
《如何改變一個人》書名乍看之下有點聳動,同時又讓人心動。 你覺得人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嗎? 有沒有什麼人是你想改變的? 此刻,你想到誰呢? 你會想要改變他(們)嗎?又或者,他(們)想被你改變嗎 ? 人,是沒那麼容易改變的,因為有慣性,不然也就不會有行銷類、行為心理學這類的書籍了,是吧﹗ 常聽到人家說,想
Thumbnail
《從卑微到偉大的斜槓偉人富蘭克林:改變世界的傳世經典》書中提到十三項美德與其訓誡,分享如下: 節制:食不過飽;酒不過量。 靜默:只說對人對己有益的話;不做無聊的閒扯。 秩序:物歸其位;做事有時程表。 決心:決定做該做的事時,務求使命必達。 節儉:只花利人、利己的錢;換言之,要杜絕浪費。 勤奮:不浪費
Thumbnail
在一個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所居住的世界,「方城市」成為了成為了一個住著各類已進化哺乳動物的現代化烏托邦式大都市,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之間彼此和平相處;堅持理想的菜鳥兔子警官與狡詐的狐狸夥伴聯手辦案,一同解決動物方城市中最大的危機……
Thumbnail
《酷男的異想世界》(Queer Eye)這檔美國真人實境秀自2003年開播以來,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2019年,這群才華洋溢的男子終於來到亞洲,來到了充滿東方色彩的日本。這一次,他們將要著手改造那些被日本社會與世俗價值長期禁錮和壓抑的美麗靈魂,而一切的改變都得先從「愛自己」開始⋯⋯。​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你獨自出現在一個陌生星球上,原本你身邊熟悉的臉孔,都隨著時間一分一秒而模糊不清... 而你也不知道你為何會突然出現在這裡地方? 原本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甚至連存在的意義都不知道? 那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上述提到的種種就是失智症患者的日常,他們每天一醒來就要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
Thumbnail
【五月天從無人問津到萬人空巷,從地下樂團到世界樂團,堅持不被世界改變|持續朝目標邁進的恆毅力【舉例篇】#5】 從無人問津到萬人空巷,從地下樂團到世界樂團,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超過二十三年的光陰,在樂壇上屹立不搖的他們,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0/28(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體驗貧窮,近觀暖化,離開旁觀者的板凳,加入行動者的隊伍 消費主義當道,告訴人們:擁有更多物質才能快樂。為了擁有更多的物質,人類過度開發和污染天然資源;而喜新厭舊的速食文化,又讓社會生產出不堪負荷的垃圾。世界貧富兩極化、氣候變遷帶來的痛苦和災害,讓人類對未來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