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一句桃園市政府工務局工程施工科黃全成科長的話,考過品管證照不過是拿到了做工程的入場券(喔,原來我之前查核甲等兩次是矇到的?)。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訓練班(以下簡稱品管班),課程共計84小時,費用1萬4,000元(免驚,考過的話機關會全額補助),我參加的是去年10月底開班至12月底結訓的桃園市政府夜間班(顧名思義就是學員全是市府同仁)。好處是,地點就在市府旁的勞工育中心,這樣每周一、三、五晚上6點到9點上課就不怕遲到了。
從字面上看,「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訓練班,意思便是要從事公共工程的廠商(監造&承造),其品管人員都須有此結業證書,並於每4年回訓1次(監造單位500萬~2億至少設置1位品管人員、承造單位則是200萬~2億就須設置1位品管人員)。簡單說,非公共工程就不受〈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作業要點〉、〈政府採購法〉等對於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制度的規定了。然而身在機關的我,既非監造、亦非承造,為何還需要參加品管班並取得結業證書呢?
就三級品管而言,機關與委託監造同屬第二級品管的角色(機關負責督導、監造負責抽查驗),故機關貴為公共工程的主辦機關,必須確實掌握、理解公共工程的制度,甚至其制度背後的意義與效果。以達到「提升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確保公共工程施工成果符合其設計及規範之品質要求」的目標(或是留一條機關離職後的退路?)。
品管是公共工程的一套管理制度,一般公共工程的範疇除了包含常見的鋼筋、模板、混凝土、基礎開挖,甚至還包含路面施工、機水電等,讓平常在文化局僅接觸修復工程的我,能更全面的把關各項施工的品質。印象最深刻的是從沒接觸過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檢驗基準」課程,由現任高速公路局副組長的陳順興老師授課,除了可以聽到桃園市大園交流道「天空斷橋」背後的始末,以及長官一句話,管他遇到寒流攝氏10度以下,瀝青透層也硬給他施工的故事等。重要的學習到為何水泥路面較瀝青路面耐用、便宜(維護成本低),但全台卻94%以上都是瀝青路面((小知識:全世界最長的道路是位於南美洲的「泛美高速公路」,由阿根廷到阿拉斯加,計2萬5,600公里。而台灣,截至2018年底,道路總長計4萬3,133公里,其中市區道路2萬1,455公里、國道1,050公里、省道5,283公里、縣道(市道)3,656公里、鄉道(區道)1萬1,276公里、專用公路(指各公私機構申請公路主管機關核准興建,專供其本身運輸之道路)413公里))。
關鍵在於,因為瀝青相較水泥容易施工,且可於夜間6小時內、表面溫度低於攝氏50度時即可通車使用,減少施工封路的影響。但缺點就是,常常看到路面東補一塊西補一塊,且下雨天三不五時就剝脫損壞。提醒我們不是鋪瀝青就是進步、不是東西新就是好,每種材料都有它的特性與使用背後所考量的原因(從施工到後續管理維護)。
若說上過品管班後有何不同,我認為最明顯的改變在於,以前到工地現場督導,頂多看看鋼筋、模板、混凝土,現在則還會看看機水電(接地線是否為綠色、被接地導線是否為白色或灰色、電度表是否離地1.5m以上,若埋入牆壁則可1.2m以上等)。「品質是習慣出來的」。學習、管理工程,最有效且迅速的方式便是到現場看,看是否與契約圖說規範相符、看是否與送審資料、出廠證明相符。然後不懂就問,問監造、問承商,如此,在一次次的一面學習、一面管理中也就漸漸習慣了品管制度所要求的品質,而這也是做「公」的人的樂趣所在。
2020/4/11